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名人-曾佑和博士

6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宪理[/U]发表的内容:[/B]

曾佑和博士原名曾昭和(抗战时,因日本天皇有“昭和”年号,故毅然改名佑和。)她的家世至今山尚未彻底揭开。现同辈亲人中仅存她和在美国洛杉矶的妹妹。她已婚,她只知道她的祖父叫曾纪纲,父亲叫曾广钦,母亲张葆真...[/QUOTE]

 

哦,原来是这样的,还以为她是佑字辈子的,辈份排序不是随便说改就改的嘛.


7楼
我认为可能是搞错了,曾昭和在大界的家谱上是曾国荃的次子曾纪官的儿子曾广江的长子。
是曾国荃的重孙。曾昭和有6个孩子2男4女都是大学生。
8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meiguitee[/U]发表的内容:[/B]

我认为可能是搞错了,曾昭和在大界的家谱上是曾国荃的次子曾纪官的儿子曾广江的长子。
是曾国荃的重孙。曾昭和有6个孩子2男4女都是大学生。[/QUOTE]


阿嫂:国荃公后裔的这个昭和是男的呀!宪理说的那个是女的。100%不是一个人。不知是那个房的后裔?

9楼

[IMGA]../images/upload/2005/11/12/163943.jpeg[/IMGA]
曾佑和女士
1925年      出生于中国北京
1942年      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
1942-45年   任溥仁家塾助教
1946-48年   任教于北京华语学校
1949年      移居香港
1953年始    任美国夏威夷火努鲁鲁艺术学院顾问
1966年      夏威夷大学亚洲学系硕士毕业
1969年      任夏威夷大学艺术系副教授
1971-73年  夏威夷大学艺术系艺术史研究计划主任
1972年      美国纽约大学美术史学专修院,获东亚美术史博士
1973年      升任正教授,兼夏威夷大学中国学术研究中心委员会会长
            现为美国夏威夷火努鲁鲁艺术学院顾问
1979-82年  夏威夷大学艺术系艺术史研究计划主任
10楼
曾佑和早年曾追隨傅忻(雪齋)習畫,那段時間不僅幫助了她對中國繪畫技巧的了解,更激發她對於藝術根本的熱情,她後來不歸位於傳統,而是洋溢著創造力與廣厚生命向度的作品風格,其實在少女時期就奠定了相當的基礎。

1950年代中期,曾佑和隨著夫婿離開中國,那段時間她開始受到香港與夏威夷藝術風氣的影響,畫風轉為揉合中國、香港與夏威夷三地的風格;直到1950年後期,她有機會在歐洲停留,並與國際聞名的諸多藝術家交流了對藝術的想法與概念,這些來自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藝術思想刺激,多少引導了她創造「掇畫」新技法的可能。

再進一步解析曾佑和的「掇畫」,故宮副院長石守謙認為是來自西方抽象藝術的刺激,但不僅是形式上的,更是精神層面的:「她50、60年代的作品時而浪漫,時而理智,但都在宣示著面對傳統時的自我與自由。畫中做綴,在此不僅提供著獨特的肌理,也是她自由的符號。相較之下,90年代以來的掇畫則降低了早期的奇趣與活力,而歸於平淡與寧靜。看她的畫作,讓人感到一種更深層凝視的過程;順著綴紙的纖維,隨著渲染的起伏,似乎看到她正緩緩地測度肌理的脈搏,尋找紙張的呼吸,然後,草木流水、山川之形便順形而生,浮現出它的生命跡象。」

个人画展︰
火努魯魯美術院(1989)
上海美術館(1991)
台北市立美術館(1992)
香港藝術中心(1992)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1992)
倫敦麥克浩士畫廊(1998)
紐約懷古堂(2000)
日本商會展覽館(2000)
群展︰
香港美術館、大英博物館、德國東亞美術館“傳統與創新︰二十世紀中國繪畫”(1995-1996)、紐約Rutgers省立大學美術館巡回展“1945-1970期間的美國東亞藝術家抽象的表現”(1996-1999)、上海美術雙年展(1998)、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1998)、日本商會年展(1999)。
11楼
今年四月27日曾佑和博士曾与萬宜堂、大夫第的曾氏后裔曾小平女士、曾小兰夫妇、曾念先生等以及双峯县彭县长、曾国藩故居管理所领导。在北京友谊饭店見面并共进午餐。曾佑和博士准备年底回北京定居。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