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13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FACE=Calibri][SIZE=14px]春秋史书中对于缯,鄫的记录大体出自国语,左传,公羊传,没有很细致的描述,叙述基本一笔带过,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发现了缯与鄫文化的特殊性,从前面的分析看得出,这个特殊性其实是十分明显的,这个特殊性就是大夏[/FACE][/SIZE][SIZE=14px]-[/SIZE][FACE=Calibri][SIZE=14px]吐火罗文化所导致的。[/FACE][/SIZE][SIZE=14px]   [/SIZE][/P][P][FACE=Calibri][SIZE=14px]吐火罗—有夏民族进入中原,头一件大事便是与盘踞当地的先驻民族作战。极富侵略性的印[/FACE][/SIZE][SIZE=14px] [/SIZE][FACE=Calibri][SIZE=14px]欧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的大迁徙发生得很早,是改变甚而创造历史的巨大力量。这也是缯氏先民们进入中原内地的描写。[/FACE][/SIZE][SIZE=14px][/SIZE][/P]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5-3-28 21:25:08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3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FACE=Calibri][COLOR=#4a4d41]夏人后裔之曾氏于中原之活动迁徙,颇符合人类文明之聚合与离散理论,乃华夏文化形成与扩散之活标本也。[/FACE][/COLOR][COLOR=#4a4d41][/COLOR][/P]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5-3-28 21:24:25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3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谷梁传》,通篇记鄫为缯,“襄公六年,学秋,葬杞桓公。滕子来朝。莒人灭缯。非灭也。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缯,中国也;而时,非灭也。家有 既亡,国有既灭。灭而不自知,由别之而不别也。莒人灭缯,非灭也,非立异姓以莅祭祀,灭亡之道也。”
        这就证实了鄫即为缯,是同一个氏族。看看史官悲愤的记述,“缯,中国也”,这指代缯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甚至是代表华夏的。缯是华夏的活化石由此可见一斑。缯被夷狄残杀,这就是事实,我前面的论述得到印证了。
        [SIZE=4][b]“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如何中国,何谓夷狄,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几千年来可有人清楚过???[/b][/SIZE]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4-11-18 22:54:04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3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4
          • 积分440
          • 经验103050
          • 文章446
          • 注册2007-02-24
          [b]深奥、杂烂、疑惑---路过了。[/b]
          77派,
          --珪公房40派祖崇鼎公→45派祖潮经公→50派祖克友公→55派祖应吾公→56派汉川始祖逊公。
            应吾公衍56派祖:道、倬、逊、谦、典、用 六公。倬、逊二公于明洪武三年徙汉川(倬公三角房、逊公古江房)。现寻找原江西新淦(56派祖)道、谦、典、用 四先祖之后裔。
          在线情况
          13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4
            • 积分440
            • 经验103050
            • 文章446
            • 注册2007-02-24
            [QUOTE][b]下面引用由[@曾云峰]发表的内容:[/b]

              鄫 zhēn不同 缯 zēng ,壬子春正月为元岁(前1689年),大禹封次妃尊雨氏依春次子缯于泰山。汶河龙山,都邑羊里,山东东平县。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年)越翳王八年,越灭缯。随州、京山...[/QUOTE]没有你说的这个“鄫 zhēn ”字哟。[P][BGCOLOR=white][SIZE=6pt]鄫[/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 [/SIZE][/BGCOLOR][/FACE][SIZE=5]
            [/SIZE][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z[/SIZE][/BGCOLOR][/FACE][BGCOLOR=white][SIZE=6pt]ē[/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ng [/SIZE][/BGCOLOR][/FACE][SIZE=5]
            [/SIZE][BGCOLOR=white][SIZE=6pt]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东。[/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 [/SIZE][/BGCOLOR][/FACE][SIZE=5]
            [/SIZE][BGCOLOR=white][SIZE=6pt]中国春秋时郑的一个附庸国,在今河南省柘城县北。[/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 [/SIZE][/BGCOLOR][/FACE][SIZE=5]
            [/SIZE][BGCOLOR=white][SIZE=6pt]姓。[/SIZE][/BGCOLOR][SIZE=5][/SIZE][/P][P][/P][P][BGCOLOR=white][SIZE=6pt]缯[/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 [/SIZE][/BGCOLOR][/FACE][SIZE=5]
