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25
    • 经验26104
    • 文章97
    • 注册2016-05-06
    终于找到我家祖先
    [COLOR=rgb(51, 51, 51)][SIZE=10]终于找到我家祖先,我家谱上有叫曾丕承的。“[/SIZE][/COLOR][COLOR=rgb(51, 51, 51)][SIZE=10]川谱”[/SIZE][/COLOR]即《川版武城谱》,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产物。明永乐甲申(1404年)科状元曾启(字延兰)曾作《岭南曾氏谱叙》,成化成戊戌(1438年)科状元曾雅彦(字丕承).请宗亲们帮忙看下[COLOR=rgb(51, 51, 51)][SIZE=14px]曾丕承上接和下面几代到约1680年(康熙十年左右)我的祖上曾元顺,不知[/SIZE][/COLOR][COLOR=rgb(51, 51, 51)][SIZE=14px]曾雅彦(字丕承)是哪之哪房?谢谢。[/SIZE][/COLOR]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25
      • 经验26104
      • 文章97
      • 注册2016-05-06
      [P][LINE-HEIGHT=24pt][ALIGN=left][COLOR=rgb(51, 51, 51)] 不知这段资料是真是假,请繁星宗亲帮看一下,里面就有曾雅彦(字丕承),谢谢。[/COLOR][COLOR=rgb(51, 51, 51)]现在,有人还在“[/COLOR]封”《粤版武城谱》是“100%的准确”,要人们“100%的相信”,并以“粤谱”来否定“川谱”,实在有些不合时宜。       “粤谱”精心打造的世系链,呈现的是“南丰世泽”,但曾几何时,这条世系链就被砸得粉碎。事实雄辩地证明:“粤谱”并不是什么“葵花宝典”。拿一部漏洞、谬误很多的“粤谱”及其五花八门的支谱来否定“川谱”,能服众吗?      “川谱”即《川版武城谱》,并不是空穴来风的产物。明永乐甲申(1404年)科状元曾启(字延兰)曾作《岭南曾氏谱叙》,成化成戊戌(1438年)科状元曾雅彦(字丕承)、弘治癸丑(1493年)科榜眼曾朝节曾先后作《长乐曾氏谱叙》,他们作序的曾氏家谱,可合称为“明版粤谱”。曾朝节在《长乐曾氏谱叙》中称:“盖稽自天地初辟,而生黄帝,因生赐姓,因官赐氏,载在典籍,犹为后人当依效而立籍者也。况吾家学渊源虽累世接举,见于《春秋》,志于孔门尤著。皙封莱芜侯,参得道统之传,启后学之轨范,一脉相承,此其彰明较著矣。其裔十五世据公,不仕王莽,领家属千余人,自武城徙居江西之庐陵,永丰之龙潭,吉水之兰溪,自是徙居石城、宁都、宁化,世代相承。族属蕃衍至于一百二十三世志诚公,自吉安庐陵徙居广东长乐,是志诚公为长乐的始祖。”按:黄帝至志诚公为123代,除去黄帝至鲧的4代、禹至少康的5代、曲烈至时泰的53代、巫至点的4代,参至志诚刚好是57代。《川版武城谱》所载参公至志诚公的57代,来源于“明版粤谱”,已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富顺曾玉高先生编的2006年清明版《曾氏族谱(续集)》34—36页所载参公至志诚公的57代,生、婚、官、卒、葬等要件齐全,且代代相承,决非个别人“闭门造车”编出来的。该谱为志诚公是曾子57世孙的正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原来,所谓“粤谱”与“川谱”之争,竟然是“清版粤谱”与“明版粤谱”之争。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ALIGN][/LINE-HEIGHT][/P][P][COLOR=rgb(51, 51, 51)][SIZE=10] [/SIZE][/COLOR][P][COLOR=rgb(51, 51, 51)][SIZE=10]

      [/SIZE][/COLOR][/P][/P]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25
        • 经验26104
        • 文章97
        • 注册2016-05-06
        谢谢繁星宗亲,我再问问金贵宗亲,看看他发的谱曾雅彦(字丕承)准确吗。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469 seconds with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