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76 繁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3173
  • 经验283675
  • 文章4023
  • 注册2006-01-28
[转帖]原国家足球主教练曾雪麟:一个悲剧英雄

[imga]../images/upload/2007/06/02/223656.jpg[/imga]


  每一次艰苦卓绝的冲击,每一代国脚的付出,都是为中国足球最终走进世界杯决赛圈那神圣的殿堂,铺垫下的一级阶石。他们所走过的曲折和坦荡,历过的胜败和荣辱,洒过的眼泪和欢乐,都和今天我们的胜利者所做出的努力一道,铸造着中国足球的灵魂。

  我为这篇报道进行采访的日子,韩日世界杯还没有开幕。国人沉浸在对中国足球第一次打入世界杯决赛的欢欣鼓舞中,对国足将取得的战绩,充满了幻想和憧憬。

  而我开始写作这篇报道时,中国足球已经走完了它的第一次世界杯之旅,米卢和中国队都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44年是一段历史的终结,也是一段情结的终结。越过这个带有标志性的年份踏上新的征程,我们发现自己还是从原来的地平面起步。

  国足们经过短短的总结已经各奔东西,我却相信更深入的总结才刚刚开始。当我们从刚刚落下的那一幕去探寻中国足球的未来时,还会一次次回到它遥远的过去,因为中国足球在2002年夏天的悲欢得失,仍然是以往44年中,某种因果的延续。

  曾雪麟老人告诉我,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宋任穷在"5 19"后对他讲的一段话:"一个连长打100次仗,失败99次,然后打赢一次,这个连长就是好连长。他锻炼出来了,经得起失败,经得起考验。"

  如果这段话具有普遍意义,就让我们等待经历了6次失败终于赢了一次的中国足球,早日从新的失败炼狱之火中涅槃。

  ■人有命,球有运。世界冠军阿根廷队的主教练大惑不解,这样的球队怎么在亚洲都打不出来呢?

  一块巨大的红色横幅在深圳热气拂人的风中飘荡:"欢迎前国家队主教练曾雪麟老爷子光临013足球吧!"

  这个名字有点怪的足球吧在深圳景苑大厦的4楼。天花板下吊着一个个黑白分明的塑料足球,用于照明的灯也是足球型的。吧台旁边有一个白线织成的球门,也有足球。在喝茶和侃球的间歇,球迷们就对着这个球门过脚瘾。

  我第一次见到已成为老人的曾雪麟,便是在这个足球吧里。

  他是中国足球冲击第13届世界杯的主角,也是当年那个震惊了中外的"5 19"悲剧事件的主角。

  这天是中国队在第17届世界杯开赛前第一场热身赛的日子,在韩国的仁川对韩国队。也是球迷的足球吧经理人,特意请曾雪麟和球迷们一块儿侃球和看球。

  "老爷子!"深圳的球迷都这么称呼他。起初入乡随俗我也这么叫,却自觉不像深圳人叫得那么自然,于是又改回了自己习惯的称谓:"曾老。"

  不断有人拿出笔和本请他签名,不断有人和他合影,他有求必应。他是一个随和的人。我的到来,干扰了球迷们和老教练的聚会。当我和他一起走向大堂一侧的一个单间时,我感受到了全体在场的球迷投到我身上的不忿眼光。

  采访的主题,是我在北京时,就通过电话和曾老讲好了的,但我一时仍然不知该怎样开口。

  这毕竟是一段沉重的历史,岂惟对中国足球,更是对他本人。

  如果说2002年的世界杯预选赛由于韩国和日本是东道主自然进入决赛圈,中国又在分组赛抽得上上签避开了沙特、伊朗等西亚强队,是中国足球难逢的一次出线机遇;有人把1985年的墨西哥世界杯外围赛,也看做是中国队的一次良机。

  国际足联对这次外围赛的赛制和分组,推出了一个空前迄今也是绝后的方案--第一是单独组织大洋洲的球队进行外围赛。第二是把报名参加这一届外围赛的27支亚洲球队按13支西亚球队和14支东亚、南亚、东南亚球队,分成两个赛区,分别产生一支优胜队直接进入决赛圈。这样一种赛制对中国队来说,比与西亚群雄在一起打拼更为有利。但是,这一次中国队却在小组赛中就失利了。

