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积分480
    • 经验103936
    • 文章404
    • 注册2011-09-28
    【转载】走近水井村(配组图)
    [P][SIZE=9pt][b][SIZE=9pt][SIZE=14pt]编者按[/SIZE][/SIZE][/b][SIZE=14pt]:[/SIZE][/SIZE][/P][P][SIZE=9pt][SIZE=14]        [/SIZE][FACE=楷体_GB2312][SIZE=14]中和镇的水井村是一个有着500[/FACE][/SIZE]年历史的古朴村庄,几百年来,这里古树成林,地灵人杰、名贤辈出,历史上,曾出现过曾开、张绩等声名显赫的文化名人,同时,它又是儋州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都曾烽烟四起,枪林弹雨,整个村庄几劫几复,全村村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期,记者带领读者走近水井村,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触摸这里的红色印迹。[/SIZE][/P][P][SIZE=9pt] [/SIZE][/P][P][SIZE=9pt][SIZE=14]        [/SIZE][SIZE=14]第一次和同事来到水井村,是在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的夏天。进得村来,只见整个村里,乔木、灌木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几十棵百年以上的古树更是高大雄伟、直插云霄,古树下,晨光里,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密林中,不时有清脆的鸟鸣,好奇的探头看看,轻灵的鸟儿却是惊鸿一瞥,翩翩飞去。村里的村道,基本都已经硬化,干净而整洁,虽是炎热的夏季,走在村里,却是凉风习习,清爽怡人。村道上,不时有荷锄而过的农人,擦肩而过时,是热情的招呼,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务工了,留在村里的老人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悠闲而宁静。[/SIZE][/SIZE][/P][P][SIZE=9pt] [/SIZE][/P][P][SIZE=9pt][ALIGN=center][b][SIZE=14pt]历史文化水井村:地灵人杰 名贤辈出[/SIZE][/b][/ALIGN][/SIZE][/P][P][SIZE=9pt] [/SIZE][/P][P][SIZE=9pt][SIZE=14]        [/SIZE][SIZE=14]水井村在行政建制上是一个村委会,由田坊、高村、水井上、水井中、水井下和林屋六个坊头构成,方圆有两平方公里,村里有曾、李、张、林等诸姓,400[/SIZE]余户人家,2000多口人,村子与闻名遐迩的东坡书院相隔一片水墨温润的碧绿田野。据陪同我们采访的老人介绍,水井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水井村名的由来,可追朔到明朝正统年间,当时,儋州北岸的盐田村有个叫曾彦的书生,是当时有名的读书人,后来受聘到新州长塘、宝山等村教学,由于教绩突出,在儋州中北部一带很有声望,田方村李行中十世孙李贤重金聘请他来田坊设立私塾办学堂。曾彦携带其令子辉随读,辉年幼好学,少年才俊,深得李先生喜欢,萌发了将长女许配与辉、定下百年好合之约的想法,此想法让曾先生欣然接受。明成化年(公元1479年),辉不负众望考取州岁贡,李曾两家喜出望外,为两位新人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后,辉定居田坊村,在随后的更替岁月里,辉生下了俊、杰、伟、信四子,由于田坊地小人多,居住拥挤,杰、伟、信三兄弟便移居山坊村。山坊村土地平坦肥沃,是一块风水宝地,当时只有李家居住,与田坊只有一陇之隔,两个村子相依为邻,和睦共处,繁衍生息。杰等兄弟移住山坊后,开凿了一口水井,井深不足三米,泉水咕咕涌出,且清澈甘甜,村民断定这是一口好井。后来,经过众议,将原田坊、山坊、高村、林屋四个坊头统称为水井村。水井村地灵人杰,尊师重教,从明代以来,就办学兴教,村里书声琅琅,名贤辈出,据《儋州志》记载,从村里走出的有举人、恩贡、拔贡、岁贡等名士,仅明代科考出生的,就有举人曾开、州岁贡曾辉、曾性、曾敞、曾廷第等14名。明代知州王师旦曾赠该村举人曾开木质匾额“儋耳硕士”,以赞颂他在水井村传道、授业有功、有绩。清末进士王云清也书赠木质匾额“翰院名魁”给当时的水井学府。出生于该村的清代名士、举人张绩也是杨名四方,他自幼通经史、能文章,尤精于书法,他的书法高古纯朴,方圆兼备,挺拔苍劲,深得当时探花张翰山所器重。当时海南就有“故人得其片纸只字珍如拱璧”一说,由此可见他的书法有多受欢迎,他的手迹刻成匾额,现存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坡书院的有“东坡书院”、“载酒堂”、“一代传人”等。