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岗雕上山》

楼主
非物质文化遗产《岗雕上山》
[P][P][ALIGN=center]非物质文化遗产《岗雕上山》[/ALIGN][/P][P][/P][P]摘要:“本来是我们在演奏‘花鼓调’的图片,怎么配到‘岗雕乐’上面去了。”近日,高明非遗项目“花鼓调”的传人曾汉强看到《高明文物》上的编排后,跟高明文广新局较真起来。《高明文物》主编则称“岗雕乐”本来属于“花鼓调”的一部分,如此编排事出有因,将向曾汉强解释清楚。[/P][P]  本报讯 (记者潘逸滨) “本来是我们在演奏‘花鼓调’的图片,怎么配到‘岗雕乐’上面去了。”近日,高明非遗项目“花鼓调”的传人曾汉强看到《高明文物》上的编排后,跟高明文广新局较真起来。《高明文物》主编则称“岗雕乐”本来属于“花鼓调”的一部分,如此编排事出有因,将向曾汉强解释清楚。[/P][P]  曾汉强今年74岁,家住高明区更合镇泽河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调”的传人,由他整理的“花鼓调”曲谱,便收集在高明区文广新局去年11月编印的《高明文物》里。而恰恰是这本《高明文物》,让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非常生气。[/P][P]  15日中午,记者来到曾汉强家时,他从里屋拿出用报纸包得严严实实的《高明文物》,小心翼翼地翻到316页,他记得非常清楚,这一页上面记载着“花鼓调”的历史及曲谱。而紧随其后的,便是另一种民间音乐“岗雕乐”的介绍,在这一部分,配了两张图片,四五个阿伯正在演奏乐器。“这两张图片是我们在演奏‘花鼓调’的,怎么配到‘岗雕乐’上面去了,”曾汉强对这样的编排非常生气,他说,“岗雕乐”是隔壁布练村的一种民间音乐,配上“花鼓调”的照片,明显不妥。看到这本书后,他多次致电该书的主编,要求做出修改,但都没有获得肯定的答复。曾汉强说,现在“花鼓调”也只有七、八个传人,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这一民间音乐面临失传的危险,如果这样配图,后人就分不清“花鼓调”跟“岗雕乐”的区别了。[/P][P]  随后,记者找到《高明文物》的主编严荫光,他表示这样的编排事出有因。严荫光说,该书是高明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成果,是对全区文物的梳理。在整理“岗雕乐”时,他们发现这一民间音乐只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其他传人已经过世,要整齐演奏一遍已是不可能,也没有演奏时的图片。“图片是为了记载他们演奏时的情形以及用到的乐器”,考虑到“岗雕乐”是“花鼓调”的一部分,而且两个曲子都在相邻两个村,一脉相传,“花鼓调”在演奏时,实际上也演奏到了“岗雕乐”,因此便配上了他们演奏的图片。严荫光说,已通过村委向曾汉强解释多次,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做他的思想工作,向他解释清楚。[/P][P]  小知识[/P][P]  花鼓调与“岗雕上山”[/P][P]  过去,高明农村遇有红白事,盛行演奏喜丧吹打乐。乐队由鼓、跋、锣、铜鼓和两只唢呐组成,称为“六音”。因用鼓来指挥演奏,当地称为“花鼓调”。“花鼓调”借用粤剧牌子串成,比如创作乐曲“岗雕上山”。“岗雕上山”有一个传说,有个财主女出嫁,半路上硬要下轿透气,不肯再上轿。唢呐手即兴吹起活泼、动听的旋律,模仿岗雕雀的叫声。财主女越听越高兴,乖乖上轿了。[/P]
1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泽强[/U]发表的内容:[/B]

http://b70.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28e3da9f4ea8d41554fe528c1d1d91017d84f90435cd...[/QUOTE]
什么东东?看不懂![EM15]
2楼
什么东西?看不懂.[EM10]
3楼
[em05]可能广东高明泽河西门  门楼  祠我去过拍摄过——笑县文化局:如此文物不。。。。。。![em06]  另外有古谱  我亲手包好,希望下次打开就是翻印之时!——别愧对祖宗啊![em06]
4楼
[em05]有兴趣者请看我主帖《昭达访宗高明泽河曾氏村庄》————能引上来吗? 谢谢。
5楼
[EM12]那天无时间,现在改好了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781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