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狮子文化现代弘扬与应用

楼主
中国狮子文化现代弘扬与应用
本人作者:曾金桥  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曾子文化委员会理事、中国曾氏联合总会副会长(文化组副组长)、惠州市国税局副调研员、党委专职副书记、广东惠州市曾子文化促进会理事长、广东惠州市首届营养学会理事长、广东惠州市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广东惠州市名老中医  

    狮子相貌凶猛,勇不可挡,威震四方,是百兽之王。在世界各地,人们都把狮子视为瑞兽,狮子塑像在五大洲到处可见。
中国的龙与凤是本土的理想化动物,其本身在地球上就不存在,只是综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而狮子,却是世间真实存在的猛兽,虽然不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但后来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要知道其中的缘由,得先从狮子的动物习性和地域环境说起。
    狮子,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狮子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较发达。有“草原之王”的称号,是非洲顶级的猫科食肉动物。野生非洲雄狮平均体重240千克,全长可达3.2米。
狮子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也出现于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其他温血动物。分布于非洲草原、亚洲印度。在野外狮子活10到14年,圈养下更长寿,一般达二十余年。
    公元907年,经唐末五代十国的南北征战,经济文化又遭受一次大破坏之后,建立的宋王朝与西夏、吐蕃(今西藏),及后来金、元长期对峙,国势日衰,中国狮子文化的神采也为之减弱。一方面是由于西域真狮和写实型的西域狮文化中断进入,一方面是中国本土的文化艺术趋向世俗化,其中最明显的是狮子的项颈上有一条项饰,一对狮子舞绣球,大概在南宋时代才出现。这一根本性的变革,从西方狮子演化为中国狮子,狮子从野性转为驯化,从“王者”地位,徐步迈入民间百姓之家,终于定型为挂着铃铛的雄狮和雌狮,以抢球和抱幼狮作为中国狮文化的固定格式,喻意“子嗣昌盛”。如南宋晚期,原籍宁海县长街镇西岙村叶梦鼎升任兵部尚书又任右丞相,在村口建了一座惠德桥。桥墙左右刻了4个狮子头。两头开口,两头闭口。村人说叶丞相说过,在外少开口,进村多开口,免得生是非。可见狮文化已渗透到当地民俗观念的深处了!
    狮子虽不是中国的土特产,但中国却有独特的狮文化,每逢佳节,全国各地都有舞狮活动。人们套上五彩缤纷的狮子外套,模仿狮子行走坐卧、俯仰跳跃。其中“双狮戏绣球”的舞蹈,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社会繁荣。在吉祥图案中的狮子滚绣球图,也具有同样的寓意。狮子的形象还经常出现在佛教的经典文献和佛教造像中,智慧佛文殊菩萨就以狮子为坐骑,从而给狮子增添了吉祥的意义。
 左边是雄狮右边是雌狮
  在中国,古人认为狮子不但可以辟邪,而且可以带来祥瑞之气。狮文化和堪舆文化结合产生了一种形象威严的镇宅之宝——各种材质、形态各异的狮子塑像。它不仅出现在宫殿衙署、大户人家的门外,一些寺庙道观的门口、陵墓前、大桥上,也摆放一双威风凛凛的狮子塑像。
左边的狮子是雄狮,用右爪戏弄绣球,象征权威,右边的狮子是雌狮,用左爪戏弄小狮,象征代代相传。
东南西北都可放狮子
  港台的一些堪舆书认为,狮子塑像宜放西北方和西方,原因是狮子从西域传入中国,所以西北方和西方是它最熟悉、最活跃的方位,可以占得地利。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狮子塑像的摆放方法并不是那么死板,在方位方面,无论东南西北都可以摆放狮子塑像,如中国古代大部分官府都是坐北朝南,狮子塑像也摆放在南方大门旁。
综观中国近现代的狮文化,虽然丰富多彩,技艺各一,大体上可以分为北狮和南狮二大系列。
  北狮;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的雕刻狮中,北京狮成为现代中国狮的代表,一般采用昂头恭坐状,神情肃穆,毛发丰满。而山西、陕西等黄土高原的狮子动态活跃,形体劲健,毛发不多,有的骨相和筋胳显露。
  南狮;大多摇头摆尾、献媚取宠、张口露齿,灵秀丰润的姿态讨人喜欢。安徽狮的眼凸脑门秃,闽广狮的大头大耳,云贵狮摇头晃脑、拖着硕大的尾巴,而西藏、青海喇嘛寺的狮子带有神秘的宗教气氛。如拉卜楞寺的狮头人身,西藏大昭寺的翼狮等。其他如台湾金门的“风狮爷”色彩绚丽,成为当地特有的风景线。
早期的石狮用于镇守陵墓,后来又用于镇守大门,虽然位置变了,但吉祥功能未变。人们希望用狮子的威猛气势降魔驱邪、守卫宫殿、护家镇宅,体现出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理。中国式的对狮形象,雌雄有别,内涵也不一样。雄狮居左玩弄绣球,象征江山永固、社会太平;雌狮戏弄幼狮,象征子孙繁衍、绵延不绝。
