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 zhēn cān

12楼
曾参之“参”当读cān  《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02期
 
  曾参之“参”当读cān吕友仁孔子弟子“曾参”,今人皆读作shen,古人对“参”字注音有两种不同的读法:一派读所金反或所林反,即读shen;一派读七南反,即读can。明代开始,学者对所金反的读者提出批评。
 
  方以智在《通雅·姓名》中说:“曾参,字子舆,参当音参乘之骖。”
  王夫子《礼记章句》卷三说:“参,如字,俗读如者误。”
  清代的乾嘉学者,大抵皆以读“骖”者为是。
  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云:“曾参,字子舆。参,读为骖。
  《秦风·小戎篇》笺云:‘骖,两也。’
  桓三年《左传正义》云:‘初驾马者,以二马夹辕而已。又驾一马与两服为参,故谓之骖。又驾一马谓之驷。故《说文》云:‘骖,驾三马也。驷,一乘也。’名骖字子舆者,驾马所以引车也。”他明确指出:“古人名字多假借,必读本字而其义始明。”
  卢文《经典释文考证》云:“曾参,所金反,又七南反。案曾子字子舆,当读为七南反与骖同,而今人咸不然。《孝经音义》止有所林反一音,非。”
 
  王筠《说文释例》卷十一、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也都以“参”为“骖“的借字。根据名字相应的规律,此参字只有读“骖”才说得通。故曾参之参当读 cān。
 
  (作者单位:河南师大中文...... (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13楼
  曾蒧娶妻早但生子晚,曾蒧40余岁才得一子,当时正在曲阜跟孔子求学,当即便要请假回家看望妻儿。老师孔子听说是他晚年得子,便把珍藏多年的一棵东北参作为贺礼送给曾蒧给其妻子补养身体。曾蒧为了感激孔子赠参,于是给儿子取名曾参(故读人参的参shēn不读参加的参can)。
14楼
  关于中国历史上“三参”——曾参、曹参、岑参名字的读音问题,几位学者已经在光明网、北大中文论坛网和江苏语言文字网等学术网络上有了有趣的争鸣,笔者不揣谫陋,也来聒噪几句。

  曾子即曾参,生于公元前505年,卒于公元前436年,春秋鲁国人,孔子学生。据宋代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太子巫居鲁国南武城(即今山东费县)“巫生夭,为季氏宰;夭生阜,为叔孙氏家臣;阜生点,字晰;点生参,字子舆;参生元,申”。

  《孔子家语》卷九: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参后母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不贤,因出之终身不取妻。

  曾参父子同为孔子学生,而曾参学问见长于其父。孔子的“弟子三千”中有其父,而“贤人七十二”中却以曾参为首。曾参除学问外,尤以仁孝著称。《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曾参首先提出,而为孔子采纳的修身养性方法。据传《大学》的作者就是曾参,曾参也是《孝经》的作者,有人说曾参实为孔孟学说的承上启下者,所以世人尊其为“宗圣”,称为“曾子”。

  曾参的“参”的读音究竟是shen,还是 can?

  我就此事,问过我的祖辈,他们念过私塾,听他们的老师口耳传授——都说读“shen”。就习惯而言,曾参之“参”是念作shen的。清初学者车万育(1632-1705,湖南邵阳县人,康熙三年进士,授户部给事中,后升掌印)著《声律启蒙》是私塾教科书,也是旧时习诗作对的入门书。《声律启蒙》的 “十二侵”——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

  毫无疑问,这里“曾参”押的是“侵韵”,参读作shen。那么车万育编书依据什么呢?我认为是依据唐宋诗。

  在唐诗中有一首宣扬孝道的五言古风——白居易《慈乌夜啼》: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画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这首影响深远的诗,解放前国文教科书选过,今天仍用作台湾省的初中课文,押的还是“侵韵”。

  到宋代,王安石两次把“曾参”写入诗作,如:留犁挠酒得戎心,并夹通欢岁月深。奉使由来须陆贾,离亲何必强曾参。《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全宋诗》卷556): 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初去临川》,《全宋诗》卷562)。

