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96
    • 经验17948
    • 文章111
    • 注册2007-03-07
    东南一面旗帜——曾镜冰传列
                         东南一面旗帜——曾镜冰传列

     

                               少年投身伟大事业

         曾镜冰,原名曾毓蕃。生于1912年11月27日,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国营三江家场。父母曾兴释,母亲文氏,生有三男一女。6岁入私塾读书,10岁失学,在家里务农。
       1926年,中国琼山支部成立,曾镜冰的大哥曾毓英,大嫂李爱媛成了当地最早的共产党员。在兄嫂的影响下,曾镜冰也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在村里站岗放哨,递送情报,抄写文件,做了不少工作,1927年4月,他由李锦福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团。
        大革命失败后,曾镜英在共产党员身分暴露,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撤退到泰国,曾镜冰在村里担负起重任,由于他的活动影响日益扩大,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对他下了通辑令,曾镜冰被迫转移到泰国曼谷大哥处,与其他从海南岛和广州起义失败后撤出来的同志成立了党、团支部。为了掩护革命,他们还筹建了一所华侨学校,叫光华中学,校长由一名有名望的爱国华侨担任,校内成立了中共罗特委。曾镜冰在这所学校就读,并担任学校团去部书记,兼学生会宣传股长。他们以学校为基地,团结教育广大华侨及其子女,进行革命活动。
        1929年的一天,泰国警察局突然搜查学校,查出壁报中一篇言词激烈的反帝文章是曾镜冰写的,遂下令审讯他,在拘押期间,曾镜冰大义凛然。拒不承认学校中有党团组织,警方找不到口实,未敢查封解散学校,只好把曾镜冰驱逐出境。1929年4月曾镜冰在组织安排下,到了香港,次年,辗转到上海,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并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

         1931年,曾镜冰年满18岁。上级党组织根据他的表现,批转他正式转为中国党员。这年秋天,为了支援中央苏区工作,党组织抽调一批干部去江西中央苏区工作,曾镜冰奉命由上海到了江西吉安县,担任团县委书记,他成功组织了全县共青员和童子军,配合红军进行保卫苏区的战斗。由于他工作出色,并任命为共青团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1933年,曾镜冰调任共青团中央儿童局书记,他不负党的期望,致力天青少年思想组织建设,发动组织苏区少年儿童站岗入哨,传送情报,积极参加反“围剿”斗争,使苏区青少年工作出现了新气象。

       1933年4月,中央人民委员会举行第四十次常委会,决定成立闽赣省,由曾镜冰任团省委宣传部长,在当时团周刊《青年实话》上,曾镜冰经常写文章,撰写通讯报道和青年思想评论,先后写了通讯报道和青年思想评论〈北赣青年的光荣任务〉、〈闽赣青年近况〉等,还上台作报告,积极动员青年参军。
        1933年月10月,闽北苏区和中央苏区的联系被国民党割断,曾镜冰与黄道、曾昭铭等组成省委代表团,受中央的指示,在黄立贵的红五十八团的护送下,进入闽北苏区开展革命斗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曾镜冰与黄道、黄立贵领导的闽北红红军转入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斗争。
       

