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特辑 -> 家史古今存疑处理小论 返回  打印
家史古今存疑处理小论
作者 曾昭演   摘自 曾氏宗亲网   发表 2009-8-15 12:16:47  
    家族修谱即与国家修史无异,要有太史公(汉·司马迁)的精神,实事求是。欣喜各地族人在总会的倡议下,开始行动起来了,如雨后春笋。但步伐并非很整齐。各地对家史重修、世系存疑等处理之也差异甚大,有理性研究、据实记录,也有臆断杜撰的、属于糊弄型。更有埋怨前辈、怨恨原南宗总局的。

     有一些地方的族人,在本次重修族谱时,由于世系上接出现问题,查本房明、清两朝旧家谱记录,得知当年曾氏族谱总局(设在南宗所在地湖南宁乡)因其支派世系不能够谱联东、南两大宗世系,故当时被拒绝接纳他们,也不为其重修族谱,遗留疑案至今。更有甚者、骂“东宗与南宗灭绝他们这房支裔”,怨气甚高!

     其实不然!只是他们不知道当时皇家的规定。 明代嘉靖年间,皇家颁旨各州府官员寻访宗圣嫡裔,其后各州府复旨,并将查访到所属地方曾氏族居之大宗大支资料以及前朝谱牒(曾氏元、宋谱)呈送上京,皇家指派由吏部官员分析整理,最后认定宁乡一房(后称南宗宗子房)最符合“嫡裔”标准,次为永丰一房。但此两房嫡长以亲老、且久居南方、南方有宗庙为由未愿应旨东归,后推举永丰木塘曾质粹应诏归东(山东嘉祥、后称东宗房)守庙、林,于明嘉靖十二年成行。初为布衣奉祀(即没有官爵),至嘉靖十八年始按颜、孟二氏例,封质粹公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至此,曾氏东归之质粹公即是皇家任命之曾氏法定人(宗主)。质粹公殁后,曾氏内部曾经有一段不和谐的历史——争爵。至质粹曾孙、翰林院五经博士承业公与江南族裔宗贤,于明万历年间始协调家族内部达致共识,自始曾氏才分为东、南两大宗,族裔的管理历经数代始完善管理模式、制度。凡曾氏圣裔谱牒(当时凡被认定圣裔,有皇家、官府相应的优免,待遇超然),必须由东、南两大宗核查、造册(成立东南两大宗后、支房自修谱牒申请优免无效),并受嘉祥县府、宁乡县府、孔氏衍圣公府以及族人所在县衙监管、审查。曾氏谱牒自嘉靖初上呈皇家,已经在相关官衙留档。凡各地曾氏族裔,且谱牒须前朝旧谱为凭,谱不能联东、南二大宗者,一概不能称为圣裔,不与加入大宗谱,要求极其严格,不是曾氏谱局说收就可以收入圣裔谱的。还有很多由于当时交通、通讯困难的原因,根本从来未得到与曾氏族谱总局的联系,更谈不上收录入大宗圣裔谱了。

    由于上述诸多原因,很多因世系错接、混乱、断档、凭据不足等的各地曾氏后裔,当然不能够与东南二大宗对上谱,自然不能够入圣裔谱而不能够得到皇家优免。所谓怪人须有理,两大宗无权随便收族裔入大宗谱的。当时官家如果发现有冒充圣裔则按规矩送官究治!故雍正朝时曾氏族谱总局按雍正皇帝赐“省身念祖”匾之四字,刻龙纹印章,上有“钦赐  省身念祖”。凡曾氏圣裔谱则需每页盖上此印为凭证,以杜绝冒谱事宜。

    时至当世,虽然没有官府管理圣裔谱牒,也没有了相关的优免好处,但修谱时依然不能随便臆断的,如果所修新对不上大宗大支的世系,还是很难联谱的。旧谱有存疑未清的,要说服族人,要有依据、理据去考证,用冷静处事方式和态度处理问题。如果死守先辈留下的谱牒、明知有问题而不处理也是枉然...

    还是那句:“实事求是”吧!相信各地“修谱理事会”同仁都是智者!希望世系渊源有存疑的族人在考证清楚世系渊源后,重修族谱要按正确记载。杜绝明知有错、依旧谱记载,错误责任在前辈的不负责态度。但原来先辈族谱失误记载也应作交代,并作《考证论文》附于新谱,交代清楚存疑之处和明白告之后人考证经过。不要继续将新、旧问题遗祸后世。切忌欺世盗名、交差了事的态度。还有就是近代甚多世系“断代”、“迷宗”现象,也要谨慎处理,要以宁留空、勿创作的原则处理历史。凡此种种、不一一论之。最后、祝各地族人乘这次春风,将本房重修族谱顺利完成!以流芳后世!

http://www.zengshi.netarticle.asp?articleid=40857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