  曾雪麟在1983年春天接手国家队,上任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是当年11月的奥运会外围赛。这场外围赛中国队小组没能出线--和实力强劲的南朝鲜队两战皆平,却以1分之差,败给了实力不如自己的东道主泰国队。

  曾雪麟承担了失败的责任,针对队员们的弱点,带领全队投入了更刻苦的训练。以一种卧薪尝胆的精神,中国队先在新加坡举行的"鱼尾狮"杯赛上战胜了力量型的强手澳大利亚队,接着,在印度举办的"尼赫鲁金杯"赛上力克世界劲旅阿根廷队。

  这支阿根廷队的教练比拉尔就是两年后在墨西哥率阿根廷夺魁的统帅。两队交锋的结果使阿根廷和整个南美洲都为之哗然。再接着,曾雪麟又率队在1984年的亚洲杯上取得了亚军。这是中国队有史以来在亚洲杯上取得的最高名次,直到今天,也没再得过第二次。因为这次胜利,我们的国足每人获得了300元奖金,不过还要从中扣去当年每月10元共计120元的训练补贴。

  比拉尔先生曾经大惑不解。他问道:"这样的球队怎么在亚洲都打不出来呢?"

  我曾经想去破解这道谜题,在我走进这组系列报道的初期。但是,当我随着第17届世界杯赛的进程,亲眼看到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产生,现在放弃了这个念头--怎样能够解释小组战中,被两战皆负的波兰队战败,却因韩国队的胜利被"拽"入十六强的美国队,会在1/8决赛中勇猛地打败以小组第一出线的墨西哥队而跻身8强?怎样能够解释战胜了世界一流强队意大利的克罗地亚队,转身就输给了小组赛中最弱小的厄瓜多尔队?我们纵然可以理解意大利在1/8决赛中的落败,却怎么去为法国、阿根廷和葡萄牙被挡在16强外探根寻源?亚洲区十强赛后,米卢的足球理念、训练方法、人员使用、技战术安排,都被总结为中国足球胜利的缘由。可同一个米卢同一种训练方法同一个中国队,却在世界32强赛中输了个精光。

  如今米卢已经结束了他在中国队的教程,带着从墨西哥赶来团聚的妻子和女儿,去日本观看第17届世界杯余下的比赛。他还会回到中国,却不会再回到中国足球队。也许他能够长久留给中国足球的,只是他在回答对中国队失败的质问时所讲的一句话:"这就是世界杯,这就是足球!"

  而比米卢更早,在中国的足球圈中,就有了这样一句箴言:"人有命,球有运。"

  只是,厄运追随了太久的中国足球;"苦命"给予了太多的中国教练。

  ■一般人体会不到教练员和运动员输球以后的痛苦。踢"使命足球"的国足们永远承受着心灵的重负

  1985年2月,第13届世界杯外围赛亚太区的分组结果出来了:中国队和香港队、澳门队、文莱队同为一组。正在昆明海埂集训的队员们兴高采烈,甚至夸下海口:"这次出不了线就跳海。"

  全国关心足球的人,尤其是球迷,也兴高采烈。

  2月17日,中国队的首战,是客场对香港队。

  比赛在香港go-vern-ment大球场进行。在这个场地上,广东队都多次战胜过香港队。中国队自然更是充满了信心,一开场就展开了猛攻。第5分钟,林强禁区内射门,被香港队员打出。第23分钟,林强在禁区左侧主罚任意球,球贴门柱而出。30分钟后,左树声两次突破后的射门都微微偏出。两个45分钟,中国队都得势不得分,两队以0:0战平。

  这本来是一个信号:对香港队决不应掉以轻心。可后来为什么举国上下,都认为在主场对香港队的比赛,不胜两球就不算赢呢?难道是教条地理解了那条"客场打平就是胜利"的原理吗?

  对澳门队和文莱队的4场比赛,中国队确是如愿以偿以大比分取得了胜利:他们一共赢了澳门队10个球,赢了文莱队12个球,自己的球门未失一分。由于净胜球比香港队多,最后一战主场对香港的比赛,只要打平就可出线。

  中国队、中国的舆论和中国球迷,全踌躇满志。

  但是曾雪麟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他查阅了香港队的全部资料,设想了3种整体方案:一种是退缩半场,全力防守;第二种是攻守平衡,防区推至中场;第三种是压到前场,全场紧逼。他制定了周密的战术:从边路进攻中锋策应到前卫远射,后卫助攻,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还画了数张"破密集防守图",每一图都复印数份,交给足球界的高层人士和智囊团品评。

