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弟子独曾参和有若称“子”。

楼主
<论语>中孔子弟子独曾参和有若称“子”。
[SIZE=4]    一般认为:《论语》 乃孔子弟子所做。但其中一个疑问,就是[/SIZE][SIZE=4]这部书记录孔子弟子时,都称呼他们的字,但是唯独曾参、有若例外皆称子。因此有一种观点就是 : [/SIZE]
[SIZE=4]   [/SIZE][SIZE=4]1、论语》不但对曾参无一处不称[FACE=Times New Roman]“[/SIZE]子[FACE=Times New Roman]”[/FACE],而且记载他的言行和孔子其他弟子比较起来为最多。除开和孔子问答之词以外,单独记载曾参言行的,还有《学而篇》两章,《泰伯篇》五章,《颜渊篇》一章,《宪问篇》和孔子的话合并的一章,《子张篇》四章,总共十三章。第二,在孔子弟子中不但曾参最年轻,而且有一章还记载着曾参将死之前对孟敬子的一段话。孟敬子是鲁国大夫孟武伯的儿子仲孙捷的谥号。假定曾参死在鲁元公元年(周考王五年,纪元前四三六年。这是依《阙里文献考》[FACE=Times New Roman]“[/FACE]曾子年七十而卒[FACE=Times New Roman]”[/FACE]一语推定的),则孟敬子之死更在其后,那么,这一事的叙述者一定是在孟敬子死后才著笔的。孟敬子的年岁我们已难考定,但《檀弓》记载着当鲁悼公死时,孟敬子对季昭子的一番话,可见当曾子年近七十之时,孟敬子已是鲁国的执政大臣之一了。则这一段记载之为曾子弟子所记,毫无可疑。《论语》所叙的人物和事迹,再没有比这更晚的,那么,《论语》的编定者或者就是这班曾参的学生。因此,我们说《论语》的著笔当开始于春秋末期,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大概是接近于历史事实的。[/FACE]
[SIZE=4]     2唐柳宗元的观点[/SIZE]
[SIZE=4]   [/SIZE][SIZE=4]     或问曰:[FACE=Times New Roman]‘[/SIZE]儒者称《论语》孔子弟子所记,信乎?[FACE=Times New Roman]’[/FACE]曰: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无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何哉?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FACE=Times New Roman]‘[/FACE]然而有子何以称子?[FACE=Times New Roman]’[/FACE]曰:孔子之殁也,诸弟子以有子为似夫子,立而师之。其后不能对诸子之问,乃叱避而退,则固尝有师之号矣。今所记独曾子最后死,余是以知之。盖乐正子春、子思之徒,与为之尔。或曰:孔子弟子尝杂记其言,然而卒成其书者,曾氏之徒也。[FACE=Times New Roman]”[/FACE][/FACE][SIZE=4]   翻译为:有人说:儒家学者认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的,可信吗?我认为:未必是这样的。孔子的弟子中,曾参是年龄最小的,比孔子小四十六岁。曾参年老而死。这部书记载了曾参的死去的时候,已经距离孔子更远的时代了。曾参老死的时候,孔子的弟子几乎没有在世的了。是曾子弟子无意当中完成了这部书,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部书记录孔子弟子时,都称呼他们(孔子的弟子)的字(而没有称呼他们的名),(但是)唯独曾子,有子例外。由此可以说,是(按照)他们(曾子,有子)的立场来写的。但是为什么[FACE=Times New Roman]“[/SIZE]有子[FACE=Times New Roman]”[/FACE]也称[FACE=Times New Roman]“[/FACE]子[FACE=Times New Roman]”[/FACE]呢?我(个人)认为,孔子死后,弟子们认为有子对孔子的继承比较多,(言行以及思想)比较接近孔子,(所以)拥戴他(有子)为老师。后来,(有子)并不能回答众人的提出的各种问题。于是自己(从老师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但是,老师这个称号却留下来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论语》唯独记录了曾子最后死亡,我凭这点知道这个事情。大概,乐正,子春,子思等人也参与了这部书的记录。人们都说,是孔子的弟子曾经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其实)完成这部书的作者,应该是曾子的弟子。[/FACE][SIZE=4][FACE=Arial]   [/SIZE]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FACE=Arial]13[/FACE]岁,一说小[FACE=Arial]33[/FACE]岁。后一说较为可信[/FACE][SIZE=4]《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FACE=Arial] [/SIZE][/FACE][SIZE=4][FACE=Arial]      3、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曾子和有子的“子”名副其实。曾子称宗圣乃独得其宗也。我倒是[/SIZE][/FACE][FACE=Arial][SIZE=4]相信这种观点。[/SIZE][/FACE]
1楼
看来《论语》是曾子参公的学生所著了。
2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青州曾刚[/U]发表的内容:[/B]

    一般认为:《论语》 乃孔子弟子所做。但其中一个疑问,就是这部书记录孔子弟子时,都称呼他们的字,但是唯独曾参、有若例外皆称子。因此有一种观点就是 :
   1、论语》不但对曾参无一处不称“子...[/QUOTE]
 
宗亲再整理一下,写篇论文出来,以后我们组织一个宗亲网文集出版。
3楼
同意总版主的看法;“宗亲再整理一下,写篇论文出来,以后我们组织一个宗亲网文集出版”。 不过历史就要重写,因为近代来的书都以孔孟之道而著称,我从没看到过孔曾著称,也许我读书不多吧。
 

 
不过
4楼
   我也同意绍煊的看法,我们先讨论一下,然后有条理的集合。
    我夜观清金圣叹文集,周易篇节选:从来思与学一合相,学之卦为《震》。颜渊执掌“学”字,(孔)子与之言,全是法界,如云“用舍行藏”,“天下归仁”等。思之卦为《艮》,曾子执掌思字。子与之言,乃用提喝,止得“参呼,吾道以一贯之”一句。(故)颜渊曰颜渊,曾子则称子。
    以上虽然晦涩,我们大体判断出吾祖却有过人之处才称“子”的啊!
    另 :《论语》者,先师所论之语者。当然是弟子记述的,但曾子占有年龄和学、思的优势,不管孔子的弟子还是曾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独称曾子为“子”,也在情理之中的了!
     也是我曾门的骄傲。
5楼


楼主的分析有道理。支持!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