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鉴湖图序

楼主
越州鉴湖图序
[ALIGN=center][SIZE=6]越州鉴湖图序 [/SIZE][/ALIGN][ALIGN=left][SIZE=6]           宋  曾  巩
[/SIZE]
    鉴湖,一曰南湖,南并山,北属州城漕渠,东西渠江,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之所为也。至今九百七十有五年矣。其周三百五十有八里,凡水之出于东南者皆委之。州之东,自城至于东江,其北堤石橽橽二,阴沟十有九,通民田,田之南属漕渠,北东西属江者皆溉之。州之东六十里,自东城至于东江,其南堤阴沟十有四,通民田,田之北抵漕渠,南并山,西并堤,东属江者皆溉之。州之西三十里,曰柯山斗门,通民田,田之东并城,南并堤,北滨漕渠,西属江者皆溉之。总之,溉山阴、会稽两县十四乡之田九千顷。非湖能溉田九千顷而已,盖田之至江者尽于九千顷也。其东曰曹娥斗门,曰蒿口斗门,水之循南堤而东者,由之以入于东江。其西曰广陵斗门,曰新径斗门,水之循北堤而西者,由之以入于西江。其北曰朱储斗门,去湖最远。盖因三江之上、两山之间,疏为二门,而以时视田中之水,小溢则纵其一,大溢则尽纵之,使入于三江之口。所谓湖高于田丈余,田又高海丈余,水少则泄湖溉田,水多则泄田中水入海,故无荒废之田,水旱之岁者也。繇汉以来几千载,其利未尝废也。
    宋兴,民始有盗湖为田者。祥符之间二十七户,庆历之间二户,为田四顷。当是时,三司转运司犹下书切责州县,使复田为湖。然自此吏益慢法,而奸民浸起,至于治平之间,盗湖为田者凡八千余户,为田七百余顷,而湖废几尽矣。其仅存者,东为漕渠,自州至于东城六十里,南通若耶溪,自樵风泾至于桐坞,十里皆水,广不能十余丈,每岁少雨,田未病而湖盖已先涸矣。
    自此以来,人争为计说。蒋堂则谓宜有罚以禁侵耕,有赏以开告者。杜杞则谓盗湖为田者,利在纵湖水,一雨则放声以动州县,而斗门辄发,故为之立石则水。一在五云桥,水深八尺有五寸,会稽主之;一在跨湖桥,水深四尺有五寸,山阴主之。而斗门之钥,使皆纳于州,水溢则遣官视则,而谨其闭纵。又以谓宜益理堤防斗门,其敢田者拔其苗,责其力以复湖,而重其罚,犹以为未也。又以谓宜加两县之长以提举之名,课其督察而为之殿最。吴奎则谓发岁农隙,当僦人浚湖,积其泥涂以为丘阜,使县主役,而州与转运使、提点刑狱督摄赏罚之。张次山则谓湖废,仅有存者难卒复,宜益广漕路及他便利处,使可漕及注民田里,置石柱以识之,柱之内禁敢田者。刁约则谓宜斥湖三之一与民为田,而益堤使高一丈,则湖可不开,而其利自复。范师道、施元长则谓重侵耕之禁,犹不能使民无犯,而斥湖与民,则侵者孰御?又以湖水较之,高于城中之水,或三尺有六寸,或二尺有六寸,而益堤壅水使高,则水之败城郭庐舍可必也。张伯玉则谓日役五千人浚湖,使至五尺,当十五岁毕,至三尺,当九岁毕。然恐工起之日,浮议外摇,役夫内溃,则虽有智者,犹不能必其成。若日役五千人 ,益堤使高八尺,当一岁毕。其竹木之费,凡九十二万有三千,计越之户二十万有六千,赋之而复其租,其势易足,如此,则利可坐收,而人不烦弊。陈宗言、赵诚复以水势高下难之,又以谓宜修吴奎之议,以岁月复湖。当是时,都水善其言,又以谓宜增赏罚之令。
    其为说如此,可谓博矣。朝廷未尝不听用而著于法,故罚有自钱三百至于千,又至于五万,刑有自杖百至于徒二年,其文可谓密矣。然而田者不止而日愈多,湖不加浚而日愈废,其故何哉?法令不行,而苟且之俗胜也。
    昔谢灵运从宋文帝求会稽回踵湖为田,太守孟不听,又求休崲湖为田,又不听,灵运至以语诋之。则利于请湖为田,越之风俗旧矣。然而湖繇汉历吴、晋以来,接于唐,又接于钱鏐父子之有此州,其利未尝废者。彼或以区区之地当天下,或以数州为镇,或以一国自王,内有供养禄禀之须,外有贡输问遗之奉,非得晏然而已也。故强水土之政以力本利农,亦皆有数,而钱鏐之遗法最详,至今尚多传于人者。则其利之不废,有以也。
    近世则不然,天下为一,而安于承平之故,在位者重举事而乐因循。而请湖为田者,其语言气力往往足以动人。至于修水土之利,则又费材动众,从古所难。故郑国之役,以谓足以疲秦,而西门豹之治邺渠,人亦以为烦苦,其故如此。则吾之吏,孰肯任难当之怨,来易至之责,以待未然之功乎?故说虽博而未尝行,法虽密而未尝举,田之所以日多,湖之所以日废,繇是而已。故以谓法令不行,而苟且之俗胜者,岂非然哉!  
    夫千岁之湖,废兴利害,较然易见。然自庆历以来三十余年,遭吏治之因循,至于既废,而世犹莫寤其所以然,况于事之隐微难得,而考者繇苟简之故,而弛坏于冥冥之中,又可知其所以然乎?
    今谓湖不必复者,曰湖田之入既饶矣,此游谈之士为利于侵耕者言之也。夫湖未尽废,则湖下之田旱,此方今之害,而众人之所睹也。使湖尽废,则湖之为田者亦旱矣,此将来之害,而众人之所未睹也。故曰此游谈之士为利于侵耕者言之,而非实知利害者也。谓湖不必浚者,曰益堤壅水而已,此好辩之士为乐闻苟简者言之也。夫以地势较之,壅水使高,必败城郭,此议者之所已言也。以地势较之,浚湖使下,然后不失其旧;不失其旧,然后不失其宜,此议者之所未言也。又山阴之石则为四尺有五寸,会稽之石则几倍之,壅水使高,则会稽得尺,山阴得半,地之洼隆不并,则益堤未为有补也。故曰,此好辩之士为乐闻苟简者言之,而又非实知利害者也。
    二者既不可用,而欲禁侵耕,开告者,则有赏罚之法矣;欲谨水之畜泄,则有闭纵之法矣;欲痛绝敢田者,则拔其苗,责其力以复湖,而重其罚,又有法矣;或欲任其责于州县与转运使、提点刑狱,或欲以每岁农隙浚湖,或欲禁田石柱之内者,又皆有法矣。欲知浚湖之浅深,用工若干,为日几何;欲知增堤竹木之费几何,使之安出;欲知浚湖之泥涂积之何所,又已计之矣。欲知工起之日,或浮议外摇,役夫内溃,则不可以必其成,又已论之矣。诚能收众说而考其可否,用其可者,而以在我者润泽之,令言必行,法必举,则何功之不可成,何利之不可复哉?
    巩初蒙恩通判此州,问湖之废兴于人,未有能言利害之实者。及到官,然后问图于两县,问书于州与河渠司,至于参核之而图成,熟究之而书具,然后利害之实明。故为论次,庶夫计议者有考焉。
    熙宁二年冬卧龙斋。

