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首页 宗亲投稿 曾氏族谱 曾氏纲要 论文特辑 曾氏名人 宗圣曾子 家族要闻 曾氏典故 关于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宗亲投稿 -> 湖北监利曾姓源流及繁衍分布

 
 
     
湖北监利曾姓源流及繁衍分布
 
 
作者 曾 宪 旻 来源 曾氏宗亲网宗亲投稿 发表 2010-7-26 14:26:13 人气 14334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字号   
    由于史料匮乏,我们无从考证明朝以前是否有曾姓人卜居监利而形成房系。从现存监利宗亲修编的清嘉庆和光绪版以及民国版族谱记载中我们清楚地知道:从明英宗天顺年和清世祖顺治年的近两百年间,许多曾氏宗亲才相继迁入监利境内定居落籍形成房系。现在有始祖记载的为六大房系,即:槎滩房系、火把房系、薛潭房系、西北房系、新淤房系、城区房系。此外便是不同年代从不同地方迁入的一家一户,或是几家几户始祖不在监利,或无从知道始祖是谁的曾氏宗亲。这类宗亲代代繁衍,尚未形成房系,所以将其称为新立房。现分述如下:
 
一、槎滩房系
 
    火堤房1988年修编的《武城曾氏续修族谱》转载光绪戊戌年重修族谱合族总系世系图中记载:麻田房第57派裔孙曾宽的长子曾模,“字贵,号显荣,徙槎滩,今湖北荆州石首县北七十里毛老垸之槎滩。”而第五子曾本源则“徙监利火把堤”。如前文字告诉我们:曾模开槎滩房,成为本房始祖;曾本源则开火堤房,成为该房始祖。
    曾宽为曾珪的后裔。其世系脉络为:珪生宽,宽生荘,荘生庆,庆生伟,伟生辉,辉生鼎、业、德、桢四子,传至澄修后,澄修再三传至载阳,载阳公八传至巽申,巽申公又三传至子集。子集公生芝、兰、茂、华、芬、芳六子,居永丰县的泷潭。曾芝因子为官,便随迁湖南长沙府辖宁乡县麻田乡居住而开麻田房祖,其六弟曾芳随行。曾芳之子曾宽字迪仁,号魁作,为朝廷命官,后奉诏来到湖广上任。曾宽生有曾模、曾梓、曾权、曾桓、曾本源、曾福六子,第58派裔孙曾模和曾本源相继于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随父由麻田乡迁居荆州,最后分徙槎滩(今监利程集曾周、付堤、南桥村一带)和曾夹堤(今监利红城火把村)两地定居,形成房系。火堤房修编的族谱记载:模公生潮赞,潮赞生盟贵、盟樽、盟榛三子,此后转由槎滩房系修谱详述。
    1988年,监利及邻县各房系开始续谱。因两房为嫡亲兄弟,火堤房宗亲前往槎滩商洽合修之事。槎滩宗亲介绍:光绪戊戌年全族重修族谱时,槎滩正遇水灾,百姓流离失所,该房因此未能及时参与,洪水过后,因老谱丢失,没有资料,没有补修,所以很难续谱,但还是答应参与,后来一直没有联系,至谱牒刊印亦无音讯,最后不了了之。这是历史的遗憾。本次修编通谱,我们还是反复联系,终于达成共识,该房宗亲被载入通谱,让兄弟俩繁衍的两大房系重新融汇于监利曾姓大家庭中。
    由于宗脉断裂,我们无法将模公后裔与其先祖相互衔接,形成一条由古及今、从左至右的繁衍血脉链,所以只能相对孤立地编制每户入谱传承人的世系图谱加以概述后分类入篇,为该户所述传承人的后代从此留下宗脉遗迹,让“历史的遗憾”不再发生。
模公的裔孙现在主要分布在程集的曾周村、付堤村、王公村、南桥村等地。其世系源流图为:
 
丞 ——   ——   宽 ——   荘 ——   庆 ——   伟 ——   辉 ——
崇德 —— 澄修 ——   肃 —— 知温 —— 载阳 ——   锐 —— 与道 ——
彦舆 ——   湮 ——   悱 —— 沅老 —— 睎颜 —— 巽申 —— 如瑶 ——
   潼 —— 子集 ——   芳 ——   宽 ——   模(始 祖)
 
 
 
