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语录》曾氏子孙必读必藏

楼主
《曾子语录》曾氏子孙必读必藏
[SIZE=4]《曾子语录》
    曾子(前505一前435),名曾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样县)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夏禹的苗裔,曾点就是曾子的父亲,孔子早期弟子。曾母上官氏,勤劳善良,一生纺织、操持家务。曾子随父读书、劳动,十七岁从师孔子。他勤学好问,对孔子学说领会贯通,在三千弟子中“独得其宗”。他把孔子思想的核心高度概括为“忠恕”。躬行孝道是曾子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他一生讲学授徒,追求治世安民。他与颜子、子思、孟子同为孔圣“四配”,其言语多有发人深省者,见载《论语》《大戴礼记》等等文献,今辑录133则,配以今译和英译,以按中外读者。[/SIZE]
[SIZE=4][/SIZE]
[SIZE=4]1-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论语·学而》]
    [译文]  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
己:工作是否敬业?与朋友交往是否
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SIZE]
[SIZE=4][/SIZE]
[SIZE=4]2-
  慎终迫远,民德归厚矣!
    (《论语·学而》)
    [译文]  能够慎重父母的丧事,
追念远代的祖先,人民的道德自然就
会趋向淳厚了。[/SIZE]
[SIZE=4][/SIZE]
[SIZE=4]3-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译文]  老师的思想,就是忠和
恕两个方面。[/SIZE]
[SIZE=4][/SIZE]
[SIZE=4]4-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I
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
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小子!”
    [《论语·泰伯》)
    [译文]  曾子生了病,召集门徒
说:“同学们啊,看看我的脚!看看我
的手!看看受过伤没有,我一生谨慎,
总是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渊之旁,就
像踩在薄冰之上。以后,我知道避免
不让身体受伤了!”[/SIZE]
[SIZE=4][/SIZE]
[SIZE=4]5-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
    [译文]  乌快死时,叫声都很悲
哀;人快死时,说的话都很善良。[/SIZE]
[SIZE=4][/SIZE]
[SIZE=4]6-
    君子所责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
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
远鄙倍矣。拉豆之事,则有司存。
    [《论语·泰伯》)
    [译文]  君子所重视的问题有三
个:表情动人,就可以避免粗暴无理;
脸色严肃,就可以得到信任;言谈优
雅,就可以避免庸俗荒谬。礼仪方面
的事,则会有人负责。[/SIZE]
[SIZE=4][/SIZE]
[SIZE=4]7-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6—若
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论语,泰伯》)
    [译文]  自己才能高于别人却向
别人请教,自己知识渊博却向知之甚
少的人请教;有知识谦虚为没知识,有
才能谦虚为没才能,从不计较别人的
无理冒犯[/SIZE][SIZE=4]。[/SIZE]
[SIZE=4][/SIZE]
[SIZE=4]8-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
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
子人也。
    (《论语·泰伯》)
    [译文]  可以托付孤儿,可以托
付江山,生死关头,临危不惧的人,是
君子吗?当然是君子。[/SIZE]
[SIZE=4][/SIZE]
[SIZE=4]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丽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
    (《论语·泰伯》)
    [译文]  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
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
远。以实现仁德友爱为自己的责任,
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
斗终生,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SIZE]
[SIZE=4][/SIZE]
[SIZE=4]10-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额渊》)
    [译文]  君子以知识结交朋友
以朋友辅助仁义。[/SIZE]
[SIZE=4][/SIZE]
[SIZE=4]11-
  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
    [译文]  君子考虑问题从不超过
自己的职权范围。[/SIZE]
[SIZE=4][/SIZE]
[SIZE=4]12-
    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t《论语,子张》)
    [译文]  子张虽然外表堂堂,但
难于和他一起做大事。[/SIZE]
[SIZE=4][/SIZE]
[SIZE=4]13-
  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
也亲丧乎!
