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职务区版主
  • 声望+3
  • 积分1336
  • 经验132381
  • 文章1367
  • 注册2007-02-02
[转帖]学习曾子思想 实践曾子思想
[ALIGN=center]         [SIZE=4][face=隶书][B]学习曾子思想 实践曾子思想[/B] [/face][/SIZE]                     [/ALIGN][ALIGN=left]                曾傑成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儒家精神,特別重視精思力踐。若不能精確而深刻的思考,則容易流於道德教條,變成披儒家的外衣,實為吃人的禮教。若不能努力實踐,就算思想如何偉大,也只能成空言,對世道人心,毫無意義。曾子思想,對儒家的精思力踐,極具參考價值。全球曾氏宗親,都祭祀曾子,這是祭祀祖先的心情,是對祖先充滿誠心和充滿敬意的心情。我們傳統祭祖的理由,包括:一是「報本」:報答祖先,紀念祖先,有祖先代代相傳,才有自己。二是團結宗親:宣揚親疏長幼的次序,團結宗族,使宗族富強。可是,二千多年來,除了曾氏子弟敬重曾子外,曾子也受到其他無數人的敬重,可見曾子的思想行為,確有許多值得後世敬重的地方。 據《元和姓纂》及《武曾氏重修族譜》所記:曾子名參,春秋時代、魯國、南武城人。武城在今山東省、費縣。《曾氏族譜》引《清一統誌》有記:「嘉祥縣南四十五里,有南武山,山南有曾子墓,山之東南三里許,有南武城。」最初,夏代的少庸,把少子曲烈封於鄫國,代代相傳,至春秋、魯襄公六年(西元前五六七) ,莒人滅國,鄫國太子巫逃亡到魯國,把「鄫」字去偏旁為「曾」,是為曾氏的開始。曾巫生曾阜,曾阜生曾皙,曾皙又名曾點,是曾子的父親。曾皙與曾參父子,同受業於孔子,曾比孔子少四十六歲。曾子的思想行為,為後世無數人所推崇的頗多,在此,擇要列述三項:[/ALIGN][ALIGN=left]    一、承先啟後,發揚孔學;[/ALIGN][ALIGN=left]    二、謹守儒家道德的重要原則;[/ALIGN][ALIGN=left]    三、曾子大孝。

    一、承先啟後,發揚孔學
    中國主流文化是儒家思想,儒家的代表人是孔子。孔子的學說思想,至孟子而發揚光大。值得注意的是,由孟子向上推,可以見到:孟子受業於子思門下,子思是孔伋,是孔子的孫,子思受業於曾子,曾子受業於孔子。由此可見:曾子是孔子至孟子之間的重要橋樑,曾子承先啟後,承孔啟孟,意義重大。
    孔門弟子之中,曾子入門遲而成就最大。孔子開始週遊列國時,曾子只有十歲。至孔子六十八歲,週遊列國完畢,由衛國返魯國,此時曾子才二十二歲。故孔子週遊列國時的代表弟子名單《孔門四科十哲》中,未列曾子。至孔子晚年,孔門師徒,數次遇到不幸與打擊:最先是孔子的兒子孔鯉去世(孔子時年七十歲),跟是孔門的大弟子顏淵去世(孔子時年七十一歲),跟是孔門重要弟子仲田被殺 (孔子時年七十二歲),至第二年,孔子七十三歲病逝(五五一B.C.─四七九B.C.) 。孔子歿後,不數年,弟子各自散去,孔門呈現衰敗的境況,可幸還有曾子、有子、子夏等弟子,繼續授徒講學,孔學得以延續。其中,曾子是孔、孟之間的重要橋樑,建立起孔學傳承的系統,意義重大。同時,曾子也確實能得孔子學說思想的薪傳,《論語‧里仁‧15》有重要而著名的故事:
    孔子對曾子說:「參呀!我的學說思想,是可以用一個基本觀念貫穿起來的。」
    曾子回答說:「是的!我知道的。」
    不久,孔子離開房間,其他同學問曾子:「老師的基本觀念,是什麼意思呢?」
    曾子說:「老師他老人家的學說思想,就只是『忠、恕』兩個字吧了。」      孔子的學說思想,用兩個字去代表就是『忠、恕』兩字最早是經由曾子綜合、並指出來的。
    忠、恕』這兩個字扼要的解釋是:
    忠──盡己的意思。指認清目標,盡心盡力去做。屬於積極的、進取的一面。《論語‧雍也‧30》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忠』字的意思。
    恕──推己及人的意思。屬於消極的、內在的一面。《論語‧顏淵‧2》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恕』字的意思。
    合『忠、恕』之道,就是孔子學說思想的中心:『仁道』。所以說:曾子能發揮孔子一貫的中心思想。[/ALIGN][ALIGN=left]    二、謹守儒家道德的重要原則
    從生到死,曾子都能謹守着儒家的義理,並安於實踐儒家的義理。《論語‧學而‧4》記載『曾子三省』的故事: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這樣反省自問:替別人辦事,沒有盡力嗎?與朋友往來,不夠誠實嗎?老師傳授的學業,沒有複習嗎?」這是曾子增進道德學業,每天自己反省的工夫。
   《論語‧檀弓‧上》也有記載曾子臨死前,堅持命其子曾元為他更換席子的故事:席子是魯國的卿季孫氏所贈,曾子日常使用,沒有注意禮制的規定。又:曾子只在齊國任官(見《韓詩外傳》) ,沒有在魯國任官,並不是魯國的大夫,依禮不應使用大夫的席子。曾子臨終前,經童子提醒,立刻更換席子,表示重要原則,不能苟且。又:《論語‧泰伯‧4》也記載:曾子有病,孟敬子探病,曾子就算在病中,仍不忘記告以君子修身之道,反映曾子愛人以德,謹守儒家道德的原則。
    成語「任道重遠」,出自曾子。《論語‧泰伯‧7》說:
    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負擔沈重,路程遙遠。把『實現仁德於天下』這件大事,作為自己一生的任務,這一負擔能說不沈重嗎?到死方休,這一路程能說不遙遠嗎?」
    這是一種志節堅毅,當仁不讓,終身奮鬥的豪傑精神!
