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25
    • 经验2139
    • 文章147
    • 注册2005-10-06
    曾习经
        曾习经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6月,卒于1926年10月,字刚甫,号蛰庵,揭西县人。其先祖原籍福建莆田,后迁居于揭西棉湖。祖父曾声高,别号岐山,曾因平息暴乱,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由监生升至六品官职;父曾中孚,是一武生,官至蓝翎把总。曾习经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几兄弟从小接受严格的礼义教育,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习礼于庭,揖让升降皆中矩度”。
      曾习经天资聪颖,刻苦过于常人,成绩优异;年弱冠,即被选补为县生员。光绪十四年(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主办广雅书院,聘请著名学者、诗人梁鼎芬(番禺人)为院长,在各府州县选拔高材生到广雅深造。习经与其长兄述经(字撰甫)均被选中。习经在书院得名师亲授,学业大进,深为梁鼎芬赏识。接着,曾习经转到广州学海堂就读,与梁启超、麦孟华同窗,交谊颇深。
      光绪十五年(1889年),曾习经与长兄一起中举;第二年,曾习经赴京会试,又得中进士。光绪十八年(1892年)曾习经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以成绩优异,授户部主事。从此步入官场,长达20年。在户部尚书,光绪的老师,政治家兼学者翁同龢的赏识举荐之下,曾习经当上了管机要补官,不久又调升为户部员外郎。
      曾习经曾赴日考察,与维新派梁启超结为莫逆之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梁发动公车上书,设京师强学会,习经与长兄都积极参与。为此,曾习经与梁启超、麦孟华、夏曾佑等维新人士“日相过从”,“文酒之会不辍”。正如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所说,当时梁启超与曾习经在京师“连舆接席者岁余”;“时或就其所居之潮州会馆共住,每瀹茗谈艺,达夜分为常;春秋佳日,辄策蹇并辔出郊外,揽翠微潭柘之胜”;还因“甲午丧师后,忧伤憔悴”,曾“一夕对月坐碧云寺门之石桥,语国事,相抱恸哭”。第二年,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临行,曾习经赋诗相赠:“楼头缺月夜何晓,骑马与君相送行”;“他年独自亲调马,愁见山花故故红”。惜别之情,溢于字里行间。直至晚年,曾、梁交谊一直有增无减。梁夫人去逝,梁启超还请曾习经为作神道碑文。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户部改为度支部,曾习经升任度支部右丞,兼任法律馆协修、大清银行监督、税务处提调、印刷局总办等职。时朝廷实施新政,“部务新创”。度支部中修订税务及钱币制度,创办税务学堂,设纸厂,开印局,曾习经都是主办者,“擘划尤精”,“所定章程,多出刚甫手”。光绪帝曾两次召见。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翌年初,曾习经深知清政府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即先于清帝退位一日辞官。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到处罗致人才。其左右要人多为习经旧交,尝劝习经复出,习经都一一谢绝,隐居于京师。及后民国政府也曾三次聘其出任财政部长、广东省长之职,他都固辞不受。此后,曾习经到直隶宁河杨漕(今属天津)购地筑舍,躬耕陇亩,自号“蛰庵居士”,长期过着田园隐居生活,“斗室高歌,不怨不尤,不歆不畔”,“布衣草履,日随老农课晴雨,话桑麻,绝口不谈时事”。每于农闲,他都要回故乡探望老母和兄弟,并常接济亲戚朋友中之贫病孤寡者。他在度支部时,“律己最严”,“俸人外既一介不取”,“去官则无复余财以自活”。杨漕又多为盐碱地,且经营不善,故“岁屡不登”,以至人不敷出,只得变卖图书、字画、古玩以维持生计。后长兄、老母相继去世,他自己也患痈疽恶疾,一病不起。据《梁启超年谱长编》所载,梁启超曾去探望他,只见痈疽已溃破,十分痛苦,伤感之下,唯有送点钱以表慰问。1926年10月4日,曾习经病卒于北京宣南潮州馆,年仅60岁。其后事也全靠老朋友梁启超、叶恭绰为之料理。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2367
      • 经验55412
      • 文章2339
      • 注册2005-10-01
      曾习经的书法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益辉[/u]发表的内容:[/b]

          曾习经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6月,卒于1926年10月,字刚甫,号蛰庵,揭西县人。其先祖原籍福建莆田,后迁居于揭西棉湖。祖父曾声高,别号岐山,曾因平息暴乱,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由监...[/QUOTE]
