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首页 宗亲投稿 曾氏族谱 曾氏纲要 论文特辑 曾氏名人 宗圣曾子 家族要闻 曾氏典故 关于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宗亲投稿 -> 川客名贤:清末治世能臣曾璧光

 
 
     
川客名贤:清末治世能臣曾璧光
 
 
作者 供稿:曾上权 撰文:康振贤 来源 巴蜀客家研究微刊 发表 2020-10-1 20:37:42 人气 3758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字号   

   引言:在近代贵州的历史上,有两位颇负盛名的封疆大吏,他们的谥号都是“文诚”,一位便是以黔人治蜀的四川总督丁宝桢,另一位则是以蜀人治黔的贵州巡抚曾璧光。这两人不但时代相近,而且都以“治绩显著,为官清廉”而著称于世。相比较于丁宝桢,曾璧光的人生经历更让人啧啧称奇,他祖籍广东长乐,出生于裁缝家庭,幼时曾牧牛田间,直到五十五岁才考中进士。之后,他做过恭王醇王之师,治黔长达十六年之久,虽位登宫保,却家贫如洗。曾璧光的一生不仅在当时的客家群体中堪称特例,就算是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也值得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陈伟平)
    

上图:曾璧光


    纵观古今历史,任何变革的出现都是需要相应环境的支撑。清朝正是有了同治中兴的环境,洋务运动才得以顺利开展,一大批新形企业才得以建立,从而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这场重大的历史变革中,涌现了一大批治世能臣,四川客家人曾璧光就是堪与左宗棠比肩的杰出代表。
    曾璧光(1795—1875年),字枢垣,又称枢元,乾隆六十年(1795年)生于四川洪雅。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九年(1859年)授贵州镇远府知府。同治六年(1867年)赏二品顶戴,命署贵州巡抚。同治七年 (1868 年 ),特旨补授巡抚。光绪元年卒于巡抚任上。追赠太子太保,依总督例赐恤,谥“文诚”。
    曾氏乃祖曾耀成系广东嘉应州长乐县转水人,在湖广填四川的大潮下迁徙至四川洪雅,由于其入川时间较晚,错过了随意插占的黄金时代,只好靠租佃为生。其父曾华旭以裁缝为业,故曾璧光出生时家无恒产。曾璧光少年失怙,由寡母一手带大,因而对民间疾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然而,曾璧光也很幸运,由于他聪慧过人,得到了当地名师袁文藻、张柱的垂青,教以经史、兵法、书法,为其入仕奠定了基础。
道光三十年(1850年),曾璧光年已至五十五岁,这一年,他终于金榜题名进入仕途。而就在此时,中国社会也发生了急剧变化。由于鸦片战争的战败,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白银的战争赔款,造成财政亏空,于是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加之国外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严重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绅商乘机兼并土地,加重了剥削,造成兵灾、匪患、民变的人祸。太平天国风起云涌,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秘密教门自乾隆以降开始盛行,并在全国范围产生了重要影响。贵州苗疆环境复杂,咸丰后秘密教门迅速发展,其中灯花教表现最为活跃。秘密教门以其极具诱惑力的信仰体系,与苗疆民众一拍即合,成为了一种叛乱工具的尝试。秘密教门教首的帝王野心①和普通教众对生活资源期许的结合,导致爆发了贵州苗疆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社会动乱。
    秘密教门的信仰与传播,对民间社会影响巨大。清政府在防范与治理上,虽曾颇多用心,然收效甚微。由于政治制度和官僚体制的缺陷,以及地理交通、经济、民风的关系,加之人口流动及身份控制的弱化等因素,秘密教门在苗疆畅行无阻,似乎表明秘密教门及其信仰有着无所不能的社会影响力。然而,在贵州苗疆的传播历程中,使人们发现秘密教门及其信仰并非无所不能,带给人民的只会是更加沉重的灾难。
    咸丰五年(1855年)春,贵州东部台拱厅(今台江)苗民要求减免新加的赋税,遭到清廷拒绝。4月30日,张秀眉和包大度、李鸿基等人在台拱首举义旗,黄平、清平等地苗民揭竿响应,民变很快扩展到整个苗民聚居区,造成狼烟四起,民不聊生,大量农村破产,匪患乘隙而起,更加重了社会的混乱。

1850年的贵州黑苗


    由于民变遍地开花,民军成分复杂,彼此互不统属,以致各自为战。张秀眉主动与各地民军联合,积极向清军进攻。到咸丰八年(1858年)底,苗军基本上控制了东起湘黔边、西至贵阳城下的黔东南大片地区。与此同时,贵州东部号军、黔西南、黔西北苗民也乘势而起,举起反清大旗,使民变烽火燃遍了贵州全省。当时,清军把主要精力放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上,因此对贵州出现的大面积民变基本束手无策。
咸丰九年(1859年)春,曾璧光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贵州镇远府知府。镇远位于贵州东部武陵山区,东界湖南新晃,南邻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为黔东重镇,苗疆区域。镇远当水陆要冲,府辖铜仁、松桃、清溪等地,是贵州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1849年的镇远府㵲阳河码头