    (《论语·子张》]
    [译文]  平时,人很难表露自己
的感情;只有死了亲人,感情才能表露
无遗。[/SIZE]
[SIZE=4][/SIZE]
[SIZE=4]14-
    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它
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
难能也。
    (《论语·子张》)
    [译文]  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
的孝顾,其他方面别人都可以做到,只
有他不更换父亲下属和父亲的规矩,
是难以做到的。[/SIZE]
[SIZE=4][/SIZE]
[SIZE=4]15-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
则哀抖而勿喜:
    (《论语·子张》)
    [译文]  现在的领导,不做好事,
民心早已散尽了。如果了解了案情的
真相,就要怜悯他们,而不要因案情大
白而自喜。[/SIZE]
 
1楼
[SIZE=4]16-
  患身之不善,不息人之莫已知。
    (《金楼子·立言》3
    [译文]  只担心自身不够完善
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SIZE]
[SIZE=4]17-
  昔楚人掩口而言,欲以说王,王以
为慢,遂加之诛。
    [《金楼子·立育》)
    [译文]  以前,(曾有)楚国人想
游说王上,却遮掩着口说话,王觉得他
态度怠慢,于是诛杀了那个人。[/SIZE]
[SIZE=4]18-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
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
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不可以戏弄婴儿。婴儿
本是没有什么认知能力的,需靠着父
母来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育。你要是
欺骗婴儿,便是在教他去欺骗。母亲
欺骗孩子,当孩子的又不信任母亲,这
样子是不能完成孩子的教育的。[/SIZE]
[SIZE=4]19-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其祸远矣。
人而不好善,祸虽末至,福其远矣。
    I《中论·倍本》)
    [译文]  做人如果能有向善的
心,那么即使没有得到福运,也会远离
祸患。做人如果不向善,那么即使没
有遇到祸患,也难以得到自己的福运。[/SIZE]
[SIZE=4]20-
    曾子日:“或言予之善,予惟恐其
闻。或言予之不善,惟恐过而见予之
鄙色焉。”故君子服过也,非徒饰其辞
而已。
    (《中论·验贵》)
    [译文]  曾子说过:“有人说你的
好话,你便很愿意听到。有人说你的
不好,便担心见到你鄙夷的脸色。”所
以,品性高尚的人是从内心承认过错
的,而不只是表面上的虚词假意而已。[/SIZE]
[SIZE=4]21-
    戒之成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
也。
    (《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  警惕啊,警惕啊!你做
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SIZE]
[SIZE=4]22-
    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
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倘焉;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
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
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
百姓,我也不去恐吓;反省自己觉得理
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SIZE]
[SIZE=4]23-
    晋楚之宫,不可及也;被以其宫,
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
嫌乎哉?    ‘
    [《孟子·公孙丑下》)
.  [译文]  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
比得上。不过,他们凭借财富,我凭借
我的仁德;他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
道义,我欠缺什么呢?[/SIZE]
[SIZE=4]24-
    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
劳而不怨。
    (《孟子·万章上》]
    [译文]  父母喜欢自己,高兴而
不忘记父母;父母讨厌自己,忧愁而不
抱怨父母。[/SIZE]
[SIZE=4]25-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
仕,三釜而心乐;后仕,三干钟而不泊,
吾心悲。”
    (《庄子·寓言》)
    [译文]  曾子再做官时心情又有
变化,他说:“我父母在世时,做官只得
到三釜俸禄而心情很快乐。后来做官
得三千钟俸禄却不能再奉养双亲,我
心里感到悲伤。”[/SIZE]
[SIZE=4]26-
    孝子言为可闻,行为可见。言为
可闻,所以说远也;行为可见,所以说
近也;近者说则亲,远者说则附。亲近
而附远,孝子之道也。
    (《苟子·大暗》)
    [译文]  孝子一言一行都是正直
不苛的,所以说的话都可以让人听,做
的事都可以让人看。言谈正直不欺,
所以能够使远方人悦服;行为正直不
苟,所以能够使身边人悦服。能使身
边的人亲近自己,远方的人依附自己,
这就是孝子为人的原则。[/SIZE]
[SIZE=4]27-
    曾子食鱼,有余,日:“fb之。”门人
曰:“柑之伤人,不若奥之。”曾子泣涕
日:“有异心乎哉厂伤其闻之晚也。
    I《蓟子·大暗》)
    [译文]  曾子吃鱼,有剩下的,曾
子说:“用米汁把剩下的鱼浸渍起来。n
他的门人说:“用米汁浸渍伤人的身
体,不如把鱼肪了。”曾子流着眼泪说:
“难道我有恶意吗?”他是悲伤听到不
同的意见太迟了。[/SIZE]
[SIZE=4]28-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
善而怨人,无刑已至而呼天。内人之
疏而外人之亲,不亦反乎!身不善而
怨人,不亦远乎!刑已至而呼天,不亦
晚乎!