  狮子最早时写作“师子”,且“狮”与“师”谐音,人们便用谐音手法,借“狮”喻“师”,创造出“太师少师”纹样。在古代官制中,有太师、太傅、少师、少保,是辅助天子的高官,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故“太师少师”纹样有祝愿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世代高官厚禄之寓意。同样用谐音手法,人们将狮子和莲花灯组成一种吉祥纹饰,称之为“连登太师”。狮子配以绶带的纹样,则寓意官至太师。此外,雄狮头上的“卷鬣”也有寓意,“卷鬣”数量越多,表示主人的官位品级越高。一品官或公侯等府第门前的石狮,头部有十三个螺旋式卷毛,谓之“十三太保”。一品官以下的官员府第,其门前石狮的螺旋式卷毛要逐级递减,每低一品就要减少一个。
“双狮戏球纹”、“三狮戏球纹”等表示喜庆,和舞狮表演寓意相同。有人认为,“双狮戏球”舞蹈表演,是人类生殖仪式的象征,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不绝、社会繁荣富强。大狮子与众多小狮子一同嬉戏的纹样,寓意多子多孙、人才辈出。“九狮图”则寓意家族兴旺、富贵吉祥。
    正因为有了这些文化内涵,使狮纹从汉唐时期就融入传统吉祥纹饰中。具王者风范,意志,勇气,果断专注、仁慈、感恩、忠诚与尊重对手、自强不息、全力与赴、超越自我、耐心毅力、敢于放弃、团结与智慧、强健生命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象。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崇尚理想和气节的民族。早在2500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就以惊人的智慧,提出了“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这个思想所形成的价值取向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未间断,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同世界”是泛指人类最终可达到的理想世界,其基本特征即人人友爱互助,佳佳安居乐业。“天下为公”是达到这个理想世界的最佳手段。这些思想也与狮子文化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中国狮文化是二千年中华精神文化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明的灿烂光辉,它不仅属于人文领域中的文化艺术,而且与中国各地域的民俗风情、哲学伦理、地域特点紧紧相连,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水准。中国狮子文化近二千年来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代代继承和变革,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又有中国狮文化的共性和艺人表达形式的不同个性。在当今世界上,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每一国家和民族都在努力保护自己本民族的本土文化,因此研究和弘扬中国的狮文化,不仅能激发我们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弘扬儒家文化,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儒释道),弘扬正能量,弘扬“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狮子精神永远走反腐倡廉之道。如从长远观点来说,更是促进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永远立足于世界优秀民族文化之林的具体举措。因此继往开来,熔古烁今,中国狮文化将与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民族长青永存。
    2018年3月2日,惠州市曾子文化促进会、三栋镇委、镇政府、在三栋镇坝山口惠州市曾子纪念馆,举行的狮子文化元宵的舞狮大会,就是弘扬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更好的执行习近平从严治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证。
1楼
[b][FACE=arial][BGCOLOR=rgb(185, 206, 127)][SIZE=14px]中国狮子文化值得现代弘扬与应用,发扬光大![/SIZE][/BGCOLOR][/FACE][/b]
2楼
狮子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我觉得可能与佛教兴盛有关。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76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