            [/SIZE][BGCOLOR=white][SIZE=6pt](繒)[/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 [/SIZE][/BGCOLOR][/FACE][SIZE=5]
            [/SIZE][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z[/SIZE][/BGCOLOR][/FACE][BGCOLOR=white][SIZE=6pt]ē[/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ng [/SIZE][/BGCOLOR][/FACE][SIZE=5]
            [/SIZE][BGCOLOR=white][SIZE=6pt]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缯纩(丝织品和丝绵的合称)。缯彩。[/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 [/SIZE][/BGCOLOR][/FACE][SIZE=5]

            [/SIZE][BGCOLOR=white][SIZE=6pt]缯[/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 [/SIZE][/BGCOLOR][/FACE][SIZE=5]
            [/SIZE][BGCOLOR=white][SIZE=6pt](繒)[/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 [/SIZE][/BGCOLOR][/FACE][SIZE=5]
            [/SIZE][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z[/SIZE][/BGCOLOR][/FACE][BGCOLOR=white][SIZE=6pt]è[/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ng [/SIZE][/BGCOLOR][/FACE][SIZE=5]
            [/SIZE][BGCOLOR=white][SIZE=6pt]捆,扎:把这根竿子缯好。[/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 [upload=29970,0]QQ[/SIZE][/BGCOLOR][/FACE][BGCOLOR=white][SIZE=6pt]截图[/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20141119143441.png[/upload][upload=29971,0]QQ[/SIZE][/BGCOLOR][/FACE][BGCOLOR=white][SIZE=6pt]截图[/SIZE][/BGCOLOR][FACE=Arial, sans-serif][BGCOLOR=white][SIZE=6pt]20141119143509.png[/upload][/SIZE][/BGCOLOR][/FACE][SIZE=5][/SIZE][/P]
            [ 此贴最后由 曾戈 在2014-11-19 14:49:34编辑过 ]
            77派,
            --珪公房40派祖崇鼎公→45派祖潮经公→50派祖克友公→55派祖应吾公→56派汉川始祖逊公。
              应吾公衍56派祖:道、倬、逊、谦、典、用 六公。倬、逊二公于明洪武三年徙汉川(倬公三角房、逊公古江房)。现寻找原江西新淦(56派祖)道、谦、典、用 四先祖之后裔。
            在线情况
            13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SIZE=4][COLOR=#4a4d41]”[/SIZE][FACE=Calibri][COLOR=#4a4d41]赫赫宗周,褒姒灭之[/FACE][/COLOR][COLOR=#4a4d41]“[/COLOR][FACE=Calibri][COLOR=#4a4d41],褒姒夏人女也,但灭周者非褒姒也。想缯氏从夏少康封曲烈始成,于夏衰之际从东天山下的巴里坤草原出发,东进居延海,再至鄂尔多斯草原,沿河套同殷商一起南下中原建立缯,联合同族的犬戎灭亡西周之后,残族辗转于鲁,建立最后的鄫,经历夏商周三代千余载,夏夷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主线。[/FACE][/COLOR][/COLOR][/P]
              [ 此贴最后由 曾天山 在2015-3-28 21:23:45编辑过 ]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39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後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斟灌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彤城氏、襃氏、费氏。有扈氏夏初反叛时为夏后启所灭,见于尚书《甘誓》 。而斟寻氏与斟灌氏,史记中司马迁记载为寒浞的儿子浇所攻灭。褒氏于西周时期活动于汉中一带,幽王时期衰落,褒姒即为褒末代首领兵败后献于幽王。十二个氏族在夏后氏亡后,四散而走,一部分沿天山东行进入内地,只有杞与缯在中原留下了明确而连续的记录,立国至于春秋时期,已经是夏人在中原的唯一留存了。《国语·周语》称:“有夏虽衰,杞鄫犹在“,《左传》:” 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确乎其事也!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杞在商周时大体为夏之散民集合而成,“或封或绝”,而并非仅为杞氏一支,缯相较之下则保留了比较原始的单一氏族状态。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40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P][LINE-HEIGHT=18.0p][SIZE=4][FACE=Calibri]杞与鄫于春秋时期辗转从中原来到山东地区,杞先于鄫。纵观千年杞鄫迁徙之路,实为西海往东海也。而至春秋时期,由于长期与东夷杂居,杞已经被诸夏视为异类。左传记:“杞,夷也。不书名,未同盟也。“二十七年春,杞桓公来朝,用夷礼,故曰子”。而[/FACE]<[FACE=Calibri]谷梁传[/FACE]>[FACE=Calibri]记述缯则说[/FACE]:[FACE=Calibri]“缯,中国也。“杞与鄫在史书上的记录的反差如此之大,令人震惊。由此见之,杞人早就已经失去了夏礼与夏制了,缯是保存有夏礼夏制的最后的夏遗民。