  然而这一切美好周全的战略和战术设想,在赛场上整个落了空。

  这是一份对当年这场比赛的记录:

  背水一战 的香港队发挥出了全部潜能。主教练郭家明不仅对球队做了严密的部署,对中国队主帅曾雪麟的性格也做了准确的分析,排出了一个对中国队极为危险的阵容。

  第18分钟,香港队14号张志德罚出一记漂亮的前场任意球直接破门。第31分钟,中国队杨朝晖一记远射,香港门将接球脱手,中国队李辉补射入网将比分扳平。

  下半场下起了蒙蒙细雨。中国队尽管攻势略强于对手,但却没有什么真正有威胁的进攻。第60分钟,香港队11号刘荣业突破杀入禁区,中国队后卫铲球不慎,被19号顾锦辉迎球赶上,攻入了第二球……

  这是1985年5月19日。中国队以1:2败北,失去了小组出线的机会。

  这场比赛一结束,北京球迷的骚乱就开始了。

  工人体育场看台上的球迷,一边痛骂,一边把塑料汽水瓶、软包装饮料盒、面包皮、水果皮……冰雹般地掷向刚刚交战完的两支足球队,刹那间,那宽阔的场地被各种各样的秽物覆盖了。

  体育场外,球迷的举动更加疯狂--前来观摩的中国青年足球队,刚刚登上大轿车,几块车窗玻璃就被砸得粉碎。

  马路边的垃圾桶,在叫骂声中,一个接一个被踹倒,一连翻倒了几十个。

  一辆停靠在树荫下的小汽车,被一群蜂拥而上的球迷推翻。随后,就爆发出了一阵阵癫狂的哄笑和怪叫。被推翻的还有一座治安岗亭和一座交通亭,那是在另一个地点,另一伙儿失去理智的球迷干的。

  各国驻京的记者纷纷驱车赶来了,要抢这北京突发的重大新闻。正在恣意宣泄的球迷,在他们昏狂的意识里,竟然还想到要维护祖国的名誉和形象--他们强迫拍照的外国人交出胶卷,阻挠外国人进入被他们损毁的地域。南斯拉夫、加拿大、卢森堡、朝鲜、乌干达的外交官员和塔斯社的记者的汽车先后被他们砸坏--却不知这些行径给祖国带来了更大的羞辱。

  这一夜,是2000名全副武装的pol.ice把骚乱平息下去的。当夜有数百名闹事的球迷被公共安全专家机关拘留,其中20余人后来受到了治安或劳教的处罚,极少数触犯刑律的人还被依法判了刑。

  而输了球的中国队,也在痛苦和羞愧中煎熬。

  "那一晚,国家队在工人体育场休息室出不来啊。球迷围着大铁门喊:'枪毙曾雪麟!''把曾雪麟抓出来!'国家队坐的车也被砸坏了。最后,公共安全专家局把体育场的灯全关掉,调一辆车到主席台这边、球员休息室这边做样子;再偷偷调一辆车到主席台那边,叫我们在黑暗的掩护下到那边去上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可是,嘿,球迷发现了追了过来。我们在场里走的直线,他们在场外走的弧线。我们刚上车,大队伍就哗--冲过来,我们赶紧开车跑掉啦。

  "那天晚上训练基地有宵夜,可没人吃。有的队员哭啊。我老婆到队里看我,怕我想不开,悄悄去找领队张俊秀,让他看着我。

  "球迷围了龙潭湖足球队驻地三天三夜。崇文分局派来警力保护,不让球迷进楼。国家队主管领导也下了指示,不让我们下楼。球迷们就寄信、打电话进来。全是骂我、骂国家队的。有些球迷还给我寄来刀片和绳子,让我自杀。我呆在房间里,一个礼拜没有洗澡,也吃不下饭。大师傅上楼来对我说:'曾指导,你想吃什么就说,我给你做,不能不吃啊。'可怎么能吃得下呢?也睡不着觉。一夜一夜看着天花板想,眼睛都熬红了,怎么想也想不通啊--怎么会输香港?!"