                           闽中坚持革命立功业
          

      1935年2月,闽北分区委将闽北各路红军整编为闽北独立师,共约2000余人,师长黄立贵、政委卢文卿,不久,曾镜冰兼任独立师代政委。他们在以黄道为首的闽北分区委领导下,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开展工作。为了保存实力,曾镜冰和黄立贵率领独立师,在撤退中寻找机会打击敌人,他们牵着敌人十一师从建瓯、松溪、政和等地区,转到将乐、顺昌、泰宁,再转到资溪、贵溪、光泽,行程数千里,最后在建阳一仗,把这个师打得七零八落。
        1936年春,曾镜冰与黄道、黄立贵带领部分打到政和周宁交界处,在洞宫山和叶飞领导的闽东红军游击队会师,不久,闽赣省委在崇安成立,黄道任省委书记,曾镜冰任省委组织部长。西安事变后,国民党仍企图全部歼灭南方游击队,曾镜冰等根据中央“关于一面进行抗一战线工作,一面壮大游击队伍的指示。”曾镜冰同黄道倡议成立了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黄道任主席,曾镜冰任副主席。
        1938年初,由于形势的需要,闽赣省委改为闽浙赣特委,曾镜冰任特委书记,这时,国民党千万百计诱骗特委下山进城,妄图一举消灭,在这关键时刻,曾镜冰洞悉其奸,明确提出“独立自主靠山札,宁住山头不住福州。”他把特委机迁回老根据地----崇安县坑口乡涧源村。在这期间,曾镜冰对王明的左倾路线保持清醒的认识,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曾镜冰把武装转入到农村进行隐蔽,并秘密保留了一个排的自卫武装力量。
         1938年6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将闽东、闽北和闽中的各地党的领导统一,在崇安村头村成立了中央福建省委,曾镜冰任省委书记。在福建省委第一次省党代表大会上,曾镜冰旗帜分明提出了“利用敌人打击敌人,利用落后推动进步,依靠非法争取合法”的斗争策略。与国民党展开摩擦斗争。
         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1939年9月,曾镜冰在崇安禄村洋的山上创办了武夷干校,他亲自兼任校长,带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政策,并采用各种形式亲自讲课,他还谱写了《武夷颂》、《生活在武夷》、《创痕》、《忆起了你》等充满战斗激情的歌曲。“皖南事变”后,新四车北撤,国民党开始对福建省的党组织下手,他们在闽北成立了“闽浙赣边区剿匪指挥部”,出动两个团的兵力对闽北发动了第一次军事围剿。曾镜冰沉着指挥,布置汪林兴带领一部分武装力量,在崇安岭头一带坚持斗争,而省委机关迅速转移,保存了党的有生力量。
            1942年春,国民党派心八十八师师长李良荣为总指挥,对闽北发动了第二次军事围攻,曾镜冰经过镇密研究,把部分和省委机关迁到了地势险要、群众基础好的建阳太阳山,经过艰苦的游击战争和各种形式的合法斗争,顽固派的第二次军事围攻又告失败,福建省委和游击队在战斗中发展,游击区也得到巩固的扩大。利用短暂的时间,曾镜冰从闽中、闽北、闽南等地抽调一批干部,集中在太阳山开展整风整训,加强部队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1943年4月,国民党顽固派又纠集重兵,对闽北根据地和省委机关发动了第三次军事围攻。曾镜冰和平共和省委其他同志经研究,决定把省委机关迁到闽中,这样一方面可以在闽中直接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另一面可以转移敌人的目标,减轻闽北老根据地的压力,使群众免受摧残。这个12月,曾镜冰指挥部队突出敌人重围,把省委机关全部迁到闽中永泰青溪,实现了战略重点南移的决定。曾镜冰到达闽中后,即着手部置打击日军对沿海各地的侵略。他不顾个人安危,对当地的知名人士、开明绅士,进行大量的接触,共同商讨抗日救亡的大计,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在闽中、闽南遂步形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热潮。

                           东南的一面旗帜

      从1943年到1945年,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亲到闽北坐镇,在建瓯东峰、井歧、桂林三村开办特务训练班,在福建省集中了大量的特务,专事侦察、缉捕、残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企图破坏福建的我党组织。为了保护省委机关和党的干部,曾镜冰和省委一面及时向党员干部发出指示,号召各地开展“反特务斗争”;一面严密自已的组织,加强。革命气节教育。曾镜冰形象地提出了“利用他的东西来保护干部,利用他的东西来破坏他的企图。”他亲自制定了假自新、自首的政策,以“特”反特,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斗争中,曾镜冰领导的福建党组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东南的一面不倒的旗帜。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曾镜冰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46年3月,曾镜冰先到华中局,同张鼎丞、邓子灰、曾山等一起北上延安,在延安枣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毅等先后亲切接见曾镜冰,听取了他对福建革命斗争情况的汇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刘少奇表扬福建党组织在抗日反顽斗争中有“三大创造,就是武装退却,合法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反特务斗争”;并指出:“在退却中,有三条路线,一条是不退,一条是退得不好的,你们就退得好的一条。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退却。”他赞扬说:“你们创造的经验相当成熟,有系统。”希望福建的同志“要多研究它,使它更有系统,把它向别的地方发展,向浙赣各省,向皖南发展。”刘少奇还指出:“这些发展不但是为了福建,而且是为了全国。”
        曾镜冰在延安汇报工作并接受了新的任务之后,于1946年底,与张云逸、郭化若、周士弟、黎钰等,共乘一辆中型吉普车,离开延安,进入晋冀鲁解放区的邯郸。在这里,曾镜冰应邀向干部作了有关福建革命斗争的经验介绍,邓小平、刘伯承、薄一波接见并设宴为他们洗尘。到了山东的临沂,曾镜冰和陈毅会面了,陈毅赋诗二首赠别,对曾镜冰的战斗功绩咏赞不绝。辞别陈毅之后,曾镜冰到苏北,与华中局领导同志一起,根据中央指示,具体研究了福建的工作。接着又到上海,与刘晓研究了联络方法,并留下孙竹云设立了福建与华中局的联络点,这才返回福建。
         中共福建省委于1946年10月在南古瓯地区召开了党代表大会,曾镜冰在会上传达了中央和华中局的指示,会议通过了由他参与起草的《福建党九年斗争总结》、《告闽浙赣全体党员书》和《关于开展爱国游击战争的决定》等文件,大会通过了改福建省委为闽浙赣区党委的决定,曾镜冰为书记。
       党代会后,曾镜冰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发动机关参加搞生产,同时,他和左丰美到古田隆德洋,发动了澄洋暴动,缴获了46去枪,在澄洋村晒谷坪成立了心左丰美为司令的闽浙赣游击纵队。1947年11月,曾镜冰为了进一步推动各地的游击战争,对陈贵芳所领导的冰浙边游击斗争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推广各地。1948年的4月,曾镜冰等先后在南古瓯地区发动农民,组织贫农团,开展除恶势力分粮斗争。曾镜冰还不顾个人安危,数次化装到福州,领导城市革命斗争。他发动工人、学生进行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斗争,团结广大爱国人士,共同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949年,福建的革命斗争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了适应新的势形,迎接南下的解放军,曾镜冰和福建省委共同研究,决定在南平后溪村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共一千三百多人,曾镜冰任纵队司令兼政委,他们共同起草公布了“十大行动纲领”。公告发出之后,曾镜冰率领主力部队北上闽浙赣边,路上部队打了几次胜仗,1949年5月8日,部队到达江西遗溪一带,胜利地与第三野战军陈赓兵团会师。