  可见,唐宋诗人的作品中的曾参之“参”念 shen,不可动摇。

  北宋有位词人叫高似孙,对此质疑过,他认为:曾子者曾参……予读先太史《史记注七十二弟子传》参字子舆,晋灼读音“如宋昌骖乘之参”因并及之。(《子略》卷一“曾子”条)。高的观点是——曾参之“参”通“骖”(独辕车所驾的三种马),念can;可惜这一观点后世应者寥寥,只有明末清初人周亮工(1612--1672)笔记集《因树屋书影》转载了一下,这是学者在书斋里的发现“趣味”,社会知晓面不广。而清初人把“曾参”编入教科书,家弦户诵,三尺童子皆知,所以积非成是,约定俗成。所以解读《论语》的权威著作——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所附《论语词典》,以及《论语辞典》(安作璋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页310,2004年7月)都注作“音 shen”。

  至于有关汉初名相“曹参”名字的读音,《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卷》注作读音“shen”。笔者应该读can,因为曹参字敬伯,理所应当念“参拜”之“参”。 有关诗证见苏轼写给黄庭坚的作品,如 “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 (苏轼《再和二首》, 《全宋诗》卷81)句,押的就是“覃”字韵,足可证。

  还有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其人资料缺乏,故很难从他本人身上得到有效信息。已故文史学者蒋逸雪先生认为“岑有高峻义,故连类相属名参商之参”(王骧:《怀念蒋逸雪前辈》,《镇江史志通讯》1985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注作读“shen”。这说法值得商榷。笔者查到岑参曾祖文本、伯长清、父植,特别是乃兄岑况颇有文名。杜甫诗赞曰;“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幼年丧父,由岑况教养长大30岁,应举登进士第。与哥哥取名“况”(“况”作“比况之况” 义)相联系,岑参之“参”(参有“比勘、验证”义。 著名华人学者叶嘉莹教授2004年7月25日在题为《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的讲演中说:岑参的 “参”字,有不同的读音。由于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参”读作“深”,所以西方很多人在翻译的时候都把岑参的“参”也拼成“深”的读音。可是根据考证,这个字不应该读作“深”而应该读作“餐”。因为岑参曾写文章说他的祖先有很多人都参与公卿之位,他们家里希望他也能够参与公卿之位,所以取名岑参。http: //www.yejiaying.com <http://www.yejiaying.com/>

  因此,从俗以及历史传统,曾参之“参”念shen,曹参、岑参之“参”念can;如果严守古人名字解诂的规矩,三人名字的读音应该一样,都念can。

--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
  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15楼
汉字古音没有多音字, 一字一音, 多音字是用现代普通话读音去读古汉语导致的。...由叁,参两字同源于同一个篆字,可以推断“参”古音可能是san。
16楼
[P][FACE=Lucida Sans Unicode][SIZE=2]曾:[zēng],不是[zhēng](争,征,睁)[EM15][/FACE][/SIZE][/P][P][FACE=Lucida Sans Unicode][SIZE=2]连姓什么都不知道了![EM10][/SIZE][/FACE][/P][P][FACE=Lucida Sans Unicode][SIZE=2][/FACE][/SIZE][/P]
17楼
[P][P][SIZE=4]  [COLOR=#0000ff]潧[/SIZE] 【拼音】:[[COLOR=#0000ff]zhēn[/COLOR]] 【字义】:1.古同 [COLOR=#0000ff]曾 鄫[/COLOR],古河名,古国名。今郑州。 [/COLOR][/P][P][SIZE=4] [/SIZE][/P][P][SIZE=4]  少康封长子伯传(曲烈)于潧 zhēn 水鄫国,今郑州。[/SIZE][/P][P][SIZE=4]  后迁亳州、宿州一带。商朝初年。[/SIZE][/P][P][SIZE=4]  再迁柘城、睢县、宁陵、商丘之间。时间不详,可能是周公执政期间。[/SIZE][/P][P][SIZE=4]  齐桓公、管子九合诸侯,迁山东省。[/SIZE][/P][P][SIZE=4] [/SIZE][/P][P][SIZE=4]  [COLOR=#0000ff]缯[/SIZE] 【拼音】:[[COLOR=#0000ff]zēng[/COLOR]] [zèng] 【字义】:[zēng] 1.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纩(丝织品和丝绵的合称)。~彩。[zèng] 1.捆,扎:把这根竿子~好。[/COLOR][/P][P][SIZE=4] [/SIZE][/P][P][SIZE=4]  禹帝封儿子缯于泰山汶河龙山(今东平)。姒姓、子爵、建缯国、都邑羊里。 [/SIZE][/P][P][SIZE=4]  属于缯侯乙这支。后为越国所灭。[/SIZE][/P][P][SIZE=4][/SIZE][/P][P][/P]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