      书名远播的曾习经及其亲友。
        曾习经的书法,是走植根碑学,融入帖学,碑帖结合的路子。在本节中,主要介绍他及其亲友的书法艺术,都能融碑入帖而有所成就者。
        曾述经字撰甫,霖田都棉湖人。诸生。在家乡设帐授徒,弟习经随之学。光绪十四年与弟同被选入广雅书院,明年兄弟双双中举人。后任福建上杭知县,以母老辞职归家,任榕江书院院长。能诗文,得苏东坡雍容雅健之法。有《曾撰甫集》。擅书,碑、帖俱学,对欧阳洵《铭泉铭》《仲尼梦奠帖》尤有心得。
        曾习经字刚甫,晚号蛰庵居士。入广雅书院后,为梁鼎芬所激赏。光绪十八年进士,在户部任职二十多年,官至度支部右丞。宣统三年清帝退位前一日辞官。擅诗词,诗名与梁节庵、黄晦闻、罗瘿公并称“岭南近代四家”。
        《岭南书法史》说:“曾氏的书法,源出六朝,旁及唐人写经,古雅脱俗。亦能作瘦金体书,常用以书扇。广东省博物馆藏其行书黄庭坚诗轴。用笔方中带圆,间参以隶意,笔法颇近《张黑女墓志》。”(23)《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也说他:“书宗张黑女,亦写瘦金体,俱有独到。”(24)数年来,我为撰《曾刚甫先生年谱》,多方收集蛰庵居士的书迹,寓目他书撰《清故诰封资政大夫花翎福建补用直隶州知州曾公墓志铭》拓本一册,《殿试试卷》一册及各体楹联、团扇共三十多件,写瘦金、张黑女、隶书、爨宝子等各种书体都有。考其书艺,能融隶楷于一炉,笔法古拙浑厚,意态厚重雍容。
        曾习经初则为参加科举,对馆阁体下了很大的力气,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墨黑光亮”的书体通过多次参试。中进士后,能丢掉作为敲门砖的馆阁体而运碑入帖,临习百家。揭阳孙秋松藏的“漫构异书谈岳渎;遍搜小集刻江湖”联,有很多瘦金味道。揭阳市博物馆藏“独有山茶老于铁;乍拖池柳欲垂丝”联及团扇自书诗等,源于张黑女,方整中寓变化,笔致温厚蕴籍。《蛰庵诗存》用手迹刊印,行楷,隽逸质朴,奇欹淳朴而无霸悍夸张,不斤斤于点划,安逸淡雅之中见韵味。这《诗存》是他第三阶段的作品,犹如他的诗词从绚丽归于平淡一样,书法也如此。
        潮籍学者蔡起贤先生撰文说,曾习经生平有两件最令人感兴趣也是最精彩的艺事,一是辛亥年《崇效寺雅集诗卷》,一是为胞兄曾述经书撰的《墓志铭》。前者题画题诗者都是当日名家;后者是他的书法代表作。我有眼福,这两件艺术品都曾缘寓目。《诗卷》为诸名家雅集崇效寺写赠曾习经。作者多数是书画高手、著名诗人,既可知曾氏交游之广,也可见名家书画真迹,弥足珍贵。(25)其次是1920年夏书撰《墓志铭》。文辞情深感人。运笔中侧锋互用,方中带圆,刚柔兼济,沉挚有力,结体严谨安雅,这是他深入《张黑女墓志》和《龙藏寺碑》的结果,此件可视为曾氏楷书的代表作。
        曾习经的诗词和书法,在清末民初潮汕诗坛和书坛都属第一流,在近代广东书坛也是佼佼者,与广东李文田、潘存、江逢辰诸名家齐名。下面我们谈谈与他同时的几位文人和受他影响的亲友、学生。
        与曾习经同龄、同学的周伯初,也是一位植根碑学、融汇帖学的书家。
        周伯初名士,字伯初,号毅甫,晚称艺园居士。榕城人。清末贡生。辛亥后任榕城毓秀学校校长十余年,民国间二任揭阳县长。著有《艺园诗文钞》。书法取经王羲之、刘石庵,兼有南帖北碑之长,老而益秀劲。
        曾习经的同里诗友郭餐雪也是一位多才艺的文士,其诗书画在当时也称好手。
        郭餐雪名心尧,字餐雪,号半生和尚。棉湖人。秀才。中年后居潮州。诗书画均能。画尤精山水,情韵具佳。擅隶书,师《礼器碑》,得端庄雅静之妙。潮州饶锷天啸楼原有他书撰隶书联:“长啸一声横素鹤,重楼百尺卧元龙。”
        潮人受到曾习经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学生林清扬。
        林毓林字清扬,号璞山,榕城人。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诗、文、书都受曾习经的影响。其书初学张黑女,后专攻爨宝子,以北碑笔法入行书,古拙优雅。书稿、信札,信笔写来而字字金玉,然其温厚蕴籍、变化融会终逊其师一筹。著有《璞山集》《续集》。揭阳书家邝慕欧、佘惠文、许秋岚都是他的学生。
        曾习经的儿子靖圣和女儿振绮都能书。
        子靖圣号敬庵。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潮安、揭阳县长,揭阳一中校长。幼受其父影响,书法二王。
        女振绮字玉漪。毕业于北平女师。幼年随父居北京,诗书深受影响。画宗陈师曾,以花卉见长。书学张黑女,受其父影响最大。林清杨说:“尝题诗画轴悬诸厅事,座客见者咸惊,故一时名闻都下,时人论其才艺,以为与康有为之女同璧,梁启超之女令娴匹敌。”(26)嫁揭阳吴文献。吴以武人驰骋笔墨、喜搜集碑帖拓本,早年学王羲之、苏东坡,晚年入碑,以行书见长,绵里藏针,柔中有刚,也一时名手。
      弘扬宗圣公大学之道,孝儒之道,团结所有曾家弟兄.广东高要人,在佛山工作.
      新浪博客紫云小鱼 http://blog.sina.com.cn/u/2379975802
      端砚 茶盘 书法 茶 禅 国学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