                            曾氏故里再建伟业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曾镜冰任新成立的省委秘书长兼任福建省人民法院院长。他卓有成效地领民导了福建司法改革。在这时期,曾镜冰还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委员,负责抓长乐县土地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经验,被加以推广,推动了福建的土地改革运动,受到华东局的表扬。1955年开始,曾镜冰担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等职务,他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团结各界人士和爱国侨胞,在社会各界亨有崇高的威望,为福建省做出了贡献。
          不久,曾镜冰被作为“内奸嫌疑”受到错误审查,被撤消了中央候补委员、福建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的职务。1957年,曾镜冰被分配到天津芦台农场,负责水稻机械化工作,他买来很多农业科技书籍,研究科学种田,渐渐成了这方面的专家。1963年,曾镜冰被调到辽宁省盘锦农垦局,1964年,曾镜冰被调到中国农科院辽宁分院接受“继续考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在农科院受到了激烈冲击,无休止的揪斗,将他折磨得昏倒不起,1967年5月27日傍晚,含冤离开了人世,终年55岁。
        1983年6月22日,中共中央对福建省委关于曾镜冰平反请示报告作了批复,终于洗雪了曾镜冰的冤案。1985年9月2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曾镜冰骨灰安放仪式,中央领导同志习仲勋、陈丕显、方毅、彭冲、叶飞、肖克、项南等出席了仪式。1985年10月18日,中共福建省委在福州召开了曾镜冰追悼会,对他一生作了充分肯定和评价。
          曾镜冰是一位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在党的领导下,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和白区工作,坚持革命旗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的英名和不朽业绩,将永远铬记在闽浙赣人民心中。
         曾镜冰出生在海南,但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福建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从1933年始任闽赣省团省委宣传部长,到1957年离开福建,他在福建从事工作24年。福建同时是海南曾姓的原居地,唐广明年间(880)河南光州固始县开闽侯曾延世率家族辅组成义军,进入福建,曾延世成为“龙山衍派”的曾氏一世祖,福建便成为曾氏第三发脉地。曾延世是曾参的第三十六世裔孙,海南迁琼始祖曾有昌是曾参49世裔孙,也是龙山衍派
    的第十四世祖,曾镜冰为69世裔孙。福建曾氏龙山衍派人丁兴旺,处处有名贤,代代出公卿,历数百载,盛而不衰。在宋朝最盛的时候,民间有“曾半朝”之称,有诗句描述曾氏盛况“琼林宴罢花半壁,御苑归来笏满床”。曾氏后裔曾镜冰在福建建功立业,又为龙山曾氏增添把璀灿光辉的一笔,其功绩将永记于史册。

    [ 此帖最后由曾昭和在2007-6-1 22:52:40从 曾氏名人 转移过来 ]
    龙山派(34)珪-(35)隐-(36)延世-(37)运-(38)宏-(39)锐-(40)瓒-(41)侨-(42)穆-(43)会-(44)公亮-(45)孝宽-(46)詺-(47)端-(48)文献-(49)有昌(迁琼始祖)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1
      • 积分432
      • 经验5757
      • 文章469
      • 注册2005-11-14
      好。[em11]
      四川南充嘉陵区一立、曲水曾氏辈分:“曾先文德国兴昌,恒有金银绍世方,庭受天安延尚寺,联细中泽已遗光。”
      我的理想是:农妇,山泉,有点田
                  九品,带刀,大侍卫
      工作状态为:家有二十八亩地
                  刀耕火种最用力
      联系电话:13550307077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79德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5
        • 积分5563
        • 经验52204
        • 文章6754
        • 注册2006-06-19
        可惜冤死了啊!
        湖南涟源,湘中皇管族曾氏。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