良好的学风代代相传,直到现在,村里依然崇尚教育,敬畏知识。村里4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从村里走出的大学生,有的成了中科院的博士后,有的成了世界软件专家,有的留学法国、美国、新加坡、日本等。为了奖掖学业优秀的学子,2007年,村里的离休老干部张有为、曾传鲁、李思发及村里外出干部发起成立了“水井村海棠助学基金会”,对每年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和贫困学子给予资助,圆他们的大学梦。[/SIZE][/P][P][SIZE=9pt] [/SIZE][/P][P][SIZE=9pt][ALIGN=center][b][SIZE=14pt]红色革命水井村:可歌可泣 几劫几复[/SIZE][/b][/ALIGN][/SIZE][/P][P][SIZE=9pt] [/SIZE][/P][P][SIZE=9pt][SIZE=14]        [/SIZE][SIZE=14]水井村不仅是一个文化名村,也是儋州的革命老区,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村里的人都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艰苦的烽火岁月,村子中央的一棵古榕树成了最好的见证。在水井村,古榕树很多,古榕树下发生的故事也很多,有的美好、有的悲壮、有的可歌可泣。有的榕树被村民当作神树,认为养父;有的榕树在战争年代被当作“[/SIZE]瞭望哨”,观察敌情;有的榕树被作为掩体,遮挡了无数的枪林弹雨。据最早的记载,水井建村已有500多年,同时,根据多种资料记载,在建村之前村子中央这棵榕树已经存在,如此算来,榕树的树齢应该有500年以上了。来到这里,站在这棵历经了几个朝代的古树前,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心生敬畏。古树高约30米,粗壮的树干被无数根苍劲的枝干紧紧的、互相的缠绕,纵横交错,盘旋扭曲,恰似一条条飞龙虎虎跃起,跃起的枝干高高悬空后又执着的直插大地,历经风吹雨打,云蒸雾照的枝干,又顽强的生根发芽,日渐粗壮,在人们的不经意间长成了一片蔚为壮观的、覆盖面积达3亩的榕树林,独木成林的榕树已分不清哪是主干、哪是枝干。用手轻抚榕树皮,粗糙而坚硬,细细察看,树皮上还隐约可见一个个的小洞,村民说,那是战争年代留下的枪眼。据记载,清嘉庆举人张绩曾在这棵榕树头栓养爱驹白马,在榕树底下以诗歌会文人、待墨客,挥写书法,吟唱山歌,还曾在此留下《叹五更》等著名山歌供后人吟咏。站在榕树下,思绪会不停的穿越,一会是儒雅的张绩骑着心爱的白马,踏着平滑凹凸的石板路,马蹄滴答,春风得意,一会又是枪声四起、子弹呼啸。
           在国民革命初期,村里的读书人曾孔传(千静)就追随孙中山周游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寻求救国真理,回国后,带领村里爱国人士在这棵榕树旁成立了“救国农会”、“中山纪念堂”等宣扬革命思想的阵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1926年,他又在新州被共产党组织秘密发展为党员,成为水井村的第一个共产党员。曾孔传入党后,受党组织的委派,回到村里还发展了其他进步农民入党,也是在这棵古榕树旁,成立了水井村海棠党支部,水井村党支部也成了儋县最早的第一批党支部之一,后来,在古榕树旁,还成立了联络站、卫生院、粮所等武装机构,从此,水井村在古榕树的庇护下,成了四面临敌却摧不倒打不烂、巍峨屹立的革命红色堡垒。
           说起水井村的红色荣耀,最让村民自豪的是抗日战争中一场漂亮的歼敌战。1938年夏,中共儋县委派谢万里、谢春华、谢凤安、吴明、王茂松等先后潜入水井村,发展党组织,成立了抗日同心会,同心会在曾千山的领导下,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购买武器抗日,有钱人家自购,普通家庭可以两三户合购。经过耐心发动,村里很快组建了一支150多人的抗日武装队伍,随时准备打击来犯之敌。1939年4月,日本侵略军在白马井登陆,5月占领那大,10月21日,马白山、张开泰率领琼崖抗日独立队第三大队和那大地区的抗日军民联手围攻那大日伪军据点。11月5日夜,那大日伪军弃城逃往新州。次日早晨,水井村同心会获知日伪军接近本村地界消息,曾千山立即召集抗日武装队赶往水井岭公路两侧埋伏,当日伪军进入伏击圈时,立即给以迎头痛击。敌人遭到猛烈阻击,摸不清情况,疲于奔命,水井村武装队边打边追,打得敌军溃不成军,狼狈逃窜。此次战役,击毙了日军指挥官吉村幸雄。水井岭战斗,《海南文史》评价很高,书中写道:“水井村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日,当场击毙日军顾问吉村幸雄大佐这样高级别的军官,在儋县抗日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日军遭受水井人民打击后,耻怒交加,不甘心失败,就紧急调集重兵,对水井村进行报复。11月17日,日军进犯水井村,来势汹汹,天上有两架飞机助战,轮番轰炸、扫射;地面有重炮轰击。面对强大凶恶的敌人,水井村人民无所畏惧。他们凭借有利的地形作掩护,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外围战、巷战,战斗持续一天,打死打伤敌军52人,其中指挥官1人,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但是,在这次战斗中,30多名村民也惨遭杀害,村里的房子全部被烧毁,场面惨不忍睹。解放战争时期,水井村与抗日时期一样,是革命斗争的中转战、联络站、保护墙,村里曾掩护过大量革命同志,为此,水井村有多名村民惨遭国民党的杀害。
