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孔氏宗亲论坛 作者:南野居士
近年来,在我国掀起了一股西方节日热,连大学校园也深受影响。然而,我对这一现象却极其反感,尤其反感大学校园中的西方节日热潮。比如说前几天吧,总是能看到一伙伙的学生去聚餐,而那些谈恋爱的,也总能收到另一半的礼物。我没有此等俗事缠身,不过还是会收到朋友们发来的一些关于圣诞的短信,以前对于这样的短信我总是置之不理,但今年实在是忍无可忍,无论收到谁的短信,我都毫不客气地告诉他:我是中国人,不过圣诞节,还是把祝福留到春节再送给我吧。圣诞节是基督教的节日,本与我们中华民族无关,可是,为什么却有这么多的人如此地热衷呢? 我想,西方节日热的兴起,其内在原因恐怕还是在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商业化的炒作。即使那些过圣诞节的人,他也未必懂得了圣诞节的宗教与文化含义,纯粹是由着心情,盲目地瞎过,跟着社会上的一股消费风,任由商家牵着鼻子走。于是这边是一群盲目的消费者风风火火地热一把,那边是精明的商家眉开眼笑地赚一笔。那些商家为什么会对西方节日如些热心,并不遗余力地宣传呢?无非就是借着西方文化这幌子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罢。 与西方节日热潮兴起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正在遭受冷遇,其实质则意味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沦丧。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割裂传统破坏文化,特别是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采取一种革命式的态度,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传统在我们手中只剩下一些形式的东西。于是,传统文化本该是一个全民性的修养,却成了少数专业人士远离现实的职业;传统节日本该是全民族情感的共鸣,却只剩下庸俗的一种形式。都知道端午节吃棕子是因屈原而起,但又有几人懂得诗人在放逐生涯中不坠的高洁与难眠的忧虑?都知道中秋节要赏月,然而却趁中秋送礼使之成为一种情感的交易;都知道春节要回家团圆,然而现在春节却沦落到万民同唱“常回家看看”的地步! 就这样,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同时在我们手中走向沦丧,而西方文化与西方节日却趁虚而入,所以人们宁愿过西方节日也不过传统节日,至少这样可以图个新鲜。于是,西方情人节代替了“七夕”,父亲节、母亲节代替了重阳节,长此以住,传统节日似乎真的只有被走向“灭亡”了。然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西方节日永远都无法替代的,西方节日呈现的消费化色彩注定其缺少人文的温情与关怀,只有传统节日才能弥补整个民族人心的疏离。所以,且让我们对西方节日多一份冷静,对传统节日多一份热枕,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没有了民族的,也就无所谓世界的,只有传统文化才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根”!
写完这篇文章,忽然想起今天是12月26号,那些对圣诞节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12月25日是耶酥的生日,可是又有几人记得今天同样也是一个伟人的生日——他就是毛泽东。诚然,在对中国文化的破坏方面,其作用不亚于基督文化的入侵,但他对中国的贡献,却是任何人都无法抹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