  这位老人,对我讲述自己和中国足球17年前的这场失败时,包括讲述骂自己的话,一直平静地直视着我。不乏感情色彩,却是出于语言习惯。我还听说过7年前的一件事:全国足协召开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曾雪麟上台发言,这样介绍自己:"我叫曾雪麟,就是'5 19'的那个曾雪麟……"我便以为时间已经抚平了他的心境。但我很快意识到自己错了--我看到他的脸皱缩了起来,声音变得沉重而喑哑,表达也变得吃力了:"你们一般的人……体会不到教练和运动员,输球以后的痛苦。领导和全国球迷寄予的希望破灭,自己的希望和前途破灭,那种场面,那个现场啊。整个失败的事,直到现在,一想起来,心都痛啊……"

  这是他心上永世不会平复的创口。

  "5·19"后一星期,他向国家体委和中国足协提交了辞职报告。国家队主教练因失败而引咎辞职,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17年过去了,中国足坛又经历了几多风雨几多阴晴。今天,这一届国家队的成员,多数人成了国内职业联赛甲A、甲B队的教练。而当年曾雪麟的助手戚务生和徐根宝,还先后走上过国家队主教练这个最高教坛。

  那些"5 19"事件中的球迷呢,现在怎么样了?尤其是那些受到公共安全专家机关拘留、教育以至受到了法律制裁的球迷。这一场球是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后来还看球吗?对于中国足球以后接二连三的失败,他们还激动吗?而当"5·19"16年后,中国足球终于圆梦,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他们在做什么?有什么感想吗?狂欢的行列中,有没有他们的身影?我曾经想去寻找他们中的代表,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找成。

  但愿从2002年6月30日,第17届足球世界杯结束后,中国不再出现这样的球迷悲剧。米卢告诉了我们快乐足球,那么,不仅踢球是快乐的,看球也应当是快乐的。米卢告诉中国的足球运动员要享受足球,那么中国的球迷也应当学会享受足球--享受足球的活力、激情和变幻莫测,享受足球技术和力量的美丽。享受足球的胜利也享受足球的失败,享受足球的光明雄壮也享受足球的阴暗卑鄙。

  而我的笔,此时还是得回到踢着"使命足球"的那一代足球人,回到曾雪麟老人身上去。我们的谈话还在继续。

  ■在老一辈革命家关怀下成长起来的足球之乡的赤子。"5 19"后,一个小球迷寄来一条红领巾和一封血书,说要继承中国足球队的遗志

  曾雪麟的老家广东梅县,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文化之乡和足球之乡。故乡的这3个特性,造就了他后来的人生。

  他的父亲,也和苏永舜的父亲一样,很年轻时就下了南洋。他出生在泰国,六七岁时才回故乡上学。当小学生时他就学会了踢足球。高中毕业后的1949年11月2日,他考上了广州的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四分校。

  军校的校长是陈赓大将。20初度的曾雪麟,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学军事,还学政治和社会发展史。课余就和战友们在球场上度过--他踢足球,也打篮球,但最喜欢的还是足球。

  第二年,二野转战到大西南,军校也从广州迁到了昆明。到了1951年,西南的政局稳定了下来,云南军区决定举办一次运动会,曾雪麟被选入了云南军区足球队,并在第二年作为云南军区足球队的主力参加了在重庆举行的西南军区运动会。这次运动会,当时的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委Dengxp全出席了。运动会一结束,他就被调到了西南军区体工队足球队。

  贺老总一贯喜欢体育,经常来运动队看望。他特别喜欢曾雪麟,后来他当上了国家体委主任,就把曾雪麟调到了八一队。1954年9月,国家体委派遣第二批足球运动员到匈牙利学习,又是贺老总亲自点名,曾雪麟成为了第二批赴匈牙利的幸运儿之一。

  40余年后,在2002年4月的一个晚上,深圳《晶报》的记者请曾老吃饭,下楼时碰到了一位中年妇女。这位中年妇女盯住曾老的脸看了一刻问:"您是不是曾雪麟?""我是。"中年妇女欣喜万分:"我一直想找您,想不到您在深圳!""你是谁?"曾老问。"我是贺小明啊,贺龙的女儿!"