    [《苟子·法行》3
    [译文]  不要疏远本家族的人而
去与外人亲善,不要自己不好却去怨
别人,不要等遭到刑法时才去求天。
疏远亲族亲近外人,不是弄反了吗?
自己不够完善却去怨别人,不是远离
事实了吗?已经遭到刑法了才去求
天,不是太晚了吗?[/SIZE]
[SIZE=4]29-
  君子苟能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
无由至矣。
    t4苟子·法行》)
    [译文]  如果君子能不因贪图利
而损害义,那么耻辱也就不会到来了。[/SIZE]
[SIZE=4]30-
    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
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3l防财而不见
侍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易怨人!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
诸人,岂不亦迂哉!
   (《苟子·法行》)
    [译文]  和别人在一起学习而不
教人友爱的,一定是自己对人还不仁。
和剔人结交而不被人尊敬的,一定是
咱已对人还不尊敬。遇到办理有关钱
射的事,而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一定是
自己对人还不讲信用。这三种情况原
因都在自己身上,怎么能够怨别人呢?
自己不努力,只是埋怨别人,说明白已
没有办法;埋怨老天,说明自己没有见
识。失误在自己却去求别人,难道不
也是迂腐吗?[/SIZE]
2楼
[SIZE=4]31-
    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
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
余若夫何哉!
    [《目氏春秋·劝学》3
    [译文]  君子走在路上,他们中
有父亲的,有老师的都可以知道。那
眼中无父无师的,我能拿他怎么样呢?[/SIZE]
[SIZE=4]32-
  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
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团。故
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文体,以守
宗庙,可谓孝矣。
    (《吕氏春秋·孝行》)
    [译文]  父母所养的,你不敢弄
死。父母所立的,你不敢废弃。父母
所保全的,你不敢毁坏。所以,过河乘
船而不游水而过,走路不走邪门歪道,
就能使肢体完全,来守住宗庙,这就叫
孝。[/SIZE]
[SIZE=4]33-
  击舟水中,鸟闻之而高翔,鱼闻之
而渊藏。
    [《淮南子·齐俗训》]
    [译文]  在水中敲击舟船,乌儿
听到就会高高飞起,鱼儿听到就会深
深潜藏。[/SIZE]
[SIZE=4]34-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
也以姑息。
    [《札记·檀弓上》3
    [译文]  一个有才德的君子,他
爱别人就要成全别人的美德;小人爱
人才是苟且取安。[/SIZE]
[SIZE=4]35-
    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
七日。
    (《札记·檀弓上》)
    [译文]  我守父亲之丧,七天里,
没喝一点水或米汤。[/SIZE]
[SIZE=4]36-
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
    (僻L记·檀弓上》)
    [译文]  居丧而生病,可以吃肉
喝酒,但一定要加上蔬菜的味道。[/SIZE]
[SIZE=4]37-
    仲宪言于曾子曰:“夏后氏用明
器,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
知也。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曾子
日:“其不然乎!其不然乎!夫明器,
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夫古之人胡为
而死其亲乎?”
   (《札记·檀弓上》)
    [译文]  仲宪对曾子说:“夏代对
于死者用不堪使用的明器,使人民了
解死者是没有知觉的;殷人用可以使
用的祭器,使人民知道死者是有知觉
的;周人兼用明器和祭器,表示疑惑不
定的态度。”曾子说:“恐怕不是这样
吧!不是这样吧!明器是为鬼神特设
的器皿,祭器是孝子以自己用的器皿
来奉祭先人的神灵,都是用来尽孝心
的。上古的人怎么忍心认定死了的亲
人就毫无知觉呢?”[/SIZE]
[SIZE=4]38-
    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
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游L记·檀弓下》)
    [译文]  如果国君骄侈放肆,那
么作为社会生活的领导者可就不愿意
把礼文的细节一一做到;在国人大奢
侈时,就表现出节俭的作风,在国人大
俭朴时,才要处处尽礼。[/SIZE]
[SIZE=4]39-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
而食之。有饥者蒙抉辑履,贸贸然来。
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哇,来食!”扬
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磋来之食,
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磋也可去,其
谢也可食。”
    (《礼记·檀弓下》)
    [译文]  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过造饭,以备过路的饥民充
饥。那时,来了一个饥民,无力地垂着
衣袖,抱着鞋子,迷迷糊糊挨着走。黔
敖左手端着饭,右手拿着汤,满怀怜悯
的减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瞪起
眼望着他说:“我就是不愿意吃这没好
声气的饭才落到这样子。”黔敖听了连
忙向他道歉,但他还是不肯吃,终于俄
死。曾子听到这件事情,就说:“这恐
怕不大对吧?别人家没有好声气地叫
吃,当然是可以拒绝;但在道歉之后,
也就可以吃了。”[/SIZE]
[SIZE=4]40-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
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
养之孝子之身终。
    。    t4札记·内则》)
    [译文]  孝子养老,在于使父母
内心快乐,不违背他们的意志,敬备礼
乐,以悦耳目,留意寝处,使起居安适,
对于饮食各方面,都要尽心仔细的照
料侍奉,直到孝子身终。[/SIZE]
[SIZE=4]41-
    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
也。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
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
乎!
