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IZE=12pt] 回复昭演家先生:该房衍居湖南郴州永兴县蕉塘一带。我本房衍居地为同县鲤鱼塘一带。鲤鱼塘附近另有一个曾姓大村子,四百多人,没有在我房族谱内。我房系内,几百年来流传着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故事:那个大村子的祖公是我房祖公小房所生,因大房所不容,拒之门外,于是,我房祖公便在那里购置了一个庄园,安抚母子生息。几百年中,两地虽近在咫尺,然世代并无来往。[/SIZE]1994[/font]年我房修谱,他们有意向归祖入谱,但不知何故,终未能如愿。于是,入了那个蕉塘的族谱。[/P][P][SIZE=9pt][SIZE=12pt] 最近,我们走访了那个400人的村子,他们叙述所流传的故事竟和我房内流传的如出一辙。双方顿生亲切之感。有下次修谱合修的倾向。但是,我们想,此乃大事,不能感情用事,没有充足的证据,不可轻举妄动,假若让子孙后代出现最近太平曾氏那样的争纷,宁可维持现状。[/SIZE][/SIZE][/P][P][SIZE=9pt][SIZE=12pt]但是,搜集证据我们并没有因为有顾虑而放弃,也初步发现了些端倪:[/SIZE][/SIZE][/P][P][SIZE=12pt] [/SIZE] 1[/font]、该村连80[/font]岁以上的老人,也说不出自己的世系源流,偶尔有几个词,也很含糊,不象有着修谱历史家族的老人,随便就能道出个一二三来。[/P][P][SIZE=9pt][SIZE=12pt] 2[/SIZE][SIZE=12pt]、查看他们的谱牒,总世系是用铁笔蜡纸手写的,有一些涂改。谱的叙、述中错漏字较多。[/SIZE][/SIZE][/P][P][SIZE=12pt] 3[/SIZE][SIZE=12pt]、整个族谱给人的感觉,像是由南丰谱、南宗谱、自修谱几部分拼凑起来的。缺乏一种一贯到底的感觉。甚至把南宗希颜……[/SIZE]子集等派也写进族谱[SIZE=9pt]。[/SIZE][/P][P] 4[/font]、重点怀疑点为第56[/font]派添胜公。世系图上载明,54派受适公有二子,大任、大智。大任无子,大智生添胜。注明:添胜由江西迁来湖南永兴蕉塘,为蕉塘开基祖。添胜生四子:伯、仲、叔、季。查添胜公的分页谱,只有名,没有字。记载自江西迁入。[/P][P] 5[/font]、[/font]走访蕉塘部分70[/font]岁以上族人。说出一个重要线索。1995年我房重修“曾子庙”,他们都捐了款,并称那个庙里祀奉的是他们祖宗。其实,那个曾子庙,是我房一小房的绍芳公的庙,即使按永兴的开基祖46派志道公,他们也不应该捐款。因为按他们现有的族谱,他们46派祖公为锐公的嗣子与道公。[/P][P] 6[/font]、56[/font]派添胜公,名字给人遐想:添,添加,添入……。[/P][P] 所以,要查清楚,就要从他们族谱54[/font]派受适开始,因族谱载明,从56派添胜公才迁徙入永兴,那么在江西吉安那边族谱上,54派受适生几子,是否为二子,大任、大智,特别是55派大智,在江西谱上记载的子嗣数及去向,方可辨明蕉塘谱之真伪。[/P][P][SIZE=9pt][SIZE=12pt] 我们的态度不在于一定要与那四百人村子合谱,而在于查明真相,是就是,非就非,或曰正本清源,去讹存真。既然几百年来这个故事传说一直未流失,那就要给子孙后代一个交代。[/SIZE][/SIZE][/P][P][SIZE=9pt][SIZE=12pt] 因此,烦请昭演及各位家先生,再次帮忙,为谢。[/SIZE][/SIZE][/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