  贺龙、陈毅和刘少奇的孩子都喜欢足球。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他们常常去看国家足球队训练和比赛,贺小明也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可74岁的曾老,已经不认识她了。

  贺小明一定要请曾雪麟喝茶。她告诉曾雪麟自己看了前段时期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他回忆父亲的节目,非常感动。也许让贺小明感动的不仅是对父亲的回忆,还有世事的沧桑--父亲,父亲当年手下的这个小体育兵,还有自己,都在时间长河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大转大折。而在这之后,还能站起来,还能对过去怀有一份不泯的感激。

  音乐和球赛录像的声浪时强时弱,透过紧闭的木门传进我们谈话的小屋,曾老又一次对我提到了贺老总。

  "我从六七岁就离开家,贺老总就像我的父亲,从到西南军区我就受到他的关心。比如入party问题,他和我谈过不止一次:'搞体育、踢足球也是革命。不要光练球,政治上要有进步要求。我原来两把菜刀闹革命,没有目标。找到了party,入了party,才有了奋斗的目标。'1955年8月我们去波兰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贺老总在代表团驻地见到我,还问:'小曾,入party了没有啊?'1957年4月我随国家足球白队落户天津,1960年带天津队时到北京开全国足球教练训练工作会,见到贺老总,他又问我入party没有……"曾雪麟在1960年底,终于入party,那年他带领天津队得到了全国冠军,第二年又被选入天津市政协委员。"1983年我带国家队,就是打算拼了。我当时特别想为中国争气,也想为贺老总争气。"

  这就是当年的曾雪麟在苏永舜辞去国家队主教练的职务后,主动请缨的原因吧?当年的中国,还是一个以等待和服从组织安排为行为准则的年代。幸运的是,曾雪麟不但没有因自己的这种争取受到排斥或嘲讽,而且如愿以偿。

  他的前半生真的可以用"一帆风顺"这个词来形容--当年在天津队,他是从运动员被提为主教练的。12年后的1973年他被调回北京,担任北京青年队的主教练。一年后又成为北京队的主教练。当运动员时他是守门员,在国家队时还是替补。以这样的"出身"而从省级队一直当到国家队主教练的人,迄今国内还绝无仅有。但他用成绩证明了他的能力:执教天津队的第一年,天津队就拿到了全国甲级联赛的冠军。以后多年间天津队一直保持着全国前3名的位置。他执教北京队,北京队也获过全国甲级联赛的冠军。他创造的"小快灵"风格,在一段时间里名噪一时。他和苏永舜不一样,没有出身包袱,一直受着组织的信任,在和风细雨明媚阳光中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足球事业。所以,当"5·19"事件发生,当铺天盖地的谴责和辱骂横扫了他,当他恳请领导部门不要把好不容易整合成型的这一届国家队解散而不能如愿,当他不仅要为比赛的失败负责还要为由此引发的社会骚乱甚至被抓的球迷负责,当他的辞职被新华社以通稿的形式昭示天下,许多人都不认为他能顶得住。谣言蔓延到外地,说他跳楼自杀了。知道他还活着的人,看到他脱了形的身体和脸庞,看到他充血的眼睛木讷的神情,都说他不死也完了--他不会再有重新站起来所需的体魄、勇气和健全的神经。

  "最初一段时间,我也觉得自己完了。

  "6月1日报纸公布我辞职的消息后,我又收到许多球迷的来信,没想到没有骂我的了。大概有三类吧。第一类是怪我不该辞职。说我们骂你,是恨铁不成钢。输了一场就不干,你不是男子汉。第二类是鼓励,让我别泄气,输了从头来。第三类是安慰,要我保养身体。有一个无锡的球迷请我到太湖疗养一个月,说我们一家人经过讨论,所有费用我们都包了。四川球迷给我寄了不少四川小吃。最让我难忘的是一个小球迷,给我寄来一条红领巾和一封血书,说要继承这一届中国足球队的遗志。我感动啊,对着血书痛哭流涕……"曾老讲不下去了。

  "是因为有了这些,您才经受住了这次失败的打击?"我问。

  "体委领导和同事也给了我不少安慰和鼓励。还有,6月16日,宋任穷同志见了一次我。那天他去了国家队领队付民道家,说要见我,让付民道一定找到我。我和我爱人一块儿去见的他。他对我说:'要想得开。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的。我过去带兵时,常对部下讲:'一个连长打100次仗,失败99次,然后打赢一次,这个连长就是好连长。他锻炼出来了。他经得起失败,经得起考验。'哎呀,说得亲切呀。

  "第二天,我鼓起勇气出了家门。我发现人们不像刚输球时那样了,尤其是球迷,对我还特别好。路上碰见球迷,要拉我去吃饭。打的碰见球迷,不要我车钱。到农贸市场买菜碰上球迷,对我说:'你想吃什么,随便拿。'后来到其他地方也是这样。

  "再后来,大约是1986年了吧,我参加了一次奥运会的动员会,北大和清华的学生对我喊出了'理解万岁!'"

