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首页 宗亲投稿 曾氏族谱 曾氏纲要 论文特辑 曾氏名人 宗圣曾子 家族要闻 曾氏典故 关于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特辑 -> 论总会主导重修族谱

 
 
     
论总会主导重修族谱
 
 
作者 曾昭演 来源 曾氏宗亲联合总会谱牒专家组 发表 2009-1-24 12:05:36 人气 12974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字号   
2009年1月17日“曾氏宗亲联合总会(海南)修谱专项会议(讲话稿)
 
各位宗亲:大家好!在新春来临之际,祝宗亲们新年进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很高兴总会召开海南修谱专项会议,在此谨发表关于重修族谱本人的见解:
 
    自曾氏宗亲联合总会在06年9月成立,理事会为了重修族谱专项在泉州、吉水、广州、揭西、梅州等会议。修谱已经从倡议阶段逐步进人到深化步骤。但还是未有进入到实质性的阶段。观总会下发:《中华曾氏续修工作方案》、《中华曾氏续修族谱会议纪要》、《开发谱牒文化 联合新修曾氏家谱》等多个文件,均有积极作用,也得到广大宗亲族人的支持。
 
一、论曾氏谱名
    各地近年来已经轰轰烈烈在修支谱,有很多富有经验的宗亲参与其中。在众多地方房系修成的支谱中,新谱名五花八门,但大多数都是承袭原曾氏族谱总局(旧址在湖南宁乡县麻田)在明、清、民三朝沿用的《武城曾氏重修族谱》谱名,此名是东、南两大宗自成立以后,共同确认的不二曾氏法定谱名,在老谱《例言》有详尽说明。
    “武城”,是宗圣公派衍地的地名,为了不忘先祖、不忘故地,沿用“武城”字样无可置疑,也符合“天下一曾无二曾、源出武城”之意;“曾氏”,则不用解释了,是指名道姓的家族名号。“重修”,这词还需赞扬先祖前辈在定谱名时的用词技巧,这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期的词语,每次或每代族人再次修谱,都是说明在原来的老谱基础上重新整理、增补、修编之意。所以顾名思义《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之名,既代表尊祖敬宗,也是源流连续的象征。我们现代人没有必要标新立异去为本次重修族谱树立新谱名,这样表示我们是在继承,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争议。同时、我曾氏祖训规定在和平年代族谱每三十年一修,如果每次重修族谱都拟定不同的新谱名,就会让后世子孙无所适从。当今圣裔孔家的《孔子家世谱》、《阙里志》、颜家的《颜氏族谱》、《陋巷志》、我族的《宗圣志》、孟家的《孟氏家谱》、《三迁志》等,无论是在什么年代的重修,从来没有更改过名称。我曾氏同样没有这个别开一格必要。
 
    观总会下发多个文件,均拟定本次倡修族谱以《中华曾氏》命名,就本文的论点,如果是写曾氏文化、历史书籍则无不可,但修谱用此名,更有甚者连“族谱”二字也省略,笔者认为此名欠妥。“中华”二字范围有点令人遐思,可以理解为中华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原中华民国,好像将海外和汉族以外定居的宗圣公后裔子孙排除在外的感觉。其次,我们曾氏重修族谱,不是搞国际名片,汉人的族谱本身就是中华所产,加上“中华”二字是否多此一举?而冠之“武城”,则只言源头,至于宗圣公后裔子孙繁衍天下各地都在范围之内。何况命名《中华曾氏》,名字象一本书籍而非族谱,很容易误导族人。 所以需要名正则言顺。希望总会族谱组商讨研究。建议总谱不必在谱名上争议,直接继承《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名称,封面小字加注重修年份,如果是房谱则小字加注“某某地方”、“某某公房系”即可。更重要的是,各地族人最关心的是族谱,热心捐资的更是修谱,如果新修族谱连“族谱”两字都省掉,会让很多宗亲误解,对修谱的热心是致命的打击,导致总会名誉受损,事实上也无法向曾氏族人交代。
 
    近日有宗亲向我反映,某省级宗亲会在准备重修族谱,拟定谱名为《曾氏天下谱》,并建立网站向世人公布。笔者认为,族谱冠以“天下”、“中华”、“世界”等类型字眼的,是一种心态的扭曲,是自大的表现!他们都是以我为中心的意思,殊不知这已经痛失家风,忘记宗圣公教诲了,老祖宗的思想是谦和的,圣人也每日“三省”,难道作为圣人的子孙后裔就值得这样自大吗?还有,拟定这么大名气的谱名,会招致很大的麻烦,称“天下曾氏”、“中华曾氏”、“世界曾氏”,如果遇到近代转姓、冒姓的呢?人家现在身份证是姓曾,你是不是有责任和义务把他们收编到族谱里面呢?到时候怎么处理这些自招的麻烦?三思吧!
    有的宗亲说:“若采用《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则只能仅限于武城系的曾氏族人,而不能包括非武城系的曾姓人。身份证姓曾的人合法存在,虽总人数不太多”。此理论更荒谬!既然不是宗圣公后裔,与曾氏有何关系?既然与宗圣公所居武城无关,总会有何义务修他们的谱、写他们的历史?孔子后裔修谱为什么叫《孔子家世谱》而非《孔氏族谱》呢?谨记、我们是圣裔修谱,不是圣人的后裔与我们没有关系,更不在我们重修谱牒的范围。不要包罗万有!

