1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首页 宗亲投稿 曾氏族谱 曾氏纲要 论文特辑 曾氏名人 宗圣曾子 家族要闻 曾氏典故 关于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家族要闻 -> 家族活动 -> 曾氏宗亲联合总会新修族谱指导大纲

 
 
     
曾氏宗亲联合总会新修族谱指导大纲
 
 
作者 曾广河 来源 曾氏宗亲联合总会 发表 2009-1-20 23:19:40 人气 8493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字号   
(09.1)中华曾氏谱牒文化研讨会文件之3
 
      2006年9月,在山东嘉祥成立的曾氏宗亲联合总会上,把发动新修族谱当作一项重要任务。谱牒组成立后,围绕着整理中华文化典籍,开发谱牒文化资源,发动重修家谱问题,进行学习、调查研究,并在这项工作开展较快的地区总结经验,先后在福建泉州、江西吉水、广东五经富等地区,召开会议,下发了《中华曾氏续修族谱工作方案》,大部分地区按总会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实际,组织族谱的编修工作。但由于修谱是以姓氏符号动员全族参与的民间文化活动,受着组织领导、参与自愿、经费筹集等条件局限。联合总会发动联修宗族,主要是利用这一平台,提出指导性大纲,让各地、各房系按照大纲要求,组织编修,保证这次修谱健康有序开展。为此,谱牒组经过一年多来的学习、调查研究,总结来自群众的经验,提出如下大纲。通过这次修谱专业会议讨论修改后,形成总会文件,作为指导修谱的依据。
 
一、关于修谱指导思想
    中华曾氏新修族谱总的指导思想是:追寻血脉流布,反映时代人文,弘扬中华文化,惠及曾氏子孙,建设美好家园。
    这次修谱,是在原有家谱的基础上重修、续修,要使家谱文化在新的时代延伸,并显示生命力,必须把它放在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新文化基础上。因此,用新修族谱为名称,并要明确新修族谱如下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
首先,要认识修谱这一传统文化的价值、特点,在继承延续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要用新观点、新方法指导修谱,不要只在旧谱的基础上续接。
其次,必须了解当今时代修谱工作的艰巨性和组织领导的局限性。作为民间社团的宗亲联合总会,只能制订指导性的大纲,发挥广大宗亲的积极、创造性,从实际情况出发,相互配合,扎扎实实完成新修族谱任务,不要提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行动口号和工作计划。
    第三,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强宗亲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为出发点,组建修谱机构,选定编篡人员以及筹集资金及管理,都要采取民主协商、自愿捐助方式,不搞强迫命令,强行摊派。
第四,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曾氏丰厚的文化资源,坚持曾氏修谱真实性、连续性、统一性和时代性特色。由于氏族居住地历史、经济、文化等差异,要求高度统一性做不到,也不必要,因此,不必要求统一模式、统一进度。可以考虑以总会名义出具“建议版本模式”,对各地方支房重修族谱作为指导性质,但不强制。
 
二、关于修谱的总体目标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家谱,其资料价值、教化功能、寻根认同作用不可置疑。但由于种种原因,家谱文化曾被打入“禁区”。随着改革开放,解放思想,部分专家学者呼吁解冻家谱文化。2000年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就编撰《中国家谱总目》、家谱的数字化、新修家谱等内容召开研讨和交流。据此,我们这次统修曾氏家谱,要有明确的总体目标。首先,收集整理保护传统家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理清世系,统修一部贯古今、通天下的曾氏大宗谱。其次,考证各时期迁居始祖的迁徒历史背景,繁衍发展脉络。(以地级市为单位,详载该市各开基始祖迁徙史,交代其至今繁衍出来的曾氏族居村庄,以及载入史册的曾氏名人名家,留下累积的精神财富,把新修族谱当作一部文脉传承的曾氏文化史。再次,用高科技手段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家谱资源,建设曾氏家谱数据库,给家谱数字化生存拓展空间。
 
