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51
    • 经验117409
    • 文章3271
    • 注册2009-08-16
    潮汕人曾广简介
    曾广:从“我们书室”走上革命道路曾广(1912~1983),原名祥光,揭西县五经富下油房村人。早年毕业于道济中学,由于博学多才,被人们誉为“才子”。[P]  1929年前后,曾广受东江农民运动的进步思想影响,从事农村新文化工作。1935年,曾广结识了培英中学的共产党员教师黄贻嘉等人,开始学习进步书刊,逐步确立革命理想,先后在五经富、灰寨、河婆石肚乡等地组织“我们书室”,团结青年学习进步书籍,传播革命火种。1936年冬,曾广参加了共产党外围组织的中华民族抗日义勇军,次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曾广利用读书会、办夜校、组织抗日救亡剧社等形式,在五经富、灰寨一带大搞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发展了一批新党员。1938年3月起先后担任区委书记、县工委组织部长、揭阳县委书记、潮(安)揭(阳)丰(顺)中心县委书记、兴宁县委特派员、兴宁县委书记等职。1942年6月“南委事件”发生,中共潮汕党组织暂时停止活动,曾广奉命到海丰公平中学任教,负责秘密联系潮、揭、丰等地隐蔽下来的党员骨干,以保存革命火种。1944年秋潮汕党组织恢复活动,曾广任潮揭丰县委书记,在各地建立游击小组,袭击日伪反动武装。是年冬,创建了揭阳人民抗日游击队。1945年春,曾广与林美南一起,在普宁领导建立“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并任政委,先后率部在潮普公路伏击日军,在麒麟埠攻打日寇据点。在抗日战争的困难时刻,曾广献出家里仅存的衣物,卖掉祖遗的几亩地,奉献给革命事业。7月,广东人民游击队韩江纵队建立,曾广任支队政委,带领部队在潮、揭、普等地活动,建立抗日根据地。[/P][P]  日军投降后,曾广带领游击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的战斗。1945年,曾广任中共潮汕特委副书记。1946年11月,曾广等潮汕特委领导人根据中共中央给华南各省有关“积极发动公开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的指示精神,立即派党员骨干到普宁、潮阳、潮安、揭阳、丰顺等地协助党组织成立武工队,建立情报站。1947年春,曾广担任潮汕地委书记,领导地委制订了以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为中心,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6月,在大北山的天宝堂正式成立潮汕人民抗征队,曾广任政委。1948年,曾广与党的其他负责人领导抗征队粉碎了国民党第五“清剿”区司令喻英奇的多次“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与扩大。1949年1月,潮汕支队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第二支队,曾广任政委。随着形势的迅速发展,曾广领导第二支队,与兄弟部队互相配合,在潮汕平原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攻势,扫荡了国民党的据点。11月24日,曾广与二支队的领导率部进入汕头,胜利完成了解放全潮汕的光荣任务。[/P][P]  解放后,曾广任潮汕专区第一任专员,在领导潮汕人民建设新政权,发展工农业生产,恢复经济工作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建树。土改时期,他提出要照顾一些在战争时期同共产党合作,对革命有贡献的上层人士,因而被扣上“长期潜伏在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罪名,遭到批斗,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行政职务。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胜利不居功,受挫不丧志,毅然选择到海南岛兴隆华侨农场垦荒。他4年如一日,以农场为家,真心实意地扑在事业上,关心群众,艰苦创业,改革经营管理体制,发展生产,树立起海南农垦的一面光辉旗帜,受到党中央邓子恢等同志的肯定和表扬。后来,曾广重新加入共产党,任海南农垦局副局长。