           时光如白驹过隙,战争的硝烟也早已远离了这片土地,留在这片大地的,是永远也不能忘却的纪念。村里的每一棵古树,依然生机勃发,蓬勃旺盛,见证着古村的薪火相传,岁月更替。有古树的村里,精彩的故事,在村民崭新的屋檐下、在飘香的田野里、在宽敞的村巷间、从不间断。([b]记者梁娥[/b])[/SIZE][/P][P][SIZE=9pt][SIZE=14] [/SIZE][/SIZE][/P][P][SIZE=9pt] [SIZE=9pt][upload=33613,0]1.jpg[/upload][/SIZE][/SIZE][/P][P][SIZE=9pt]凿于明朝的水井依然清冽甘甜。[/SIZE][/P][P][SIZE=9pt][upload=33614,0]2.jpg[/upload][/SIZE][/P][P][SIZE=9pt]建于明朝的曾氏屏风,抗战留下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SIZE][/P][P][SIZE=9pt][upload=33615,0]3.jpg[/upload][/SIZE][/P][P][SIZE=9pt]宁静的村庄[/SIZE][/P][P][SIZE=9pt][SIZE=9pt][upload=33616,0]4.jpg[/upload][/SIZE][/SIZE][/P][P][SIZE=9pt]悠闲的农人[/SIZE][/P][P][SIZE=9pt][upload=33617,0]5.jpg[/upload][/SIZE][/P][P][SIZE=9pt]建于明朝的月牙墨池,曾开、张绩曾将金榜题名的笔墨投于此池。[/SIZE][/P][P][SIZE=9pt][upload=33618,0]6.jpg[/upload][/SIZE][/P][P][SIZE=9pt]高大的古榕树曾作为“瞭望塔”观察敌情。[/SIZE][/P][P][SIZE=9pt][upload=33619,0]7.jpg[/upload][/SIZE][/P][P][SIZE=9pt]张绩曾在此拴白马。[/SIZE][/P][P][SIZE=9pt][upload=33620,0]8.jpg[/upload][/SIZE][/P][P][SIZE=9pt]古榕树下别有洞天。[/SIZE][/P][P][SIZE=9pt][upload=33621,0]9.jpg[/upload][/SIZE][/P][P][SIZE=9pt]听村里人说那过去的事情。[/SIZE][/P][P][SIZE=9pt][/SIZE][/P][P][SIZE=9pt] 图片均由    柯人俊   摄[/SIZE][/P]

    [SIZE=4]原文来自:海南省儋州市政府网《[URL=http://www.danzhou.gov.cn/dzgov/ywdt/jrdz/201601/t20160126_1759197.html]走近水井村(配组图)[/URL]》2016-01-26 [/SIZE]
    [ 此贴最后由 曾祥集海南 在2016-1-27 19:15:35编辑过 ]
    36代延世【龙山衍派始祖】→37代运公→38代浤公→39代銳公→40代瓒公→41代峤公→42代穆公→43代愈公→44代公济公→-45代孝仪公→46代详公公→47代憕公公→48代应辰公→49代天麟→50代泰叔→51代理→52代传【从闽莆田巷头村入琼澄迈县老城镇冯陈村开基,后裔三万四千多人】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论坛版主
      • 声望+3
      • 积分1105
      • 经验27175
      • 文章1052
      • 注册2014-03-17
      好地方,转了欣赏欣赏!
      曾立玺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3040
        • 经验91188
        • 文章3771
        • 注册2009-01-06
        真是个好地方![EM05]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767
        • 经验207583
        • 文章729
        • 注册2015-03-11
        地灵人杰,智勇双全。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