三、关于家谱篡修体例
    家谱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延续和发展,编修的体例、内容,到明代达到更加完备而被后人沿袭。在谱本上,沿用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等内项,并将散布于各地的同宗支派统集一谱称会通谱、统宗谱。如今保留的旧谱基本都是这一模式。家谱,作为观念形态的产物,其内容、体例离不开特定时代所要求,在新时代修谱,其模式要体现一个“新”字,就是新在对旧家谱的改造、创新、升华,也就是要用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来编修新的家谱。
    这次是联合全族,统修大宗谱。根据各地经验,按照家谱的基本体例,要有所创新。在编修以家庭、房系、始迁祖的家(族)谱的基础上,编修以省或市县会合各迁派,贯通其源流为一体之会通谱。而会通谱在内容上扩展到繁衍发展的环境及文化。如海南省在28位清代以前迁琼的始祖修谱的基础上,编修《海南曾氏》一书,将曾氏族谱、文化、人物以及繁衍发展的经验等,集中于一册(已编出二部),把一部贯古今,史、志、谱合一的研究成果奉献给社会,也为编修大统宗谱创造条件。实际上,从每一始祖的家谱,到地域各支派的会通谱,最终完成编修大统宗谱,这一过程都需要联合行动,互相配合,相互连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新修家谱撰写的内容资料要有所创新,具有时代特征。世系是家谱的重要内容,在房系始祖家谱中,均按男女平等的原则,记载男女成员的姓名、生卒年月及迁居住地。有些新修家谱,也对大专以上学历成员记载、介绍。至于会通谱、大统宗谱,其内容除保持五系的连接外,地域会通谱把史、志、谱合一,大统宗谱重点记载合族总系、迁徒发展脉络以及世代传承的文脉宗风,编成一部贯古今的曾氏文化史。
新修家谱方法上也要创新。对于修谱机构的建立,人员的选定、经费的筹集,都不能沿袭过去修谱由族长制命令,当今修谱应采取民主、协商,组建家谱编修机构,选定编纂人员,不搞强迫,不搞宗派。经费一般采取自愿捐助和将新谱出售所得的办法解决。
 
四、关于统一派序问题
    曾氏族人因有统一派序引以为豪。在提出统修新谱以来,一些宗亲提出,派序是全族统一之纲,要在新修族谱中重申以往全族公认的统一派语,并作出延续派序的决定。对于这一问题,不能简单草率从事。首先要明确曾氏派语的来源,从清朝廷康熙谒曲阜圣庙赐四姓派语:希、言、公、彦、承(前五字曾氏未赐予),弘(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二十个字。清道光成皇帝又续赐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民国初期,孔令贻续订二十个派语:建、道、敦、安、定,懋、修、肇、慈、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并呈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应允咨行。也可说,四姓中真正只有三个圣裔姓氏受赐并使用,颜家因与孔家有表亲关系需避讳孔家,弃用此套派语,实际使用是另赐的另外一套派语。现有派语除了孔、曾、孟三氏圣裔使用外,还有几个贤裔使用。都共认这五十个字的派语。其次,要知道执行统一派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一个长期的逐步普及的过程,虽然曾氏从六十三代(宏字派)提出使用四姓字统一派,不过,即使曾国藩提出修谱统一字派,但很多地方都不使用统一派语,如果当今修谱强令使用统一派语,成为一些尚未使用派语的地方的无奈之举。
    在续修族谱时,如何处理统一派语问题,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要认识“圣裔派语”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由于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经历代皇家封赐的统一派语,是圣裔的一份文化遗产,有其保留及延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其次统一派语其历史文化价值应在修谱过程中宣传推广,尽可能在修谱中使用或对照使用,但也未必强求硬性统一。应尊重族人习惯和意愿。三是历史上形成的“圣裔派语”作为统一派语,可以延用至107派,当前未必急于对统一派语作出新派语的决议,如果“三氏”宗亲会有提出议定,只能由“三氏”宗亲代表会形成派语决议案,报请政府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应允,才能有沿续价值。
 