    (《礼记·内则》)
    [译文]  所谓“终身”,并不是止
于父母的一生,而是指孝子的一辈子,
对于父母生前所爱所敬的,也需要敬
爱,就是父母钟爱的犬马也是如此,何
况对于人呢?[/SIZE]
[SIZE=4]42-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
屋,德润身,JLl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
意。
    (《大学》)
    [译文]  一个人独处时,就像有
十双眼睛在注视着你,十双手在指着
你,这是多么严峻可畏啊!财富可以
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
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
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SIZE]
[SIZE=4]43-
  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
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治理他的不好的行
为,寻求他的细微的差错,勉力做它所
不能做的,除去了自私的情欲,去干应
该干的事,可以说是“学”了。[/SIZE]
[SIZE=4]44-
    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
辟,易者弗从,唯义所在。
    (《大戴札记,曾于立事》)
    [译文]  君子爱惜光阴地去学,
随时照所学的去做,遇到困难的不避
开,遇到轻易的不苟从,只要做的对。[/SIZE]
[SIZE=4]45-
    日旦就业,夕而白省思,以殴其
身,亦可谓守业矣。
    [《大戴札记·普子立事》)
    [译文]  每天早晨起来,就依着
所学的去工作,晚间就自己省察回想
这一天所做的,一直到死为止,也可以
说是坚持所学的了。[/SIZE]
[SIZE=4]46-
    君子学必由其业,问必以其序,问
而不决,承闲观色而复之,虽不说,亦
不强争也。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为学,必须由读他
的书开始;如有所问,必定要适合他所
学的程序;问后疑难依然没有解决,虽
然不悦服,但是也不和老师勉强的争
辨。[/SIZE]
[SIZE=4]47-
    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
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
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
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
矣。
    〔《大戴札记·笛子立事》)
    [译文]  君子既然学了,惟恐他
学的不够渊博;既然渊博了,惟恐他不
时时温习;既然温习了,惟恐他对那些
道理还有不甚明了的;既然明了了,惟
恐他不能够照着道理去做;既然能照
着道理去做了,更希望他能推贤让善;
君子的治学,就是要达到这五个目标
罢了。[/SIZE]
[SIZE=4]48-
    君子博学而屏守之,微言而骂行
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君子终身守
此佰倡。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广博地学而细微处
也不放松,话说的很少而做的很多,做
必定在他人的前面,说必定在他人的
后面。[/SIZE]
[SIZE=4]49-
  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成;身
言之,后人扬之;身行之,后人秉之;君
子终身守此惮惮。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只去做不求很快有
名声,只工作不求很快又成就;自己所
说的,后人宣扬它,自己所做的,后人
秉承它。[/SIZE]
[SIZE=4]50-
    君子不绝小,不珍微也;行自微
也,不微人;人知之,则愿也;人不知,
苟吾自知也;君子终身守此勿勿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不把小善看成无用
而弃绝不做,不把别人的隐微的善事
埋没而不表扬;做了善事,自己隐藏起
来,不把它看成了不起;别人做了善
事,不给人隐藏,而且要把它看成了不
起;别人知道我,就想一想自己恐怕做
得还不太好;别人不知道我,我还可以
努力求自我的了解。[/SIZE]
[SIZE=4]51-
  君子祸之为患,辱之为畏,见善恐
不得与焉,见不善恐其及己也,是故君
子疑以终身。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所担心的是灾害,
所害怕的是污辱,看到好事唯恐不得
参与,看到坏事惟恐它弄到自己身上
来,所以君子是在疑虑中了此一生的。[/SIZE]
[SIZE=4]52-
  君子见利思辱,见恶思话,嗜欲思
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看到利就想到污
辱,看到恶就想到垢病,是好贪求就想
到羞耻,愤恨怨怒就想到患难。[/SIZE]
[SIZE=4]53-
    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沦而后