(录自宋曾巩撰,陈杏珍、晁继周点校《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11月第1版)[/ALIGN]
1楼
《越州鉴湖图序》探讨了鉴湖近千年来水利兴废的情况,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鉴湖废弃的根源,切中要害,简明扼要,行文朴实。“通篇点次鉴湖,如无官家之次三垣五星二十八纬以及飞流疾伏,无不擘画如掌。”
2楼
图序首先概叙鉴湖及附属设施面貌、灌溉范围,继述宋初湖被盗为田情况,并列举各家建议制止鉴湖淤湮、侵湖为田的措施。后分析“田之者所以日多,湖之所以日废”的症结在于地方执政者因循苟且,故“说虽博而未尝行,法虽密而未尝举”,并剖析反对废田还湖者的短见:仅看到“湖田之入既饶”,而不知“湖未尽废,则湖下之田旱,此方今之害,而众人之所睹也;使湖尽废,则湖之为田亦旱矣,此将来之害,而众人之所未睹也”。文末主张收采众说,择善而从,做到言必行,法必举,必可复田为湖,恢复旧利。
3楼
谢谢. 太好了. 能传上译文吗? .谢谢.
4楼
谢谢分享,学习了解!!!
5楼
                          高度重视水的人——纪念曾巩诞辰990周年
    谨以此文纪念曾巩诞辰990周年并且希望新区和三林镇领导高度重视“水”的问题,把汾泾河(尚东河)治理好。
                                       有感于“盗湖”
    世有窃人桃李,盗人鸡犬者,近读900年前曾巩之作,又见“盗湖”之说,颇感新鲜。