五、关于大统宗谱的编篡
    这次联合总会提出的联合新修曾氏家谱,就是在编篡各房系家谱、各地区会通谱的同时,汇集各房系家谱、地区会通谱精华,将一部承血脉,绵道脉,贯古今,通天下的曾氏新编族谱献给社会。
关于房系家谱、地域族谱的编写,各地都有经验,联合总会只提总的原则要求,以及指导性质的版本体例,以免做成混乱。如有必要,可召开些会议交流探讨。为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根据部分宗亲意见,现即总谱框架大纲提出如下设想。
(一)、名称。有提议用《新修曾氏族谱》、《曾氏大统宗谱》、《曾氏通天谱》、《曾氏天下谱》、《重修武城曾氏族谱》等等。为突出曾氏文化,还是用《中华曾氏》为好,让“中华曾氏”这一文化名片,世代相传,将中华曾氏一部新的谱牒文化史献给社会。有宗亲提议直接继承《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名称,此事可待修谱委员会最后议定。
(二)、内容结构。一般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页头新修族谱活动像片、名人赠言、题词、新修族谱名人作序。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拟分六大篇章:①旧谱精华。将祖先留下的谱牒文化遗产精华选录,主要将历代皇封策赐的统一派语、历代名人对宗圣曾子的诏、赞、诗及旧谱序等选登。②曾氏渊源。从曾氏先世远古世系等到曾子降世。③迁徒发展。抓住各个时代的迁徒特点,探索曾氏迁徒发展脉络,介绍当今人口分布状况。④文脉传承,介绍曾氏传承曾子思想文化,“道传一贯”的历史与现状。⑤望族星光。将古往今来曾氏名人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以及传递的曾氏精神和宗风留给后代。⑥敦亲睦族。选登曾氏宗亲历代重视修谱、联谊活动、为宗亲办实事的主要事迹。第三部分为结尾部分,可以附录选登中华曾氏新修族谱活动纪事,将这段氏族活动历史留给后人。
(三)、纲目议定编审。以上大纲需要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由编审委员会敲定。作为民间篡修新谱,本身受力量组织、资金支持的局限性,所编写书本也要方便现代人阅读、收藏,以简而精为追求,也考虑到这方面的文化典籍已有整理出版,因此建议在中华曾氏编审委员会成立后,就议定编篡大纲,再由编写组拟定小目,并立即组织力量,收集资料,分工采写,并发动有能力、有热心的专家学者(包括异姓),围绕这些主题,撰文投稿,然后经过初审、评审等阶段,最后由编委会定稿付印,力争在三、四年内完成。
六、关于家谱数字化的利用与开发
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利用谱牒资源是这次修谱的机遇和特征,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技术开发家谱资源已很广泛,而我国在这方面也在缓慢起步,并且展示无限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家谱数字化的利用与开发。
    应该说曾氏修谱利用数字化网络技术,已经有一定基础。2005年建立的《曾氏宗亲网》已经积累了大量家族文化典籍资料,包括部分房系的家谱资料,并且在不断扩展国内外宗亲联络渠道。我们相信,有了这个网上家园,曾氏家谱平台,将促使新修家谱更有成效地开展。
    家谱数字化生存空间,其核心问题是抓开发,首先是曾氏家谱数据库的建设开发,包括家谱目录数据库、渊源世系数据库、名人数据库等等。其次拓展和延伸与家谱相关的数据库,如家谱与地方志的对接等。再次是利用高科技手段修复、缩微保护原有家谱、文化遗产以及新修个人电子家谱等,这方面开发建设需要资金支持。
家谱数字化利用开发,要同人工修谱同步进行,相互协调连接。由于数字化容量巨大,可录入较多的旧谱资料,是否使用《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之名,可由专家论定。
 