[/P][P]  “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广不怕威迫,坚持党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维护了中共潮汕地下党的光荣历史,因而又一次受到严重打击,遭到残酷迫害。1980年,党中央为曾广平反,撤销原处分,恢复党籍、职务和名誉。1983年11月28日,曾广在广州去世,终年71岁。[/P][P]  曾习经传略曾习经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6月,卒于1926年10月,字刚甫,号蛰庵,揭阳人。其先祖原籍福建莆田,后迁居于揭阳棉湖(今属揭西)。曾习经兄弟4人,他排行第三。几兄弟从小接受严格的礼义教育,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习礼于庭,揖让升降皆中矩度”。[/P][P]  曾习经天资聪颖,刻苦过于常人,成绩优异。年弱冠,即被选补为县生员。光绪十四年(1888),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主办广雅书院,聘请著名学者、诗人梁鼎芬为院长,在各府州县选拔高材生到广雅深造。习经与其长兄述经(字撰甫)均被选中。习经在书院得名师亲授,学业大进,深为梁鼎芬赏识。接着,曾习经转到广州学海堂就读,与梁启超、麦孟华同窗,交谊颇深。[/P][P]  光绪十五年,曾习经与长兄一起中举;第二年,曾习经赴京会试,又得中进士。十八年曾习经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以成绩优异,授户部主事。从此步入官场,长达20年。在户部尚书,光绪的老师,政治家兼学者翁同龢的赏识举荐之下,曾习经当上了管机要补官,不久又调升为户部员外郎。[/P][P]  光绪三十二年,户部改为度支部,曾习经升任度支部右丞,兼任法律馆协修、大清银行监督、税务处提调、印刷局总办等职。时朝廷实施新政,“部务新创”,度支部中修订税务及钱币制度,创办税务学堂,设纸厂,开印局,曾习经都是主办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翌年初,曾习经深知清政府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即先于清帝退位前一日辞官。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到处罗致人才。其左右要人多为习经旧交,尝劝习经复出。习经都一一谢绝,隐居于京师。及后民国政府也曾三次聘其出任财政部长、广东省长之职,他都固辞不受。此后,曾习经到直隶宁河杨漕(今属天津)购地筑舍,躬耕陇亩,自号“蛰庵居士”,长期过着田园隐居生活,“斗室高歌,不怨不尤,不歆不畔”,“布衣草履,日随老农课晴雨,话桑麻,绝口不谈时事”。每于农闲,他都要回故乡探望老母和兄弟,并常接济亲戚朋友中之贫病孤寡者。他在度支部时,“律己最严”,“俸人外既一介不取”,“去官则无复余财以自活”。杨漕又多为盐碱地,且经营不善,故“岁屡不登”,以至入不敷出,只得变卖图书、字画、古玩以维持生计。后长兄、老母相继去世,他自己也患痈疽恶疾,一病不起。1926年10月4日,曾习经病卒于北京宣南潮州馆,年仅60岁。[/P][P]  曾习经生平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尤爱好藏书,所藏书籍都署“湖楼”二字。此外,曾习经能书善画,有《曾习经字帖》和《挂瓢图》、《南塘一角图》等字画传世。[/P][P]  揭阳曾姓概略揭阳地区曾姓居民迁入的时间,可溯至南宋。[/P][P]  南宋年间,有曾姓一支由外地迁到潮阳县惠来都北山驿(今惠来县东陇镇北山村)定居,是为进入地方谱牒记载的惠来最早曾姓人氏。元初,另一支曾姓由外地迁到揭阳白塔定居,明初,这支曾姓举家迁到惠来大坭都(今仙庵一带),因怀念故里,遂将定居地命名为白塔村。元元统至至正年间(1333~1367),曾姓一支从外地迁到大坭都仙田(今属仙庵镇浮埔村)定居,明天启年间(1621~1627),这支曾姓播迁到附近的田墘村定居。明末,有曾姓人迁到今神泉石盘、葵潭溪口等地定居。清初,又有曾姓人迁到今东港新寮村定居。[/P][P]  元至正十六年(1356),曾姓人氏曾启溪从长乐县(今五华县)河口迁到揭阳县霖田都东北部的一个圩市定居。曾启溪以打铁业为生,生意逐渐兴旺后,设了5间铺子,人们遂将此地称为“五间铺”。后来,曾氏后人以先祖曾参是孔子的弟子,而家族向来敬重儒家五经,遂取“学富五经”义,以近音字将地名书写为“五经富”。600多年过去,五经富曾姓繁衍成当地大族。[/P]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