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
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筹谋思虑克服血气
的冲动,想好了而后去动,论定了而后
去行;去行这件事,必想到怎样说它;
说到它,必想到再说它一遍;想到再说
一遍,必想到没有使自己懊悔的话;也
可以说是谨慎了。[/SIZE]
[SIZE=4]54-
    君子患难除之,财色远之,流言灭
之,祸之所由生自也,是故君子凤绝
之。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遏困难就清除它,
遇财色就疏远它,遇流言就消灭它,灾
祸的发生都由细微处开始,所以君子
要趁早根绝它。[/SIZE]
[SIZE=4]55-
    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已能,
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亦不以援
人。
    [《大戴礼记·曾于立事》3
    [译文]  君子自己好,也高兴别
人好;自己能做到,也高兴别人能做
到;自己虽不能做到,也不引取别人的
当作自己的。[/SIZE]
[SIZE=4]56-
    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
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
者,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
改,则与之。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不先从人家的坏处
想,不怀疑人家的说话靠不住;不说人
家的过失,助乘人家的美好,搁置起人
家的过去,而着重在人家的未来;早晨
有过失,晚间改了,就赞许他;晚间有
过失,早晨改了,就赞许他。[/SIZE]
[SIZE=4]57-
    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
馅,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径,亦
可谓知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3
    [译文]  君子恭谨而不劳苦,安
详而不好泰,谦虚而不柏媚,宽容而不
放纵,范与而不吝亩,直爽而不狭窄,
也可以说是聪明了。[/SIZE]
[SIZE=4]58-
    君子人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
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惕之言。故
日: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倔也,宁句。
    (《大戴札记·曾子立窿》)
    [译文]  君子进入别人的国家,
不说那国忌讳的话语,不犯那国禁戒
的规条,不穿着色彩华丽的服装,不张
扬恐惧休惕的言辞。所以说,与其奢
华,不如俭约;与其倔傲,不如谦虚。[/SIZE]
[SIZE=4]59-
    可言而不信,宁无言也。君子终
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终身为
罪。
    (《大戴礼记·留于立事》)
    [译文]  可说的话而不信实,宁
可不说。君子整天说话,没有一句是
在过错里的。小人一开口说话,就成
为终身的罪过。[/SIZE]
[SIZE=4]60-
    君子不唱流言,不折辞,不陈人以
其所能也;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
必有方。
    [t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不倡导那些流传而
不可证实的话,不挫折别人的言辞,不
拿自己的所能向人家陈说。说话必定
有主张,行为必定有法度,亲近人必定
有方向。[/SIZE]
3楼
[SIZE=4]61-
    出入不时,言语不序,安易而乐暴,惧
之而不恐,说之而不听,虽有圣人,亦无若
何矣o
    (《大藏札记·瞥子立寥))
    [译文]  出入没有定时,说话没有伦
次,有筒慢的习惯而以残暴为快乐,吓唬
他也不害怕,劝说他也不听从,虽有圣人,
对于他也没有什么办法了。[/SIZE]
[SIZE=4]62-
    临事而不敬,居丧而不哀,祭把而
不畏,朝廷而不恭,则吾无由知之矣。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面对工作而不认真,遭
遇丧事而不哀戚,祭把鬼神而不敬畏,
在政府服务而不恭谨,我说没法知道
那种人(还有什么价值)了。[/SIZE]
[SIZE=4]63-
    其少不讽诵,其壮不论议,其老不
教诲,亦可谓无业之人矣。
    [《大戴札记·日子立事》)
    [译文]  在少年时不诵读书,在
壮年时不论议事,在老年时不教诲人,
也可以说是没事做的游民了。[/SIZE]
[SIZE=4]64-
  少称不弟焉,耻也;壮称无德焉,
辱也;老称无礼焉,罪也。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在少年时被人说是不尊
敬年长的人,是羞耻啊;在壮年时被人
说是没有德行,是污辱啊;在老年时被
人说是没有礼法,是罪过啊。[/SIZE]
[SIZE=4]65-
  过而不能改,倦也。行而不能遂,