二、火堤房系
 
    火堤房系始祖曾本源,字流远、名柯、号沅,生于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年——1450年),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随父来到荆州,后来迁到火把堤定居落籍。本源公生潮鸿,潮鸿生盟棐,盟棐生簋。簋娶裴氏为妻,生曾谅、曾诚、曾敬、曾富四子。四兄弟以火把堤为中心,先后向四周迁徙繁衍,成为火堤房系各支房的房祖。
    本源公的长子曾谅仍居火把堤,为东房(长子俗称东)支祖,生宏贯、宏贵、宏赞三子,形成东大房、东二房、东么房;次子曾诚亦居火把堤,为西房(长子以后的弟弟均俗称西)支祖,生宏员、宏质二子,形成西大房、西二房;三子曾敬迁居河泊所(今汪桥莲台一带),为该地支祖,生宏公,形成西河房(取河泊所的河字得名);四子曾富迁居太平剅(今红城观音太平村),为太平剅支祖,生宏翁,形成西平房(取太平剅的平字得名)。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火堤房的人丁兴旺发达,形成庞大的氏族队伍,为监利县曾姓的主体。
    本源公的裔孙现在主要分布在红城的火把村、火把街、王铺村、姜铺村、邓王村、红光村、流水口村、何王庙村、太平剅村、杨家潭村、杨新村、曾庙村、土桥村、哀吴村;周老的周老街、新民村和周老所辖周沟的郭杨村、中岭村、湖口村、曾王村、四湖堤村、姜王台村、新杨村;分盐的黄棚村、扒垱村、双门剅村、裕牛口村;毛市的四沿村、光荣村、卸市街、柳关街、毛市街;汪桥的莲台街、汪桥街、河湾村;黄歇的陈湖剅村、大兴街、余埠街;大垸的柳口、黄英、流港街;程集的永台村、程集街;龚场的花老台村、干河子村、江孟湾村、刘坛村、王家村;网市的扒头村;尺八的尺八街、陶市街;三洲的双合岭村、复兴村、王塘村;朱河的朱河街、民主村、王家巷村;容城的三闾村、城西村(杨湾村)。此外还有公安县的斗湖堤镇、埠河村;石首县的小河街,仙桃市的彭场村、木南村、黄新村;洪湖市的戴家场村、花鼓村以及美国等地。其世系源流图为:
 
丞 ——   ——   宽 ——   荘 ——   庆 ——   伟 ——   辉 ——
  崇德 —— 澄修 ——   肃 —— 知温 —— 载阳 ——   锐 —— 与道 ——
  彦舆 ——   湮 ——   悱 —— 沅老 —— 睎颜 —— 巽申 —— 如瑶 ——
    潼 —— 子集 ——   芳 ——   宽 —— 本源(始 祖)
 
 
 
三、西北房系
 
    由于该房系后裔居住之地辖监利、潜江两县(市),遂以方位词定名为西北房系,第65派裔孙曾贞行为该房系始祖。
    第33派裔孙曾丞繁衍“老三房”。其长子曾珪生宽、绰、丰、晖、隐五子。而珪公长子曾宽裔衍江西永丰等地,二十四传至模公和本源公后,二公徙居湖北监利,形成槎滩和火堤二房系。珪公的第五子曾隐则生延世和延祚,先后出江西,入河南,迁福建。第36派裔孙曾延世的后裔最后发展成为人才辈出的龙山房,而曾延祚二十传至第55派裔孙曾泰,于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举族迁至湖北江陵普济镇定居落籍。两百年左右后,曾泰十一传至曾贞行,则于明穆宗庆隆年间(1567年-1572年)迁往潜江(今潜江市)老新与监利新沟一带定居落籍。贞行公的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形成西北房系。
    从明清两朝至中华民国,直到1988年四次政体更迭的数百年间,这支宗亲一直未与监利宗亲衔接贯通,共同续谱。此次修编通谱时,监利宗亲以对先祖及其后裔认真负责的态度想宗亲之所想,力争做到不漏户、不漏丁,于是派专人数次登门、打电话联系,与其终于形成共识,这支宗亲遂被录入通谱。这是一件可喜之事,既能对宗亲有个交待,又能更全面、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出曾氏宗亲在监利土地上的迁徙繁衍和分布情况。
贞行公的后裔现在主要分布在潜江的洪河,监利新沟的刘庙、祝场、梅湖、交通和黄穴的严场、大河、水府等地。其世系源流图为:
 
丞 ——   ——   隐 —— 延祚 ——   运 ——   浤 ——   锐 ——
    赞 ——   乔 ——   穆 ——   愈 —— 公济 —— 孝仪 ——   详 ——
    登 ——   应 —— 从泷 —— 介甫 —— 景升 —— 希皋 —— 中正 ——
  和熙 ——   泰 —— 潮沅 —— 质直 ——   诲 ——  □  ——   谨 ——
    伟 —— 希冉 —— 宏肖 —— 闻忠 —— 贞行(始 祖)
 
 
 