二、谱例
    谱例、旧称《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例言》,所谓无规矩难成方圆,进入重修族谱阶段前,要先拟定好本次重修族谱的规矩,能够统一谱牒格式、字体、结构、入谱范围、资料收集要求以及疑难问题终判权归属等,以便各地人员配合,技术上有相同的指导思想。总谱与支谱但求做到上下一致,格式相同、编排有序。
建议:
·谱例由族谱组组织各地宗亲组织推举有修谱经验者参与拟定。
·格式沿用“欧阳体”,在世系每房前增设吊线图;使用统一页码、增设《目录》以便查询;以总会名义出具“建议版本模式”和新修族谱《凡例》,对各地方支房重修族谱作为指导性质,但不强制。
·结构上分册记载:卷首载彩图、新旧序文、谱例、曾氏世系1-35派等;卷二载史、志、曾氏人物志、考、论等;卷三起,按省编排自36派起的世系,人数众多省份按一省一册或数册,人数偏少的省份可以合几省一册。册内容可以让各地大房系(原则上为每地级市始迁祖为大房系)撰写该房族人繁衍源流族史(控制字数),置于该房世系前;最后一册记录《后记》、赞助捐资本次重修总谱《芳名录》、介绍曾氏宗亲联合总会近况、曾氏各地组织介绍、《补遗录》(世系不明的曾氏族居村庄资料)以及曾氏宗亲网站等。
    这次重修族谱,有宗亲多次强调一个“新“字,新是有必要,但正统继承也是非常重要的。先祖留给我们的“旧”不是一无是处不可取的,现代重修族谱只要在“增”、“续”和“补”上下功夫,内容编排可以创新,可以增加内部资料结构,但总体框架不宜过于否决历代体例。你即使现在是“新”,但三十年一修,到时候你也是“旧”!代代修谱去刻意创新,只能够引起家族的意见分歧,致使矛盾多多,不和谐而已,慎之!
 
三、重修族谱步骤
·总体步骤,建议重修本次总谱分个阶段。鉴于经过深入了解,各地曾氏在改革开放至今有一部分已经重修他们分支房系或村庄的支谱,但占总体比例不大。大多数没有资料或资料不全没法重修族谱,有的因没有热心家族事务的族人牵头组织、主持重修支房族谱,也有因资金经费原因至今没有修谱。世系断层、普遍存在村庄开基祖至现代人这段资料丢失严重的现象。所以建议本次总会重修总谱,世系部分第一步是自谱源、第一派宗圣参公起,修至各地村庄开基祖段。第二部才修各地开基祖以下段,这阶段需要得到每个村庄、分支房的人员参与收集资料、填写表格,其工作量、用人数量和耗时是相当巨大和繁琐的。如果总谱整合一次完成,唯恐需时太长。
    笔者专门远赴南京,采访孔家重修《孔子家世谱》负责人,他们已经成功登记120余万孔氏子孙(包括已故族人),但已经耗时十三年,修谱办公室(设在山东济南)花费经费一千余万元(不包括地方出资基层工作部分),至07年国庆截止登记,现在正在排版校对中,要09年才全部完成《孔子家世谱》印刷、发行工作,即要用十五年时间完成,总费用支出亦相当巨大。他们孔家有相对健全的民国其间原谱资料,而我们曾氏根本没有他们的资料基础,更何况我们现代族人人数近700万,一部到位怕成空话。有鉴于此,建议先把总谱第一阶段修成(可以五服图统一修至55派,余下引延到各地级市族居村庄开基祖),并同时发动各地村庄、支房修缮支谱,一经支谱完工,呈送总会修谱办公室,以供第二阶段资料之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顺利完成曾氏联谱的巨大而艰难的世纪工程。
·由总会族谱组领衔,组织各地宗亲会(组织)寻找合适人员,刚离退休教书、干部以及近年曾经参与重修地方支谱的人员优先考虑。这些人员要求有一定族谱知识基础、有文化底蕴、热爱家族事业、忠诚史实,并身体健康、有一定活动能力。首先集中培训各省,然后由他们回去培训他们所在省份各地级市代表,统一思想、统一本次族谱重修的工作要求。
·其次是以地级市为单位派出到各地曾氏族居地收集资料,到各省市图书馆、博物馆等搜寻保存的旧谱资料。资料搜集车马费、复印资料费用可考虑由总会按实际情况酌情支付。
·三是选择地点成立本次重修族谱办公室,聘请专职人员,将各地收集到的资料、表格整理;遇到有争议性、互相矛盾性的资料,需要组织专家、顾问和相关房系代表考证、论辩、终判;
·购置电脑等办公设备、聘请专职人员在电脑编辑新谱、资料输入。
·经费则请经济组多多支持。需要强调不能够强制摊派!近来有发现有以总会、地方宗亲会名义修缮支谱有摊派现象,这样会严重影响总会的声誉。慎之、慎之!建议重修总谱之经费以自愿赞助为主,印刷、发行以订谱费用为主(网络谱不宜同步,不应过于详尽,否则印刷新族谱少人订谱)。
 
    希望本次会议就具体事宜交与会代表讨论定案。有些问题不宜久悬不决的。特别是各地宗亲组织近来纷纷修支房谱,都希望总会谱牒组给予指导性的范本、规例。如果能够统一在修或者准备重修这部分族谱的格式,也便于总会将来汇谱。总会谱牒工作也需要有实质性的修谱进度、计划向宗亲们公布。
 
                                                                              于2009年01月    昭演  谨识  
 
 
奉劝:宗庙、祠堂是先辈留传给我们的珍贵财产,不是推到重建高楼大夏就光荣!修旧如旧、增添光彩是我辈的责任和义务!修谱、修墓亦同理,珍惜我们曾氏圣裔的家风家传!
一键分享到:
上一篇文章 修 谱 浅 谈
    
下一篇文章 浅谈族谱与修谱
回到列表 打印本文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

古曾国靓丽名片的背后(曾昭演,2015-5-6,16022)

本站内容版权归《曾氏宗亲网》所有,如若引载,请注明出处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