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曾令骐(曾训骐)注译老祖宗曾子《孝经》1

楼主
[原创]曾令骐(曾训骐)注译老祖宗曾子《孝经》1
[B]曾子《孝经》注译[/B]

曾令骐(曾训骐)注译

(本文参阅了部分网络资料)

[B]目录[/B]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URL=http://www.cnbuddhism.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89#a06a06][/URL]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URL=http://www.cnbuddhism.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89#a12a12][/URL]

广至德章第十三[URL=http://www.cnbuddhism.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89#a13a13][/URL]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URL=http://www.cnbuddhism.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89#a15a15][/URL]

感应章第十六[URL=http://www.cnbuddhism.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89#a16a16][/URL]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URL=http://www.cnbuddhism.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89#a18a18][/URL]

1楼
[原创]曾令骐(曾训骐)注译老祖宗曾子《孝经》2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章旨】

这一章书,是孝经一书的纲领。其内客,就是开示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故列为一经的首章。

 

【注释】

1.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引自《诗经·大雅·文王》

 

【翻译】

孔子在家里闲坐,弟子曾参陪坐在他的一旁。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则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你知道吗?”

曾子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回答老师的话说:“我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孔子说:“孝道,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身体发肤,承受之于父母,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一个人独立不倚,一切都本乎正道,他的名誉播扬于后世,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孝道,开始是幼年时期事奉双亲,再后是中年时期为国尽忠,最后是老年时期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陷。”

“《诗经》的大雅篇说过: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吗?要追念文王的德行,就得先修持自己的德行。”

 

【释义】自“仲尼居”至“汝知之乎”,是孔子给曾子提示出至德要道的重要性,使曾子领悟孝道,不止善养父母为孝,要他晓得治国平天下,才是孝道之远大目标。自“曾子避席”至“吾语汝”,是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明了至德要道的妙用以后,他就很谦恭地接受了教诲。孔子说明孝道是道德之本,教化之所由生,不是短短数语,可以讲说明白,因命他坐下,慢慢地谈,藉以发挥孝道的整体。自“身体发肤”至“终于立身”,是孔子给曾子讲明孝道的大纲。自“大雅”至“聿修厥德”,孔子引诗经上的这两句话,就是证明他所讲的孝道,是述而不作之意。并且以周公给成王所讲的话,来作一比方,言人不但不能忘怀祖先的德行,而且要更进一步的来继续祖先的德行。这样,才算是尽到了大孝。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章旨】

这一章书,是说明一国的元首应当尽的孝道,要博爱广敬,感化人群。人无分种族,地无分中外,天子之孝,起感化作用,故为五孝之冠。列为第二章。

 

【注释】

1.甫刑  即《尚书·吕刑·甫刑》。

2.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一人,指元首、国君。古代国君常常自称“余一人”。兆民,万民。

 

【翻译】

孔子说:“亲爱自己的父母,就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恭敬自己的父母,就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简慢。”

“只要把亲爱、恭敬的诚心尽到自己父母的身上,他的身教之德,普及到百姓身上,那么四海之外的人也要摹仿实行,争相取法。大概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吧?”

“《尚书》的吕刑篇有两句话说:只要一国之君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

 

【释义】

自“子曰”以下至“不敢慢于人”,是说元首之孝,要本住博爱广敬推己及人之意。自“爱敬尽于事亲”至“盖天子之孝也”,是说明德教的神速广大,影响群伦之意。最后引证书经的两句话,仍证明述而不作之意。就是说,天子是一国的元首,他的地位,居万民之首,他的思想行动,为万民的表率,如能实行孝道,尽其爱敬之情于他的父母,那么,全国的民众,就没有不跟著他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而更敬爱他们国家的元首。
 
2楼
[原创]曾令骐(曾训骐)注译老祖宗曾子《孝经》3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章旨】这一章书,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所以在上不骄和制节谨度,为诸侯孝道的基本条件。列为第三章。