四、薛潭房系
 
    据1934年薛潭房修编的《武城曾氏重修族谱》记载:薛潭房系的始祖为第62派裔孙曾逵。曾逵,字居镇,江西南昌丰城县石坑塘人,其父曾源忠生有曾发、曾达、曾逵三子。曾逵排行老三,娶王氏为妻,生曾宏跋、曾宏跻二子。
    生活在明朝后期的曾逵在当地盐运司当差,后被调往湖广为官。逵公偕家臣赴任,因事需要前往荆州府,逵公改变路线,西上荆州。行至监利车湾的江皋柳港口时,突然遭遇强盗抢劫,逵公一行人被洗劫一空,不能继续前往荆州府,无奈之下,只好与家臣回返。行至离监利县城50里地的周城垸左家棚时,逵公等已是穷困潦倒,饥寒交迫,只好被迫止步,扎营栖息,从此落籍此地,繁衍生息,最后开薛潭房,成为该房始祖。逵公死后被送回南昌,葬于西溪。
    逵公为曾略的后裔。模公和本源公为珪公的后裔,所以,薛潭房系与槎滩和火堤房系的共同祖先为曾丞。逵公的世系脉络为:略传炀,炀传詠,詠传筠,筠传洪立,洪立传延铎,延铎传仁旺,仁旺传致饶,致饶传易占,易占传巩,巩传绾,绾传悊,悊传淙,淙传游,游传孟明,孟明传友仰,友仰传纯益,纯益五传至茂承,茂承五传至本海后,本海生源忠。源忠就是逵公的父亲。
    逵公的长子宏跋,字友信,号怀泉,从左家棚迁到监利城南居住,开城南支房支祖。宏跋娶黄氏为妻,生有一子曾闻德。闻德公则生贞鄹、贞祁、贞单三子,其中贞祁公做过指挥使之官。他的后裔有的继续居住在城南,有的则外迁至毛家口、流水口等地。次子宏跻,字再二,与父亲同住左家棚,娶刘氏为妻,生闻常、闻律、闻绪、闻久、闻绎五子,其中:闻常公生有三子、闻律公生有三子、闻绪公生有三子、闻久公生有四子、闻绎公生有三子,共计16人。他们的后裔先后迁居唐家洲、沙城垸、朱河、车湾、白螺等地。
逵公的裔孙现在主要分布在柘木的李湾村、新庄村、增产村、何埠村、柘木街、大王庙村、薛潭村、付桥村;三洲的王塘村、老岭村、复兴村、沙套村、盐船街、双合岭村;毛市的上官村、曾家湾村;红城的流水口村、朱河的王家巷村、白螺的万马村,还有尺八街、容城镇好湖南岳阳的君山、广兴洲、岳阳市区以及香港等地。其世系源流图为:
 
丞 ——   略 ——   炀 ——   詠 ——   筠 —— 洪立 —— 延铎 ——
仁旺 —— 致饶 —— 易占 ——   巩 ——   绾 ——   哲 ——   淙 ——
游 —— 孟明 —— 友仰 —— 纯益 ——   凤 ——   徵 —— 伯一 一—
杰士 —— 茂承 —— 仲迎 —— 友清 ——   祖 —— 楚纲 —— 本海 ——
源忠 ——   逵(始 祖)
 
五、城区房系
 
    城区房系的始祖是第65派裔孙曾贞晁,曾贞晁则是曾载阳的第二十一代后裔。
    第44派裔孙曾载阳生曾铸、曾锐、曾钺三子。载阳公的次子曾锐十三传至曾宽,曾宽的长子曾模和第五子曾本源开槎滩房祖和火堤房祖。而载阳公的第三子曾钺生莹道,莹道生元谐,元谐生志宁,志宁生惟高,惟高生举沧,举沧五传至第55派裔孙厚归,厚归传至第57派裔孙旭端时,旭端公迁往湖南岳阳府辖临湘县城的土矶头定居落籍。至第59派裔孙曾景聪,生曾英安、曾福安、曾椽安三子。景聪公的次子曾福安生日旦、日旦公生月武、月武公生宏利、宏利公生闻成,闻成公生贞晁。贞晁公于清世祖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迁至监利白螺街道定居落籍繁衍,形成该地房系。
贞晁公的裔孙主要分布在白螺街道。其世系源流图为:
 
丞 ——   珪 ——   宽 ——   莊 ——   庆 ——   伟 ——   辉 ——
崇德 —— 澄修 ——   肃 —— 知温 —— 载阳 ——   钺 —— 莹道 ——
允谐 —— 志宁 —— 惟高 —— 举沧 ——   谌 ——    桂 ——   敏 ——
  开 —— 厚归 —— 学远 —— 旭端 ——   莲 —— 景聪 —— 福安 ——
日旦 —— 月武 —— 宏利 —— 闻成 —— 贞晁(始 祖)
 