    曾巩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然而他的散文传播不广,中学语文课本从初中到高中有12册,七大家的作品都入选过,唯有他未能人选。但他的散文有感而发,平易淡远,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他年轻时,欧阳修就“一见其文而奇之”。他的《越州鉴湖图序》就是一篇针对现实的奇文,直到今天仍发人深思。

    鉴湖在浙江绍兴,历史上很有名,号称800里鉴湖,湖水清澈如明境。著名的绍兴老酒,就是以鉴湖之水酿造的。女英雄秋瑾的号也叫“鉴湖女侠”。然而,800里鉴湖到今天只剩30里。其原因,就在“盗湖”。从曾巩所处的宋朝开始,一直“盗”到现在,为时长达900年。

    曾巩曾任越州通判,是绍兴地区的父母官。他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在《越州鉴湖图序》中把那些围湖造田的人称之为“盗湖”。他作了仔细的调查研究,在文中指处:“宋兴,民始有盗湖者。祥符之间二十七户,庆历之间二户,为田四顷。”盗湖是从宋朝比较兴盛的时期开始的,是打着发展生产的幌子,干着破坏生态的勾当。当时的官员还是有头脑的,曾巩写道:“当是时,三司转运司犹下书切责州县,使复田为湖。”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退耕还湖。”朝廷也制定了一些法令“罚有自钱三百至于千,又至于五万,刑有杖百至于徒二年。”然而,当时农民对生态问题认识模糊,官员也抓得不紧,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治平之间,盗湖为田者凡八千余户,为田七百余顷,而湖废几尽矣。”于是曾巩出来大声疾呼,严办盗湖者。他激动地说:“令言必行,法必举,则何功之不可成,何利之不可复哉!”在曾巩主管越州之时,“盗湖者减,鉴湖水清。”但是好景不长,曾巩去世,盗湖抬头,鉴湖于是越来越小。

    盗湖之蠢举,不只是在浙江鉴湖蔓延,同样号称800里的湖南洞庭湖,也是盗湖不断。不过,古人在这里的盗湖只是单干,盗湖者人数也不及鉴湖,更没有形成一种愚蠢的“群众运动。”然而,1977年暑假,我从武汉往岳阳,经过洞庭湖一角,见到成百上千的农民在围湖造田。工地鲜红的横幅上还写着豪气冲天的口号:洞庭儿女多奇志,挑干湖水种棉粮。就是这种大规模的愚蠢行为,使800里洞庭缩小了三分之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壮美景色,今天难以再现。

    我们感到庆幸的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人清醒了,环保意识、爱水意识大大加强。如今,湖南人民已经行动起来,下大决心退耕还湖,恢复800里洞庭,让“一碧万顷”的浩荡景观重现岳阳楼前。只是那800里鉴湖的美梦,恐怕难以实现。鉴湖被盗得支离破碎,原来的湖面现在是数不清的建筑,要合而为一,比登天还难。就让盗湖的教训成为越人终生的遗憾吧。我建议在现存的鉴湖旁边,树立一块石碑,将曾巩的《越州鉴湖图序》篆刻其上,留作永恒的纪念和永远的教训。
http://shbbs.soufun.com/1210128706~7~3722/67326193_67326193.htm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