 

【注释】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引自《诗经·小雅·小旻》。

 

【翻译】

位高者假若能谦恭下士,而无骄傲自大之气,地位虽高,也没有危殆不安的道理。地方财政经济事务,要有计划的管制,有预算的节约,并且照著既定的方针,量入为出,自然收支平衡,库存虽然充盈,不浪费,自然不至于溢流。

地位很高,没有丝毫的危殆,这自然长能保持他的爵位;财物充裕,运用恰当,虽满而不至于浪费,这自然长能保持他的富有。

长期保持他的财富和地位,不让富贵离开他的身子,那他自然有权祭祀社稷之神,而保有社稷,有权管辖人民,而和悦相处,这才是诸侯当行的孝道。

《诗经》说:“一个身任诸侯职位的大员,常常要警戒畏惧,谨慎小心,就像踏进了深渊,又像践踏在薄冰之上一样。”

 

【释义】

本章自“在上不骄”至“满而不溢”,说出诸侯孝道重点的所在。因为诸侯的权能,上奉天子之命,以管辖民众。下受民众的拥戴,以服从天子。所有一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要政,都得由他处理。这种地位,极容易犯著凌上慢下的错误,犯了这种错误,不是天子猜忌,便是民众怨恨,那他危险的日期就快到了。如果用戒慎恐惧的态度,处理一切事务。那末,他对上可以替天子行道。对下,可以替人民造福,自然把他很高的地位,可以保持得很长久,而不至于危殆。财物处理得恰当,收支平衡,库存充裕,财政金融稳定。人民生活丰足。那末,这种国富民康的社会现象,可以保持久远,个人的荣禄,还有什么可说呢?自“高而不危”至“长守富贵”,说明“不危不溢”,“长守富贵”,乃为诸侯立身行远的长久之计。自“富贵不离其身”至“盖诸侯之孝也”,说明诸侯之孝的最后效果。最后引诗经证语,表明戒慎恐惧,才是诸侯尽孝的真正要道。
 
3楼
[原创]曾令骐(曾训骐)注译老祖宗曾子《孝经》4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章旨】

这一章书,是说明卿大夫为天子或为诸侯的辅佐官员,也就是政策决定的集团,全国行政的枢纽,地位也很高的。但不负守土治民之责,故次于诸侯。他的孝道,就是要在言语上、行动上、服饰上,一切都要合于礼法,示范人群,起领导作用。列为第四章。

 

【注释】

1.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引自《诗经·大雅·烝民》。

 

【翻译】

任卿大夫之官者,非国家规定的服饰,不敢乱穿;非国家规定的法言,不敢乱讲;非国家规定的德行,不敢乱行。

所以卿大夫的讲话,不合礼法的话,就不讲出口;不合道理的事,就不现于行为。一言出口,传满天下,可是没有人检出他的错误,那自然无口过;一行做出,行遍天下,可是没有人检出他的不法行为,那自然无怒恶。

服饰、言语、行动三者都能谨慎实行,全备无缺,那就不但禄位可保,宗庙祭祀之礼,也自然照常奉行,卿大夫的孝,大致就是如此。

《诗经》说:“为人部属的,要早晚勤奋地服务长官,尽他应尽的责任。”

 

【释义】本章自“非先王之法服”至“不敢行”,说明卿大夫的服饰、言语、行动、应特别注意。自“是故非法不言”至“无怨恶”,是说明言行,为三者之中的重要部分,故重言以申明之。自“三者备矣”至“卿大夫之孝也”,是说明三者全备无亏,才能保守宗庙祭祀之礼。最后引诗以证明卿大夫之孝,以维护领袖为第一要义。
 
4楼
[原创]曾令骐(曾训骐)注译老祖宗曾子《孝经》5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章旨】

这一章书,是说明初级公务员的孝道。第一,要尽忠职守。第二,要尊敬长上。列为第五章。

 