七、关于修谱的组织指导机构
    这次修谱,利用曾氏宗亲联合总会这一平台,设立新修族谱专门机构,负责对修谱的策划、发动、指导及服务工作。
    成立中华曾氏新修族谱委员会,由联合总会当届会长担任主任委员,常务副会长、理事长、秘书长以及若干名专家为副主任委员,并聘请德高望重的宗亲担任名誉主任和高级顾问,负责新修族谱指导大纲的制订,指导机构主要骨干人员的选定以及修谱经费的筹集与管理,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财经部和办公室三个日常工作机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抓好新修族谱工作
(一)修谱委员会秘书处,设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若干名,负责修谱委员会文秘资料以及联络服务工作。秘书处设在嘉祥联合总会内,同曾子文化研究会合署办公。
(二)修谱委员会财经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若干名,财会人员2名,在总会办公室内办公。
(三)修谱办公室负责修谱的组织发动、指导督促、上下协调、新谱编审以及利用网络修谱等,按照指导大纲要求,完成联合新修族谱任务。
由于修谱办公室承担联合修谱全部专业指导任务,要指导“通天下”的修谱,靠一个固定的办公地点指挥修谱确实困难,因此将在海口、广州、成都、长沙、河南、江西等省会城市设立修谱指导联络处,作为修谱“前沿战地”指挥所,将修谱指导工作到位。
    省、市、县和篡修始迁祖家谱都要成立修谱机构,选定专业人员,上下配合,共同完成新修统宗谱的任务。
 
八、关于修谱工作人员的推选聘任
    新修族谱工作,需要推选一批有奉献精神、有专业工作能力的人员,聘任到各个工作岗位。按两大机构、五支队伍的需要,必须有百人以上的骨干团队,才能将指导工作落实到位。为此,要落实如下工作:一是逐步推选适合于各专业的人员聘任到位,采取自荐及推荐考核的办法,由修谱办公室发给聘任书,凭聘任书到各地检查指导修谱工作。二是所有聘任修谱的工作人员,一般采取志愿服务原则,但要帮助解决在服务中需要的旅差、电信、交通、误餐等费用,将由办公室拟订必要的支付报销标准。三是所有聘任工作人员,要省身自律,诚心实意为族人服务,对于工作中有贡献者,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表彰。
 
九、关于修谱资金的筹集与管理
    这次联修族谱资金的主要来源靠家族成员的自愿捐助,不搞强行摊派。采取分级发动、分层管理使用的办法。基层修谱不得借总会联合修谱名义,向下摊派捐资。总会修谱所需要的资金,主要发动经济条件较好的宗亲捐助,凡是捐资千元以上者,总会将通过颁发证书,在谱册上留名,推荐参加理事会等形式,表彰捐款者的功德。具体表彰方式可由财务组提出意见后下文执行。
总会筹集的资金,采取设立专门帐户,制订严格的开支审批制度及财务公开接受监督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总会的资金使用只作谱牒文化专用资金,包括修谱会议、培训、办公、资料出版、家谱数字化开发等费用。凡在这方面愿意赞助的资金及实物(折款),都当作宗亲捐资修谱资金留下芳名。
 
十、关于修谱工作的监督
    修谱工作是一个繁浩的氏族文化工程,涉及到广大宗亲的知情权和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加强监督指导,在国家法律政策范围内开展活动。
    首先,各地成立的修谱机构,要按照民主程序推荐热心、有能力办事公正的宗亲担任领导及工作人员。要广泛宣传这次修谱的指导大纲,让宗亲有知情权、参与权。其次要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准搞强迫命令,不得利用修谱违法乱纪,伤害族人正当权益。再次是所有工作人员要省身自律,坚持勤俭办修谱原则。联合总会监事组及修谱办公室督导组,要负起监督指导职责,确保修谱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一键分享到:
上一篇文章 吉水访宗之旅
    
下一篇文章 弘扬传统文化 合力新修族谱
回到列表 打印本文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

己丑清明各地族裔祭祀据公(摄影:曾广文,2009-4-6,15476)
曾氏宗親世界年會在屏東(曾贵乙,2013-11-11,10576)
维护至诚公墓地捐款名单公布(至诚公护坟理事会,2010-1-8,17606)
遵义曾氏宗亲联合会筹备会召开(曾庆苏,2010-2-7,13331)
河南曾氏文化研究会简报(第一期)(佚名,2010-2-11,11948)

本站内容版权归《曾氏宗亲网》所有,如若引载,请注明出处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