   『雖千萬人,吾往矣!』也是曾子的名句,由孟子宣揚出來。《孟子‧公孫丑‧上》有記:
    曾子對子襄說:「你喜歡勇敢嗎?我曾經從孔子那裡聴過關於大勇的理論:反射自問,正義不在我,對方就算是地位卑賤的,我也不敢去嚇唬他。反躬自問,正義確在我,對方就算是千軍萬馬,我也要勇往直前去抵抗」。表示理直則氣壯,大勇的人,只依着『義』去做,就算是面對千軍萬馬,也勇往直前,絶不畏縮。曾子此論,上接孔子『殺身成仁』的理論,下開孟子『捨生取義』的思想。 [/ALIGN][ALIGN=left]    三、曾子大孝
    孝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最重要的項目。
    孝道,成為儒家仁德的根本。
    曾子以孝著名,學習曾子的孝道,應學習兩項:一、『養志』;二、『百行之本』。
    一、『養志』:父母子女之間,發乎至誠,止乎真愛。子女不論貧窮,都應盡力奉養父母,這是起的孝行,是小的孝行,叫做『養口體』。養口體之外,同時要能夠關懷親意,善體親心,才是『養志』,才算是大孝。『養志』,是曾子首先提出並能實踐的,事見《孟子‧離婁‧上‧19》。
    二、『百行之本』:。曾子大孝,不只是事親養志,曾子更認為,孝的範圍,可統括多種道德,包括:個人家居、事奉國君、做官做事、朋友交往、戰場勇力等,都要盡心盡力做好,絶不可以因不莊、不忠、不敬、不信、不勇而辱及父母祖先,這才算是大的孝行。
   「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陣無勇,非孝也」──(《禮記‧祭義》)
    立身行道,揚名聲於後世,以顯揚父母,才算是最大的孝。
    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二語,也是由曾子故事帶出來,同時可印證曾子的孝思。《韓詩外傳》記載曾子故事,原文作『子欲養而親不在』:曾子每讀《喪禮》,都流淚。曾說:「一經逝去就不能回頭的,是父母呀!兒子希望好好奉養父母,但父母已逝世了、等不及了!所以,屠宰整隻牛去祭祀已死的父母,倒不如在父母生前,奉上雞豬,來得孝順呀!」
    曾子終身思念父母。
    結語:曾子思想,弘大寬廣,強毅堅忍。曾子外表遲鈍而才氣內歛,《論語‧先進》說:『參也魯』。曾子有德而兼有才,所以他的道德得以發揮;曾子有德而兼有氣節,所以他的道德就能固守不變。曾子養氣養勇有為有守下啟孟子『養浩然之氣』的先河。元文宗、至順元年(一三三○)開始,由元文宗加封全國尊稱曾子為『宗聖』(註一) ,是實至名歸的。
   【註一】:加封「宗聖」事《禮記‧祭義》:「(元文宗)至至順年(一三三○)秋七月戊申(即閏七月二十九日)加封‧‧‧‧曾子郕國宗聖公」
    參考書目
    一、《論語譯註》,楊伯峻,中華書局,一九五八。
    二、《孟子譯註》,楊伯峻,中華書局,一九八四。
    三、《韓詩外傳》:《詩三家義集疏》本,二十八卷。清、王先謙撰。台北、世界書局影印民國四年受虛堂刋本。
    四、《十三經註疏‧禮記》,台北、藝文印書局影印清刻本。
    五、《元和姓纂》十八卷,唐、林寶撰,《永樂大典》本。
    六、《武城曾氏重修族譜》,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藏清刋本。
    七、《元史》,明、宋濂等撰,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八、《武城曾氏重修族譜》,蔡仁厚,台北商人人文庫藏一九六九。     [/ALIGN][TABLE][TR][TD][/TD][/TR][/TABLE]
[ 这个贴子最后由曾鸣一在2007-2-18 0:10:59编辑过 ]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