【注释】

1.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引自《诗经·小雅·小宛》。

 

【翻译】

把爱敬父亲的爱心移来以爱母亲,那亲爱的心思是一样的;把爱敬父亲的敬心移来以敬长官,那恭敬的态度是一样的。

所以爱敬的这个孝道,对母亲方面,偏重在爱,就取其爱;对长官方面,偏重在敬,就取其敬。爱敬并重的,就是父亲。

若能以事亲之道,服从长官,竭尽心力,把公事办好,这便是忠;对于地位较高、年龄较大的长者,以恭敬服从的态度处之,这便是顺。

要对长官服务尽到忠心,要对年长位高者和悦顺从,自然他的禄位可以巩固,光先耀祖的祭祀,也可以保持久远,这就是士的孝道吧!

《诗经》说:“早起晚睡,上班办公,不要怠于职务,遗羞辱于生身的父母。”

 

【释义】本章自“资于事父”至“而敬同”,说明移孝作忠的诚心所本。自“故母取其爱”至“父也”,说明父兼爱敬之义。自“故以孝”至“则顺”,说明忠顺二字的道理。自“忠顺不失”至“盖士之孝也”,说明士的孝道,以保持忠顺二字为主要条件。最后引诗,说明不要懒惰而有伤父母的面子。按士的孝道,在乎尽忠职守,善处同事,因为他是初入社会作事的人,甚么公事都不懂,安虚心静气的练习。一面服从长官的命令做事,一面要对年长位高的同事恭敬顺从,多多请教。如果做事不负责任,那便是不忠。对同事不大恭敬,那便是不顺。不忠不顺,那便得不到长官的信任,和同事的好感。一个人所处环境,如果是这样的恶劣,那他还能保持他的禄位和守其祭祀吗?

 
5楼
[原创]曾令骐(曾训骐)注译老祖宗曾子《孝经》6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章旨】这一章书,是专对一般平民而说的。平民,为国家社会组织的基本。《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因此列为第六章。

 

【注释】

 

【翻译】

孔子讲到众百姓的孝道,他说:‘我国古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人的孝道,就是要会利用四时的气候来耕耘收获,以适应天道。分辨土地的性质,来种植庄稼,生产获益,以收地利之果。

庶人的孝道,除了上述的利用天时和地利以外,第一、还要谨慎的保重自己的身体,和爱护自己的名誉,不要使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有一点损伤,名誉、有一点败坏。第二,要节省用度,不要把有用的金钱,作无谓的消耗。如果照这样的保健身体、爱护名誉、节省有用的金钱,使财物充裕,食用不缺,以孝养父母,那父母一定是很喜悦的。这样,不但可以孝养父母,就是子女的教养费,社会的应酬,也足以应付了。这便是庶人的孝道。

所以说:上自国家元首,下至一般平民,孝道虽然有五种类别,但都本于每一个人的天性,来孝顺父母,所以说这个孝道,是没有终始的。若果有人说恐怕尽不了孝道的话,那是绝对没有的事。

 

【释义】本章计分三段。自‘用天之道’二句为首段,是说明取法于天,获利于地。‘谨身节用’三句为二段,说明谨慎自身,节俭用费,才算是尽了孝道。自‘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四句,为三段。总结以上的五孝,各本天性,各尽所能。总之,孝道本无高下之分,也无终始之别。凡是为人之子女的,都应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其应尽的责任,大而为国为民,小而保全自身,都算是尽了孝道。并不限于冬温夏清,昏定晨省,兢兢于口腹之养以为孝。只要把这一颗爱敬的本心搁在孝亲的上面,自然事事替父母著想,时时念父母恩爱。如为非作歹,作奸犯科,也就不敢去做。一举一动,都恐怕连累了父母,让父母担忧。这样,不但他个人是一个孝子,家庭方面,也获得莫大的幸福。国家社会的秩序,也受到最大的裨益。世界大同的理想,也就不难实现。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d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