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1092
    • 经验7028
    • 文章663
    • 注册2010-07-06
    住宅选好地 时时风生水起
    [B][URL=http://hi.baidu.com/slzzj][U]住宅选好地 时时风生水起[/U][/URL][/B][ALIGN=left]我们通过选择住宅,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住宅本身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国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平和与知足,其最好的体现是私人的住宅和庭院建筑。这种精神不像哥特式建筑的尖顶那样直指苍天,而是环抱大地,自得其乐,哥特式教堂暗示着精神的崇高,而中国庙宇宫殿则暗示着精神的安详和宁静。这种精神上的安详和宁静指导着中国传统的住宅风水学。住宅的本意是静默养气,安身立命,意思是指生活和精神有所依托。[/ALIGN][ALIGN=left]  《天隐子》里说:所谓的安处,并不是华堂深宅,重褥宽床,而是指能在南面静坐,东面安寝,阴阳适中,光线明暗相伴。屋不要太高,高则阳盛而明多;屋也不要太低,低则阴盛而暗多。因为明多就会伤魄,暗多就会伤魂。人的魂属阳,魄属阴,假如明暗不调,那么就会产生疾病。[/ALIGN][ALIGN=left]  [URL=http://blog.sina.com.cn/zgslfs][U]例如珠三角地区[/U][/URL],地处亚热带,四季模糊,二十四节气不均,冬短夏长,所以选择住宅方面有许多的讲究及避讳。普遍说来,就是要因地制宜,做到防热、防风、防燥,格局要与气候相宜,日照时间、风力风向要均匀,调和四时的阴阳。[/ALIGN][ALIGN=left]要符合“藏风聚气”的要求[/ALIGN][ALIGN=left]  风水讲究的是“藏风聚气”,那么符合什么条件的地形才算“藏风聚气”呢?大环境的形势应该是:背面要有高山为靠,前面远处要有低伏的小山,左右两侧有护山环抱,明堂部分要地势宽敞,并且要有曲水环抱。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环境模式,在实际选择时,只要北方的地势或建筑比南方高,东方的地势或建筑比西方高,且明堂开阔,那这种环境便具备了“藏风聚气”的条件。[/ALIGN][ALIGN=left][URL=http://sanliaofengshui.blog.sohu.com/][U]留意周边河流及水的流向[/U][/URL][/ALIGN][ALIGN=left]  风水讲“山环水抱”、“玉带环腰”,大凡在河流的弯环处,必有好气场,在河流的环抱之处,一定有好风水。但很多小区旁边的河流是直来直去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选择?一般的原则是:如果住宅小区位于河流的右侧为吉,如果位于河流的左侧则为凶。至于河左、河右的确定,取决于河水的流向:当背对来水时,左手边为河左,右手边为河右。自古以来,人们在城市选址的时候,大都是遵循这一原则,将大城市建在河的右岸,如重庆、常州、南京、无锡、苏州、上海等城市都是位于长江的右侧;兰州、西安、洛阳、郑州、济南等城市则是位于黄河的右侧。如果一个小区位于河流的右侧,那么,河水一定是沿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这种顺时针流动的河流对小区内部风水气场有很好的加强作用;而位于河流左侧的小区,由于水流是沿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小区内部的风水气场会被大大削弱。 [/ALIGN][ALIGN=left][URL=http://sanliaofengshui.blog.163.com/][U]不要受周边道路影响过大[/U][/URL][/ALIGN]
      道路的走向和位置会影响到小区的地形和气场,因此,对于小区外部的道路,也应引起特别的注意;再就是高架路和轻轨。因为高架路上高速行驶的车辆会形成强大的噪音和冲击气流,对小区的风水会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对居住者的身体和运气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今年春天,我曾看过一家住宅,这家住宅所在的楼宇位于一个小区的右手边,旁边就是一条南北高架路,站在室内向前望去,长长的高架路像一把利剑直冲而来,路上车辆往来穿梭,煞气很重。在选择高架路旁边的住宅时一定要注意,如果不是特别需要,最好不要选。据统计,受道路冲射的住宅还往往会导致盗贼的光顾,特别是在房屋的左前方或右前方有道路冲射的时候,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就比较大。[FACE=Times New Roman] [/FACE]
    曾真君字昭圣,,三僚风水祖师曾文辿公第三十七世孙
    地点: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三僚风水文化村
    驻点: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玉浦新区D区D3栋
    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堪舆风水文化圣地---三僚
    曾氏交流QQ群:9087091 QQ:416255589 联系电话:15270758388微信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