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财富1
    • 积分6013
    • 经验155640
    • 文章5941
    • 注册2006-05-10
    [P][FACE=宋体]★★[/FACE][FACE=Calibri]后[/FACE] [FACE=Calibri]记[/FACE] / [FACE=Calibri]陈伟平著[/FACE][/P][P][FACE=Calibri]不久前,我撰写的《清代宜宾南岸坝的客家移民》一文在华西都市报刊登。没过多久,宜宾籍作家丁芝萍女士便转给了一篇由宜宾“武城世第”后裔[BGCOLOR=rgb(238, 17, 150)]曾昭权[/FACE]先生写的读后感。虽然说这篇文章署名“读后感”,但实际上却是昭权先生对于七八十年前南岸坝历史的回忆。在这份回忆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浓浓的乡愁”,也感受到了地方历史的“生动与鲜活”。[/BGCOLOR][/P][P][FACE=Calibri]曾先生的祖先是乾隆时代叙州府城的士绅大家。历史上该家族涌现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大人物。如清末光绪癸未科进士清流派名人安徽安庆知府曾树椿、四川辛亥革命元老南京临时**总统府书记官曾宜生、民国总统府咨议官曾仰欧、宜宾外江中学创始人遂宁县长曾国宾,以及南方日报第一任社长与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曾彦修。曾记得我在《刘光第文集》中读过裴村先生写的《赠曾玉舫序》,里面所描述的那个学问博洽,品德高尚的曾秀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没有想到,昭权老师便是玉舫先生之孙。这样的缘分,真是让人欣喜。在某种程度上讲,文章中曾先生对南岸坝感情,我也有颇有同感。[/FACE][/P][P][FACE=Calibri]记得十年前,我在南岸坝田野考察,有时为了探访残留的历史遗迹,竟步行十余里而不觉困乏。因为这里的山水,这里的人文,都蕴藏着让人为之着迷的魅力,它不但给了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积淀,更多的是让人在与历史时空的交接中体会到一份“温情”和“理解”,我想这就是历史与乡愁之间不可分割的意蕴所在吧。[/FACE][/P][P][FACE=Calibri]作者;[/FACE][SIZE=9pt]陈伟平[/SIZE][/P]
    广新公--庆甫公--文山公--祖绶公房系,...。曾上权。四川宜宾县人。
    QQ,940195785,微信,940195785。手机;15883178835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