  经历了"5 19"失败的打击,又经历了老年丧妻的打击,而还能强健,快乐地活着,就什么打击也不能摧毁他了

  卸下国家队主教练的职务,曾雪麟进了国家体委训练局咨询委员会,做一名委员。这个委员会集中了国家体委所属各个项目队退下来的司局级老同志。新中国第一代国脚张宏根、张俊秀、陈成达……都在其中,还有我们熟悉的前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邓若曾、前中国男篮的主教练钱澄海等等。

  他的主要工作是辅导和训练地方的足球队和青少年足球队。以前他去的都是国外和国内的大城市,当上咨询委员后,他的主要舞台在基层。他去了全国20余个中小城市,更深地体会到了中国足球的贫困和艰辛。

  多么意想不到的,在1990年的冬天,第二次重大打击降临了:他的妻子,新中国的第一代体操运动员,培养了王维俭,马艳红等世界冠军的国家级体操教练陈孝彰,因心脏病猝发,在北京逝世。

  那时他正在上海讲课,走时还是妻子为他准备的行装,回到家中,妻子已躺在医院太平间的冷冻箱里。

  "她太累了。她带国家体操队,谁都知道,体委都知道啊,特别卖命。她的事业心特别强,体操队成绩很好,可对我的失败,她也操心,还担心。她也操劳啊,家,两个小孩,都是她来照顾,连操心带操劳,所以寿命这样短。"

  十多年过去了,提到死去的妻子,曾雪麟依然充满遗憾充满怀念。就是这种遗憾和怀念让他选择了单身的晚年吗?妻子去世那年,他62岁,如果他想重建家庭,后来的岁月里还有不少机会。许多人为他介绍过对象,他都谢绝了。他说的理由是怕性格不合。我却相信他的内心里,一定还另有理由。他对足球的爱终身不渝,他对结发妻子的爱,也是终身不渝的。

  "陈孝彰死后,北京的领导和同事都说:'曾教练,你千万不要老呆在家里,一定要到处走走。'梅县的家乡人更关心,一有活动就叫我。像春节和元宵节贺岁杯的比赛,还有金利来杯、曾宪梓杯的比赛,我一年总要回梅县几次,再从梅县过深圳来看球、讲球。我才发现深圳的客家人特别多,球迷也特别多。最早我在深圳是小住,后来中住,现在是长住了。"

  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想到,有一天他会重新住进球队的宿舍,重温一遍主教练的生涯。

  这是在1999年,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已经进行了4年。深圳平安队在全国甲级联赛的第一循环比赛中,5场球仅拿了2分。4月19日在济南客场对山东鲁能队又输一场后,主教练当下就辞了职。半夜,平安俱乐部的老总给曾雪麟打电话,请他出山。

  曾雪麟说:"你是知道的,我只打'短工',不打'长工'。你要是有主教练,我帮帮忙可以。"

  "不行啊。"平安俱乐部的老总说:"主教练已经辞职,现在队里是群龙无首,下个星期日还有比赛。您挂个帅,凭您的威望和经验,哪怕就在球场站着就成。"

  一辈子愿为中国足球"两肋插刀"的曾雪麟,答应了去挂这个帅。

  后来深圳的球迷就叫曾雪麟"救火队员"。

  4月20日下午球队从山东回到深圳。21日上午10点,曾雪麟在平安保险公司总部和队员们见了面。11时,平安俱乐部召开了一个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了曾雪麟担任深圳平安队主教练的消息。

  下午他就带队投入了训练。晚上,回住所取了一些生活用品,就搬到了队里,开始了和队员的"三同"生活,就像他当年担任国家队主教练时一样。

  这是他距"5 19"后重执主教练的教鞭,虽然带的是和专业队完全不同的职业队。

  这年他已是69岁的老人。

  他周围的人没有一个同意他此次的出山。爱他的人、关心着他的人,一个是担心他搞不好"下课",在晚年再闹个身败名裂;另一个是担心他的身体。可他对他们说:"我一辈子干足球,'5 19'都承受下来了,还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呢?"