耻也;慕善人而不与焉,辱也;弗知而
不问焉,固也;说而不能,穷也;喜怒异
虑,或也;不能行而言之,诬也;非其事
而居之,矫也;道言而饰其辞,虚也;无
益而食厚禄,窃也;好道烦言,乱也;杀
人而不戚焉,贼也。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有过失而不能更改,是
倦怠啊;去实行而不能成功,是羞耻
啊;羡慕好人而不去参与,是污辱啊;
未尝了解而不去问明,是固陋啊;经过
解说而还是不会,是穷尽啊;想法不同
而或喜或怒,是困惑啊;不能做到而竟
说出口,是诬妄啊;事不关己而据为己
事,是矫诈啊;道听述说而加以渲染,
是虚伪啊;没有用处而享受高薪,是偷
窃啊;喜欢说话而说的杂烦,是纷乱
啊;动手杀人而不感忧戚,是盗贼啊。[/SIZE]
[SIZE=4]66-
  太上乐善,其次安之,其下亦能自
强。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课文]  最上等的人以做善事为
快乐;较次一等的人,就以做善事为安
逸;再下一等的人,也能够勉强自身做
善事。[/SIZE]
[SIZE=4]67-
    仁者乐道,智者利道,愚者从,弱
者畏。不愚不弱,执诬以强,亦可谓弃
民矣。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爱人的人以做好事(行
道)为快乐,聪明的人以做好事为有利
于己,愚蠢的人跟着人做好事,弱小的
人有所畏惧,不敢做坏事。既不愚蠢
又不弱小的人,拿着好的说成杯的,拿
着坏的说成好的,还坚强的固执著,这
也可以说是人群里应该抛弃的人了。[/SIZE]
[SIZE=4]68-
    君子为小由为大也,居由仕也,备
则末为备也,而勿虑存焉?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做小事犹如做大
事,居住在家里犹如出仕在朝廷,说是
做人的德行都具备了,还是没有全备
啊,能够不思虑存省吗?[/SIZE]
[SIZE=4]69-
    为善必自内姑也。内人怨之,虽
外人亦不能立也。
    (《大藏札记·曾于立事》)
    [译文]  做好事必从家庭里开
始,家里的人怨恨他,虽是国人也不能
来附了。[/SIZE]
[SIZE=4]70-
    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
忧事。
    (《大戴札记·O子立事》]
    [译文]  先对国事感到忧虑的,
后从国事得到快乐;先对国事感到快
乐的,后从国事得到忧虑。[/SIZE]
[SIZE=4]71-
  居上位而不淫,临事而栗者,鲜不
济矣。
    (t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处在高的地位而不骄
淫,面临国事而傈惧的人,很少不成功
的。[/SIZE]
[SIZE=4]72-
    君子之于子也,爱而勿面也,使而
勿貌也,导之以道而勿强也。
    [《大戴札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对于儿子、爱他,但
不要表现在脸上;差使他,但不要表现
在仪态上;教导他有方法,但是不要勉
强他。[/SIZE]
[SIZE=4]73-
    忠者,其孝之本与?孝子不登高,
不履危,痹亦弗凭;不苟笑,不苟管,隐
不命,临不指。故不在尤之中也。
    (《大戴札记·曾于本孝》)
    [译文]  忠,是孝的根本吗?孝
子不登上高峻的地方,不走过危险的
地方,也不凭临低下的深渊,不随便嬉
笑,不随便说人坏话,在隐暗的地方不
呼叫人,在居高望下的时候不指画,所
以不在罪尤的里面。[/SIZE]
[SIZE=4]74-
    君子之孝也,以正致谏;士之孝
也,以德从命;庶人之孝也,以力恶食。
    (《大戴札记·曾子本孝》)
    [译文]  君子的幸,是以正道表
达对父母的谏诤;士的孝,以孝德遵从
父母的命令;庶人的孝,以劳力供养父
母。[/SIZE]
[SIZE=4]75-
  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
    (《大戴札记·曾子立孝》)
    [译文]  君子建立孝道,要用J(
中的恳诚,要重行为的规范。[/SIZE]
[SIZE=4]76-
  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微谏不
倦,听从而不怠,欢欣忠信,咎故不生,
可谓孝矣。
    (《大戴札记·曾子立孝》)
    [译文]  竭尽自己的力量而有礼
仪,庄严恭敬,而使父母感到舒服;微
微的劝谏,不感觉倦劳;父母听从了,
侍奉他们仍不懈怠,欢乐欣悦,更竭尽
内心的忠诚;灾咎和变故就都不会发
生;这可以说是孝了。[/SIZE]
[SIZE=4]77-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
下能养。
    (《大藏札记·曾子大孝》)
    [译文]  孝子有三种,大孝是使
父母草荣,其次是不给父母带来耻辱,
最低的是能供养父母。[/SIZE]
[SIZE=4]78-
  君”于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渝父
母以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大戴札记·曾子大孝》)
    [译文]  君子的所谓孝道,在父
母的意思说出以前,自己先猜测到,把
它做好;在父母的志愿表达以后,自己
就秉承着,将它做成;了解父母的意思
和志愿,是用的正道。我曾参只是一
个能养父母的人,哪里能做到孝呢?[/SIZE]
[SIZE=4]79-
  身者,亲之遗体也。行亲之遗体,
敢不敬乎?
