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谈"忠"

楼主
[讨论]谈"忠"
    首先声明,我曾经是班上唯一的一个哲学差点补考的人,要谈儒学是欠点斤两的.但是,我发现了一个很有"家学"意思的问题,就是个"忠"字.

    史记:高祖本纪:

     夏之政忠,----,殷人承之以敬,-----,周人承之以文,-----

     忠敬文是三王之道,他们是循环不休的.

     宗圣以"忠恕"传道,也突出忠.

     夏朝忠,宗圣忠.他们是有怎样的一个传承呢?

     它在不同时期的内涵呢?

     对后世是怎样的影响呢?

     ??????????????????

     请大家都来帮我想想.

 

1楼
夏之忠,按史记上的注:质厚也,也就是忠厚吧。
宗圣公总结的忠,在忠诚。对人要诚恳,不管是国王还是百姓。
汉武帝时。董仲疏上“天人三策”后,忠,就是只有忠君报国一条了,就不难理解据公南迁。
元军南侵,曾希颜隐匿,是对忠君的反叛。其后人在仕途不多。
曾国藩并非只有忠君报国的思想,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曾不受诏进京勤王而据守江南是例证。曾所以不反,是不愿意再起战端,涂炭生灵。可以理解为回归了夏之忠。
2楼
孔刃非老师对“忠”字释义

忠—— 中 + 心

    《说文》:“忠,敬也。从心,中声。”即“忠”就是“敬”的意思,尽心尽力,忠诚无私。许对字义解得差不多,但“忠”并不是单纯的形声字,“中”不是简单用作“声”。
    “忠”是以“使动用法”造的字,其义为“使心于中”——把“心”放于“中”的位置,置“心”于“中正”之位,不偏不倚。
    “忠”是儒家的哲学范畴,是与“中庸”密切相关的情感行为。其最高标准是“中庸”,是中正和平,其行为基础是“恕”,是彼此“执中”。通过这种个人的情感修养而升华为行为价值观,为人做事既不犯左倾偏激之错,也没有右倾消极之误。引而用之于为官作宦,安邦定国,必须正直无私,奉公守正,秉持公心。所以历来忠直之士都是“无党无偏”,从不结党营私,蝇营狗苟。就是乡里俗语,也常常说“把良心放正来”。“忠”是中华传统的美德,至孔子而概括其政治行为标准是“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正是孔子高度民主的人道主义哲学的表现。孔子对人的本质认识是“性相近,习相远”,因而可以通过教育,人人得以为尧舜:“有教无类”。因为他对人的本质平等之观念,他才能够提出“君臣”双向责权的政治道德。他并不觉得“君”在人格上是绝对的主宰,而“臣”是无条件的服从。正相反,历史上只有孔子以平等的政治道德对“君”“臣”的行为进行规范。所以他才不会 “愚忠”死守,在邦无道时,便毅然离开自己的邦国,没有在哪棵树上吊死。
    “忠”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字义的小问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问题,特别是还关系原创儒学的本质问题,孔子是不是代表“贵族”,是不是具备“奴性”的哲学意蕴,这个“忠”字至关重要。上次曲阜祭祖时9月27日下午在曲阜市政大楼开“孔颜宗亲联谊会”,会上有位颜氏重要代表发言,似乎是一番好意,说孔子的“三纲五常”也有好的一面。当时我差点站起来批驳他,因为他坐主席台,年龄大,就忍了。其实他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人对儒家思想或孔子思想的看法,这真是颠倒是非。把孔子这样一个人道主义的追求人格平等的先哲说成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领袖。“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的货色,是他为了配合极端专制主义的西汉政权提出来的政治主张和治世方略,与孔子思想是背道而驰的。但由于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致使天下人把他的私货当成了孔子的公心。从而人们误以为孔子推销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始作蛹者。千古奇冤!
    孔子一生实践的是把世界建设成为“君子国”的大同世界,是众生平等的民本思想,其“忠”的本义只是在于“把良心的位置摆正”,不偏不倚才是其言“忠”之本。
3楼
天下文章一大抄,演叔这是抄自何家?[EM09]写得太好了。
4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宪佳石洞田[/U]发表的内容:[/B]

天下文章一大抄,演叔这是抄自何家?写得太好了。[/QUOTE]
    在孔家论坛转载过来的,好的文章,没和本论坛已有的文章重复,不妨。能够写得出这样深奥哲理不易。
5楼
长辈们都是在尽心为这个网站增加内涵
值得我们晚辈学习[em13]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