  他一个一个和队员们谈话,告诉他们:"我们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同舟共济。"

  我不知道在20世纪的末期,一群20来岁的生长于职业化土壤上的年轻球员,面对一位年近七旬的传统文化传统体制造就的老教练的感觉。也会有"代沟"存在吧。但他的敬业,他的诚恳,和他前国家队主教练的光荣,让他博得了这些年轻球员的敬重。所以他们才会说:"老爷子都出来了,说什么都得给面子。"

  他上任后的第5天,4月26日,深圳平安队主场对延边敖东队,以3:1获得了胜利。他一共带领深圳平安队打了7场球,赢取了12分,加上原来的两分,深圳平安队度过了降级的危机。

  结束了第一阶段的循环赛,他对俱乐部老总说:请你们继续找主教练。平安俱乐部找来了韩国的车范根,应车范根的请求,他又在队里以顾问的身份留了一段时间。他们配合得很好。

  曾雪麟把这一段岁月,看做是自己为中国足球做出的最后贡献。

  ■球迷们支撑起曾雪麟的晚年,也支撑着在崎岖路上艰辛跋涉的中国足球

  013足球吧的老板,又一次推门进来。他带些歉疚地对曾老说:"老爷子,中韩热身赛就要开始了,大堂里还有不少球迷等着见您呢。"

  曾老望着我。我知趣地合上采访本,提起书包,和他俩一同走出小屋。

  大堂里的球迷们立刻把曾老围了起来。问答了一通足彩方面的问题,中韩热身赛中央电视台转播的时间也到了。

  曾老挪到大背投的前方,随意坐在一把白绿相间的藤靠背椅上。一位男士搬来一把同样颜色同样质地的藤沙发:"老爷子,您坐这个,舒服点。"

  "不用不用。"他摆摆手,"我喜欢坐高一些。"稍停,指着搬来的藤沙发又和谐地补了一句:"那是老板椅,我是个打工的。""您给谁打?"昏暗中不知谁笑问:"我给中国足球打。"

  他点燃了一支烟。那是他多年的习惯:一看比赛就要抽烟。

  不知是哪方面出了故障,中韩开赛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分钟,电视屏幕上的中央一套还是没有画面。他似乎有点着急,自言自语:"画面再出不来,球迷一定不干了。"

  幸好深圳台先有了画面,虽然有些模糊。他立刻就投入到比赛的观看中去了--深圳商报的记者已经和他约好,赛后要就这场球对他进行电话采访。

  我呢,眼睛虽然看着"大背投"的屏幕,思绪却萦绕在这位老人身上。

  他是属于深圳的了,我在心中感慨。

  虽然他的户口还在北京,他的组织关系还在北京的国家体育总局,北京的龙潭湖畔,还保留着他的被称作"家"的房子,但那已经是一个空巢,成了在中泰之间经商和在香港金融公司做事的两个儿子到北京公干时的落脚点。就像当年他把北京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一样,如今他把深圳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习惯了深圳炎热湿润有时还带一些闷热的气候,他在深圳的客家人中间重新拾回了遗忘已久的客家话。他在文锦渡那个地方,有了一套可以暂住的两室一厅的住房。他自己收拾房间,自己洗衣服。早饭一般是不吃的,中午吃一点方便食品,晚饭就在朋友、同学、老乡、球迷或各方的头头脑脑或各种活动的主办者的小酌或宴饮中解决了。几乎每天都有人请他,他也几乎每天都有活动:给专业或非专业的足球队和足球学校讲课,在各种重大赛事中讲球和评球,给纸媒体撰稿,到电视台做节目。市里、镇里、机关、学校、企业,甚至幼儿园举行足球比赛,他都被请去当顾问。此外,还有颁奖、剪彩这一类事情。他还是深圳球迷会的名誉会长。

  他也属于了全中国的足球。全国各地都有人为球事请他。只要有时间,他从不拒绝。而他的远行,也变得那么简单:拿上身份证,拎个小提包,说走就走,三五天就回。

  "处处无家处处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的电影《舞台姐妹》中的这句歌词。

  这一场热身赛,中国队和韩国队以0:0打平。

  "没有压力,是练兵。"曾雪麟告诉在场的球迷,"米卢一共换了6个人:安琦、宿茂臻、张恩华……"他掰着指头给球迷算。

  这晚他的晚饭,是013足球吧请的,捎上了我。

  饭后,已是晚上10点,足球吧的小陈开车送我和曾老。我回了住宿的酒店,而曾老,还要到一个叫"新秀村"的地方去,那里还有一帮球迷等着他。

  曾经是球迷们毁了他--完全有理由相信:"5 19"时,如果不是球迷在首都北京制造了那场史无前例的骚乱,不是球迷要求他下台的呼声(那时还没有"下课"这个词)如此强烈,他不会那样早就中止了教练的生涯。