六、新淤房系
 
    新淤,即新淤洲,又名晒网洲,坐落在白螺镇南二里的长江之滨,现更名为红灯村。
新淤洲为浩浩江水在漫长的岁月中滚滚东流时,因地势地貌形成回流淤积而成。明朝末年,第62派裔孙曾月汉率家族从临湘县城的土矶头逆江而上,最后在此定居落籍,尔后与家族一起在这块汀洲滩头上下江驾舟、撒网捕鱼、翻地种菜、犁田播种,过着鸡鸣犬吠、晒网农耕的自给自足生活,最后形成该地房系。曾月汉成为新淤房系的始祖。
    曾景聪的次子曾福安的第六代后裔曾贞晁于清初迁居白螺,成为城区房系的始祖,而第三子曾椽安的第三代后裔曾月汉则于明末迁入白螺,成为新淤房系的始祖。这说明新淤房系早于城区房系来监利,它们俩的始祖之间相隔三代。后来,月汉公九传至曾传湰、曾传帛、曾传浑后,三兄弟分别迁居贺池、张先、薛里高。
通过一代一代宗亲的辛勤劳动,月汉公的后裔从起初晒网停舟的方寸之地向四周努力拓展,将新淤洲建设成为现今良田万顷,牧场绵延,鱼塘星罗,莲池棋布的鱼米新村。新淤洲不仅保留了先祖曾描写的“芦叶满汀洲,白鹅戏滩头;稻谷堆如山,荷绿千里翠”的美景,而且与时俱进,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奋进。可到了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新淤洲遭受重创。在那里生活了近四百年的月汉公后代,在人民政府的安置下,于次年挥泪别故土,迁入白螺镇郊和街道生活。
    月汉公的裔孙现在主要分布在红灯村、坪台、灵光和白螺加油站后、白螺街道。其世系源流图为:
 
丞 ——   珪 ——   宽 ——   莊 ——   庆 ——   伟 ——   辉 ——
崇德 —— 澄修 ——   肃 —— 知温 —— 载阳 ——   钺 —— 莹道 ——
允谐 —— 志宁 —— 惟高 —— 举沧 ——   谌 ——    桂 ——   敏 ——
  开 —— 厚归 —— 学远 —— 旭端 ——   莲 —— 景聪 —— 椽安 ——
日德 —— 月汉(始 祖)
 
七、新立房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大,人口迁徙不断。进入明清时期,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交往更加频繁,所以,一家一户,几人几口为了生存和发展东迁西走,南来北往,已为常态。曾氏宗亲当然不例外,其父辈、祖辈、先辈先后迁入监利,与各房系始祖的后裔共同生活,彼此间同族,却不同祖,仍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进入近现代,由于政体时有变更,续谱中断,年长日久,宗脉难以厘清。其间,许多宗亲溯源寻根的观念随着“封资修”思想遭批判而早已淡薄,所以在这次修谱的入户登记过程中,有的提出“我的祖宗是谁”、“我家从哪里迁来监利”等等疑问;有的则委托修编人员代为在老谱中查找祖宗;有的还感叹道:“我的祖父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何谈我的一世祖!”这些疑问、委托之事和感叹皆因年代的远离和其长辈的相继离去以及史料的缺失难以回答和查找,客观上出现了宗源的断裂和世系的迷宗。而这次修谱也是为了厘清家庭世系,建立家族永久性档案,让其现在的遗憾不再发生在他们的后人身上。
    我们现在无法将这类宗亲与其先祖衔接起来,为了保根续脉,留下家庭档案,遂建立新的世系体系(名新立房)将他们归置。即:以他们现在定居的行政地名作房名,然后将各户迁入本地的最高祖辈确定为房祖,再“一图一述”录入“通谱”,如“容城·某某房”。
    新立房包括如下三大房:一是自清宣宗道光年间从湖北沔阳(今仙桃市)的莲湖迁入北口定居的宗亲组成的“北口房”;二是自1938年从湖北天门岳口新跃村迁入分盐黄棚定居的宗亲组成的“黄棚房”;三是部分早已定居杨湾村(现为城西村)和1959年从湖南湘乡、益阳迁入红城新洲(因长江洪水,新洲所辖村民现已移民于容城三闾村)以及生产经商、工作调动、生活需要而迁入容城定居的共三支宗亲组成的“容城房”。
 
 
 
一键分享到:
上一篇文章 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
    
下一篇文章 富厚堂初游记
回到列表 打印本文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

惠阳曾氏首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暨2013高考学子表彰大会隆重举行&nbs…(曾祥造,2013-8-24,22263)
江西万载仙源小田曾氏访宗谒祖团梅州、吉安行(曾明东,2013-11-10,20113)
这是一份孝行的实记(联合总会副会长曾金桥,2013-11-16,16503)
河南省新县曾氏宗祠奠基(河南新县曾氏,2013-11-26,19324)
缅怀祖宗德 思念先祖恩(曾祥造,2011-9-9,19521)

本站内容版权归《曾氏宗亲网》所有,如若引载,请注明出处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