    (《大戴札记·曾子大孝》]
    [译文]  自身,是父母的遗体;拿
父母的遗体去行事,敢不敬慎吗?[/SIZE]
[SIZE=4]80-
  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
孝也;往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
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
    (《大瓤札记·曾子大孝》)
    [译文]  生活不端庄,就不是孝;
侍奉领袖不忠诚,就不是孝;处理改务
不敬慎,就不是孝;结交朋友不信实,就
不是孝;走上战场不勇敢,就不是孝。[/SIZE]
[SIZE=4]81-
  父母既投,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
名,可谓能终也。
    (《大戴札记·曾子大孝》)  ,
    [译文]  父母已经死了,谨慎的
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留给父母一点坏
名声,这可以说是能够终尽孝道了。[/SIZE]
[SIZE=4]82-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
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
    (《大戴札记·曾子大孝》)
    [译文]  父母将完完全全的子女
生下来,子女若能再完完全全地将自
己归还给他们,就可以说是孝了;子女
不亏损自己的身体,就是所谓的完全。[/SIZE]
[SIZE=4]83-
    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
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故
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
遗体行殆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
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己,然后
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
    (《大戴札记。曾子大孝》)
    [译文]  君子一动脚不敢忘记了
父母,一说话不敢志记了父母。一动
脚不敢忘记了父母,所以总走宽广的
大道,而不走窄狭的小径;走水路总是
坐船过去,而不游泳过去;不敢拿以前
父母的遗体走危险的路。一说话不敢
忘记了父母,所以丑恶的话说不出嘴,
怨忿的话不会招到自己身上,然后不
使自身遭到污辱,不使父母为他忧愁
就可以说是孝了。[/SIZE]
[SIZE=4]84-
    单居离问于曾子曰:“事父母有道
乎?”曾子曰:“有。爱而敬。”
    (《大戴札记·曾子事父母》3
    [译文]  单居离间曾子说:“侍奉
父母有方法吗?”曾子说:“有,就是爱
和敬。”[/SIZE]
[SIZE=4]85-
    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
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
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
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辨。
    (《大戴札记·曾子事父母》)
    [译文]  父母的行为如果合乎道
理,就随从他们;如果不合乎道理,就
劝谏他们;劝谏的话不为父母所采用,
就照着父母的意思去做,好像是自己
的主意。随从父母的错误,而不去劝
谏,是不孝;劝谏父母无效,而不是随
从,也不是孝。孝子的劝谏,在表达良
善的道理,而又不敢力争强辩。[/SIZE]
[SIZE=4]86-
  孝子无私乐,父母所忧忧之,父母
所乐乐之。
    (《大戴札记·曾子事父母》)
    [译文]  孝子没有私自的快乐,
以父母所忧愁的为忧愁,以父母所快
乐的为快乐。[/SIZE]
[SIZE=4]87-
    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
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
    (《大戴札记·曾子制盲上》)
    [译文]  所谓行为规范,对尊贵
的人要恭敬,对年老的人要孝养,对小
孩子要慈爱,对年轻人要友善,对贫贱
的人要施思。[/SIZE]
[SIZE=4]88-
  君子不贵兴道之士,而贵有耻之
士也。
    [《大戴札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君子不很重视那些有所
欲为而来求正道的士人,却重视有所
不为的士人。[/SIZE]
[SIZE=4]89-
  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
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
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
水非众不流。
    (《大戴札记·曾子制官上》)
    [译文]  人相互之间的交往和影
响,好像船和车一样,互相照顾着渡水
和达到目的地;自己在前就援引那些
在后的,他们在前面我就加以推进;因
此,人不与人相切磋就不能有所成就,
马不与马相竞就不能快速奔走,土不
与土累积就不能成为高山,水不与水
相和就不能成为长流。[/SIZE]
[SIZE=4]90-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
如死以荣。
    (《大戴札记·曾于制言上》)
    [译文]  宫足而不用正当的方法
获得,不如贫穷而有美名;保全生命而
处在耻辱的环境,不如死去而得显荣。
[/SIZE]
4楼
[SIZE=4]91-
    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
也,君子视死若归。
    (《大戴札记·曾子制官上》)
    [译文]  耻辱能避,就避开了,要
是到了不能避免的时候,君子把走向
死亡看得像回家一般。[/SIZE]
[SIZE=4][/SIZE]
[SIZE=4]92-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有盛教如无。
    [《大戴札记·曾子制宫上》)
    [译文]  精于买卖的商人深深的
藏起财货,好像一无所有;有才德的君
子虽然有了隆盛的教化,却谦虚的像
没有才德一样。[/SIZE]
[SIZE=4][/SIZE]
[SIZE=4]93-
    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
虽有险道,循行达矣。
    (《大戴札记·曾子制言上》]
    [译文]  不会的要学习,怀疑的
就要发问,行事就要亲近贤人,虽然遇
到危险的路,依着他走,就通达无阻
了。[/SIZE]
[SIZE=4][/SIZE]
[SIZE=4]94-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
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
庸孰能亲汝乎?