  而在他的晚年,却是球迷们支撑起了他,从他的生活到他的心灵。

  生生不息的中国球迷也支撑着在崎岖道路上艰辛跋涉的中国足球。

  曾雪麟时代的梅州籍贯的国家队球员有:蔡锦标、古广明、迟明华、赵达裕、吴育华、吴伟英、钟小键、郭亿军、杨宁、谢育新、伍文兵、李玉展。

  那是推崇以梅州足球为代表的南派足球的年代。。。

  1901年,西方传教士将足球引入梅县。1914年,梅县现代足球运动确立。

  1956年,国家体委授予梅县“足球之乡”称号。1964年,国家体委确定梅县为全国开展足球运动的10个重点市县之一。1979年,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设立16个足球重点地区,梅县榜上有名。来自梅县的球员曾经在国家队中占据半壁江山,当时足球界流传着“北有大连、南有梅县”的说法。

  随着足球职业化的蓬勃兴起,经济相对落后的梅州在足球上也落伍了,现在的国字号球队中已经没有来自梅州的球员

  [COLOR=#5599aa]做人要厚道,转载请注明来自猫扑(mop.com)[/COLOR]

[ 此帖最后由曾昭和在2007-6-2 22:45:15从 曾氏名人 转移过来 ]
[B][COLOR=red]山东济宁人,滕房崇村曾氏,繁字派[/COLOR]

[COLOR=blue]孔孟之乡、曾子故里、水泊梁山、运河之都济宁欢迎您[/COLOR][/B]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79德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5
    • 积分5563
    • 经验52204
    • 文章6754
    • 注册2006-06-19
    呵呵,咱曾家还有搞足球的啊,并且是国家队教练!
    赞![em11]
    还认识贺老总的后人呢![em11]
    湖南涟源,湘中皇管族曾氏。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4
      • 经验608
      • 文章47
      • 注册2007-04-13
      挺佩服的,就是没有拿到世界杯[em02][em05]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1
        • 积分432
        • 经验5757
        • 文章469
        • 注册2005-11-14
        现在的中国足球让人看着就心疼,我现在已经基本上不看中国足球了。
        四川南充嘉陵区一立、曲水曾氏辈分:“曾先文德国兴昌,恒有金银绍世方,庭受天安延尚寺,联细中泽已遗光。”
        我的理想是:农妇,山泉,有点田
                    九品,带刀,大侍卫
        工作状态为:家有二十八亩地
                    刀耕火种最用力
        联系电话:13550307077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武城曾氏族谱研究会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8
        • 财富1
        • 积分3337
        • 经验816980
        • 文章3664
        • 注册2006-09-10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昌文[/U]发表的内容:[/B]

        现在的中国足球让人看着就心疼,我现在已经基本上不看中国足球了。[/QUOTE]
        现在只有寄望08年奥运国奥队了,近期看国奥的表现不错嘛,在土伦杯2—1力克荷兰。。。
        中美公33代裔孙—仕行公28传裔孙—唯道公21世裔孙。
        武城曾氏重修族谱研究会
        E-mail:zengrizhao@163.com
        QQ:420978114
        点击:[URL=http://blog.sina.com.cn/zeng5051012]和大人的博客[/URL]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76 繁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3173
        • 经验283675
        • 文章4023
        • 注册2006-01-28
        今年的亚洲杯第一场中国5:1赢了大马,不知道下面的路还能走多远?
        [B][COLOR=red]山东济宁人,滕房崇村曾氏,繁字派[/COLOR]

        [COLOR=blue]孔孟之乡、曾子故里、水泊梁山、运河之都济宁欢迎您[/COLOR][/B]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9
          • 经验550
          • 文章41
          • 注册2007-07-27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凡雨[/U]发表的内容:[/B]

          今年的亚洲杯第一场中国5:1赢了大马,不知道下面的路还能走多远?[/QUOTE]
          小组都没出线。。。。中国队。。。。唉。。。。
          汕尾海丰人。。。。76繁。。。
          QQ:225216138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