    雍正年间,清廷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对政区进行分等,并依据各府厅州县所占字数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分别将其选任权力交予地方督抚或吏部。通过对“冲繁疲难”及“最要缺”“要缺”“中缺”“简缺”分别予以制度梳理、量化统计、国土分析,将全国千差万别的地理状况,用四字予以标准化,以作为替代性指标反映各地交通位置、行政事务、赋税征收、地方治安的空间差异,有针对性地依据治理难度来调配有限的官僚资源,包括在大一统体制下有意擢升边疆地区的级别,以吸引行政能力更强的官员前往赴任,官员的收入也与权责利挂钩。
    镇远地处要冲,政务繁忙,知府为冲繁疲难四字最要缺。曾璧光到任时,由于受兵燹影响,镇远城乡房屋多毁于战火,田园荒芜,人民流离失所。他首先招抚流民,恢复生产,令有业者复业,无业者分耕荒地以尽开垦,借以稳定民心,安定社会秩序。接着又开仓放赈以济贫困,具棺材收殓遗骸;发放资金,派发种子,清查田亩招徕流民垦植,并捐俸沿山修筑城垣,兴立碉堡,修建桥梁;复兴书院文学,培育人才,设立试舍以备考试,振兴文教,使地方风气日渐兴起。与此同时,曾璧光以封疆重任,保境安民,兼顾大局,强保甲、兴团练、实施联寨互保;聚药材、置棉衣、筹积谷,协作邻地襄助平叛。这一举措,使原本不安的社会情绪很快稳定下来。
    同治元年(1862年),曾璧光因稳定镇远冲要,拱卫省城安全,被赏加道衔,旋署贵东道(贵州贵东道,镇苗疆,驻古州,即今贵州榕江县)。同治二年(1863年),曾璧光策反手段,拉拢萧文魁降清,一举剿平了铜仁号军,叙功以道员用,并赏戴花翎。此后,曾璧光行政能力大放异彩,不断升迁。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曾璧光署粮储道;十一月,经云贵总督劳崇光等保荐其才,命开缺,归候补道班内委用。同治四年(1865年)署按察使。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署布政使;八月,赏二品顶戴,命署贵州巡抚。同治七年(1868 年),特旨补授巡抚。位居高位,曾璧光有了更大的格局,他关心民间疾苦,主张与民休息,因此对各级官员的腐败更加深恶痛绝,决心铁腕整治。

上图:1849年的贵阳甲秀楼


    在平叛的军事过程中,曾璧光已意识到贵州各级官员的腐败是这场动乱的主要诱因,朝廷谕旨也明确指出:“黔省吏治败坏已久,地方牧令苛扰间阎,驱民从贼,深堪痛恨。曾璧光务当慎选循良,拊循绥缉,以固本原。贪酷各员据实严参重办,不可稍事姑息。”曾璧光在黔多年,对官场问题较为清楚,为正本清源他提出:“举直与错枉并重,安民以察吏为先。”“黔省军务初平,吏治营务皆宜及时整顿,而地方瘠苦人员众多,尤以惩贪警诈为亟。”
    同治七年(1868 年)二月,张亮基上奏朝廷,“总兵林自清系有旨散练回籍管束之员,辄敢擅带练勇,戕官肆掳。副将池有莲奉派出师,按兵不动,勒索银米,残害官民。总兵刘元勋克扣军粮,任性妄为,均属大干法纪。”朝廷要求曾璧光从速处理:“黔省叠遭变乱,民气雕残,若再任骄将悍兵恣行横暴,民何以堪,军务亦安望有起色? ⋯⋯惟该员等现均坐拥兵练,务须不动声色,设法诱致,毋致滋生事端,方为妥善。”
    曾璧光行事果决,雷厉风行,案情很快水落石出,对于此类罪不容诛的将领,他采取秘密诱捕的方法,将之营前正法。清廷认为曾璧光处事干练,迅速且得当,下旨给予褒奖:曾璧光等“于此事不动声色,筹画精详,卒使积年叵憝,首从悉就歼除,实属办理迅速。……”
    为整肃贵州官场,对各级办事不力的官员给予惩戒。同治八年(1869年),拔补镇远镇标中营左哨千总周大顺,因私带野练,赴乡扰害、勒索银谷,曾璧光认为其“身为职官,不思卫民剿贼”,命令将其“就地正法”。同治九年(1870年),参将贺宗恒改名那元,在遵义府伪称钦差,诈传皇太后密旨,巡查云贵川楚四省事务,招摇撞骗,蛊惑人心。曾璧光即上奏朝廷,要求“将诈传诏旨之武弁正法”。朝廷颁布谕旨,贺宗恒 “实属不法已极⋯⋯著即行正法,以昭炯戒。”同治十年(1871年),曾璧光对贵州文武各员进行甄别,对其中的不合格者,请旨降革。朝廷颁旨,准奏。同治十一年(1872年),根据曾璧光的举劾,贵州一批文武官员被朝廷处分。是以贵州官场风气扭转,民变也逐渐平息。
    曾璧光在黔任职十六年,其中担任巡抚八年。宦黔期间,兵灾、匪患、民变交织,烽烟四起,其根源在于官场腐败,民不聊生。曾璧光采取有力措施,对贵州官场进行整饬,遏制住腐败的加深,缓解了社会矛盾。与此同时,他采取平叛乱,驻军防,以维治安;行保甲,肃吏治,以治乱源;抚苗民,调赋税,以收民心。建义学,广教化,以启明智。这一系列措施,对平息叛乱,恢复生产,推进社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贵州咸同之乱,持续十八年之久,清廷调集数省之兵才平息。这次大规模的民变爆发,是清廷的苛政、官吏的傲慢所激发。事变之初,又处置失当,把税负的经济问题转化成民族矛盾,以至酿成大乱。此间还有太平天国的影响等因素。近二十年的战乱,使黔省城乡残破,生灵涂炭,人民死亡四百七十万,超过战前人口的一半,社会经济遭到空前的大破坏,严重影响了贵州的发展。
    左宗棠收复新疆,曾璧光平息黔乱,是晚清历史上不可忽略的亮点。研究曾璧光治黔方略,对鉴史资政不无现实意义。
 