故此鲁国史官在记述缯灭亡时,痛惜溢于言表:”[/FACE][FACE=Calibri]莒人灭缯,非灭也。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缯如果可以多延续些时日,那么孔子就有机会征得夏制与夏礼,而不会说:[/FACE][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27476.htm][FACE=Calibri][COLOR=windowtext]夏礼[/COLOR][/FACE][/URL][FACE=Calibri],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FACE][/SIZE][/LINE-HEIGHT][/P][SIZE=4][/SIZE][P][LINE-HEIGHT=18.0p][SIZE=4][FACE=Calibri]以上看出,缯代表的夏人的文化被周人看为是正宗与源流,为诸夏所崇尚的。但另一方面鄫的灭亡也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质,并不善于妥协与忍让,这是他们不如周人的地方。[/FACE][/SIZE][/LINE-HEIGHT][/P][SIZE=4][/SIZE][P][LINE-HEIGHT=18.0p][SIZE=4][FACE=Calibri]但说个题外话,刚才看到贪腐官员家中搜出成吨的钞票,宗亲们,我宁愿你们一生清贫,勿行苟且之事,但要磊落而浩然,如同小河先民,于生死之外其他都是塔玛夏尔,珍惜夏人先祖带来的伟大文明![/FACE][/SIZE][/LINE-HEIGHT][/P]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41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6
                    • 财富2
                    • 积分3246
                    • 经验126852
                    • 文章4155
                    • 注册2006-01-30
                      《竹南曾氏世次源流》:鄫国初国在河南荥阳,圣水峪(新密县白寨镇北,郑州市西南)潧水流域之潧水城,因水名国,鄫同潧 zhēn 、同曾。潧水城遗址位于郑州市内。
                    56派(芝)―兰-茂-桦-芬-芳
                      芝 I 明时授沅州知州,后迁家于湖南宁乡坝塘镇麻田
                    57派 安-守-(官)-宦-宜-富-室-家
                             I QQ:1400920400
                    77派 祥 zyf0207@126.com 投资 上古史
                    在线情况
                    14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SIZE=4]前面已经说了犬戎与缯都是夏人后裔,是吐火罗部落的同盟,才会联合攻击幽王
                      这两天查了下文献,国学大师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郭沫若在《夏禹的问题》中都明确考证犬戎即为夏人之后,已经是无可置疑之事
                      犬戎又叫昆夷,这个昆是有来历的。昆仑一词直接来源于吐火罗语klyom,吐火罗语中代表天山地区,所以犬戎叫昆夷是顺理成章了,周人是知道他们的来历的,故此称之昆夷
                      这前后的考证都相互印证了,缯是曾经讲吐火罗语的夏人后裔,来自天山地区无疑,毫无疑问!!![/SIZE]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4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SIZE=4]再来一条证据:
                        《逸周书·王会解》:“禺氏騊騟,大夏兹白牛,犬戎文马”。
                        禺氏,大夏,犬戎在一起论述,就代表以上三族都是夏人的组成部分,也印证了前面的论述犬戎与缯都是夏人后裔。
                        大夏以养白牛著称,而小河墓地的描述“纵观小河墓地的全貌不难发现,在许多高大立木的变径处,即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地方,均绑有公牛 头;而在似乎是有身份的老妇人的棺木里,同样发现了公牛头。由此,有人按照贝格曼“死者的殿堂”这 样理解小河墓地:这些曾经被涂红了的高大木柱和那些公牛头,是小河人的一种祭祀方式。他们在这里 祭奠死去的族人,并祈求未来,于是墓地便成为了圣地。”这里就是夏人的祖庙!
                        论坛中的论述不在我的论文之内,并非最核心的部分,这些论述只是随意地找些与曾氏相关的部分,但也看得出,证据是强大的,没有说不通的地方!!![/SIZE]
                        祖籍长沙,宪字辈
                        在线情况
                        14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62
                          • 经验235376
                          • 文章279
                          • 注册2014-10-31
                          [SIZE=4]春秋史书对鄫缯的记载,国语有鄫缯两个称谓,左传,公羊记为鄫,谷梁记为缯。但并无冲突,鄫缯一体。只有《国语周语》,记载有夏虽衰,杞鄫犹在,这是周灵王22年,此时的鄫已经为[LINE-HEIGHT=18.0p][SIZE=18px][FACE=Calibri]莒所[/LINE-HEIGHT][/SIZE][/FACE]灭。但考虑到杞鄫是一个典故,记载者或述说者并无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
                          在西周灭亡前,作为大夏吐火罗系统的一部分,缯实际上与犬戎,月氏构成了最早的东西方交流的通道,这比丝绸之路早了1000年以上。无论是汉还是唐,构成丝路主力的还是这些大夏-吐火罗后裔,而丝绸之路实际为汉唐之主动脉,这点上日本人看得比中国人深刻的多的多!以安史之乱为节点,前期中原文化是深刻受到大夏吐火罗的影响的,可谓华夏。而在公元10世纪大夏吐火罗被回鹘化后,华夏文明也结束了。[/SIZE]
                          祖籍长沙,宪字辈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776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