▁▁▁▁▁▁▁▁▁▁▁▁▁▁▁▁▁▁▁▁▁▁▁▁▁▁▁▁▁▁▁▁▁▁▁▁▁
①思南苗民以头裹白布为号,称白号军。这支民军曾发展到数十万人,纵横驰骋千余里,支撑十余年,占领了贵州大部分农村,建立了以汪家寨、岑头盖、荆竹园等为主的大小几百个根据地,并在岑头盖建宫设府,封官赐爵,铸印铸钱,发布“誊黄”,成立了军、政、教合一的农民政权。

   1847年贵阳云图关的牌坊群
 
附:洪雅柳江曾氏曾壁光世袭直系★(资料由曾上权编辑)
五十四派●广渊,配聂氏,子二祯甫,麟甫,凌氏,褓甫,襁甫,祥甫
五十五派●麟甫,配邱氏,生三子崖,岸,崑,娶李氏,生崇,峨,又杨氏,生三子窑,崟,窿
五十六派●三十三郎,子崖,又名子崎,配陈氏,生子二文质,文彬
五十六派●三十四郎,子岸,号子章,配邹氏,生二子伯崇,伯成
五十七派●文质,配朱氏,生三子以礼,信,德,(一谱云;文质生五子以仁,义,礼,智,信)
五十七派●文彬,配廖氏,生子四以德,政,仁,信
五十七派●伯祟,配刘氏
五十七派●伯成,配江氏,生七子映,曦,睇,日养,瞻,贤,皓,旺
五十八派●以礼,配陈氏,生二子仲敷,兴万
五十八派●以德,配贝氏,生二子志传,法传
五十九派●仲敷,配氏,生子伯奇
六十派●伯奇,配刘氏,生子深
六十一派●深,名通,配张氏,生四子道,德,统,政(道,政二公孑孙迁四川)
六十二派●仁统,配钟氏,生五子尧,舜,禹,汤,文(尧,舜,禹,汤子孙迁四川)
六十三派●宏文,继文,配周氏,生一子凤
六十四派●凤,配钟,周,彦,侯氏,生子四世卿,相,英,俊
六十五派●世卿,配易氏,生一子纯
六十六派●纯,配陈,黄,叶氏,生子三朝旺,元,佼
六十七派●朝旺,配陈氏,生一子日彩,
六十八派●日彩,配何杨氏,生子九琪志,略,任,炽,杰,荣,业,著
六十九派●琪荣,字清用,国学生,配李黄氏,生三子大成,宋成,守成
六十九派●琪业,配罗氏,生子耀成,(迁四川嘉定洪雅县)
七十派●耀成,配氏,生子华旭
七十一派●华旭,配氏,生子壁光
七十二派●壁光,字矩元,配张氏,生一子尚矩,四川嘉定府洪雅县城居宫保第,官名赐衅,太子太保,头品顶戴兵部侍郎,都察院兼副都御史,贵州巡抚追赠太子太保,照兑督例。

一键分享到:
上一篇文章 清末传奇女医曾懿
    
下一篇文章 宗亲组织与商业之间的关系论
回到列表 打印本文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

惠阳曾氏首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暨2013高考学子表彰大会隆重举行&nbs…(曾祥造,2013-8-24,22169)
江西万载仙源小田曾氏访宗谒祖团梅州、吉安行(曾明东,2013-11-10,20015)
这是一份孝行的实记(联合总会副会长曾金桥,2013-11-16,16400)
河南省新县曾氏宗祠奠基(河南新县曾氏,2013-11-26,19209)
缅怀祖宗德 思念先祖恩(曾祥造,2011-9-9,19422)

本站内容版权归《曾氏宗亲网》所有,如若引载,请注明出处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