    (《大戴札记·曾于制言上》)
    [译文]  君子本着仁道,立定志
向,先身体力行,后发为言语,千里之
外的人,都会受到感召而亲如兄弟;假
如这方面不加讲求,那么虽然是你的
亲族,又有谁能亲近你呢?[/SIZE]
[SIZE=4][/SIZE]
[SIZE=4]95-
  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
    K大戴札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君子进而仕于朝廷,就
能贯彻他的志愿,退而住在家里,就能
谈泊宁静。[/SIZE]
[SIZE=4][/SIZE]
[SIZE=4]96-
  君子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
食。直行而取礼,比说而取友。
    (《大戴札记·曾子制宫中》)
    [译文]  君子不藉权贵得力量去
获得荣显,也不用互相标榜的方法而
求取俸禄;只从直道的践行,去取得他
人的礼待,只就彼此的爱悦,去取得同
道的朋友。[/SIZE]
[SIZE=4][/SIZE]
[SIZE=4]97-
  君子无倡侣于贫,无勿勿于贱,无
惮惮于不闻;布衣不完,疏食不饱,蓬
户穴熄,日孜孜,上仁;知我,吾无欣
欣,不知我,吾无侣侣。
    (《大戴礼记·曾子制宫中》]
    [译文]  君子不因为贫穷而郁闷
不乐,不因卑贱而勉力钻营,不因没有
名声而忧虑惶怠;虽然所穿的布衣盖
不了全身,所吃的粗米饭填不饱肚子,
又编蓬草做门户,挖壁洞当宙子;却仍
每天勤勉不止的崇尚仁道;别人知道
我,我不会太高兴;不了解我,我也不
忧郁。[/SIZE]
[SIZE=4][/SIZE]
[SIZE=4]98-
  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
屈行而取位。
    (《大戴札记·笛子制言中》3
    [译文]  君子只是正直地发言和
行事,不婉曲发言而取得财富,也不委
屈行事而获得官位。[/SIZE]
[SIZE=4][/SIZE]
[SIZE=4]99-
    君子虽言不受,必忠,曰道;虽行
不受,必忠,曰仁;虽谏不受,必忠,曰
智。
    [《大戴札记·曾子制言中》)
    [译文]  一个君子,虽然说话不
被君上所接受,必仍忠心不变,这叫做
“道”;虽然作为不被君上认可,必仍忠
心不变,这叫做“仁”;虽然进谏不被接
纳,必仍忠心不变,这叫做“智”。[/SIZE]
[SIZE=4][/SIZE]
[SIZE=4]100-
    天下有道,则君子欣然以交同;天
下无道,则衡言不革。
    [《大戴礼记·曾子制官下》)
    [译文]  天下有道的时候,君子
就很喜悦地使朝野交亲,志向相同;天
下无道的时候,君子就以平稳的态度
发言而不过分急切。[/SIZE]
[SIZE=4][/SIZE]
[SIZE=4]101-
贫贱以居己尊。凡行不义,则吾不事;
不仁,则吾不长。奉相仁义,则吾与之
聚群。
    (《大戴札记·曾于制言下》)
    [译文]  君子不诌媚富贵的人而
使自己受到喜爱,不凌辱贫贱的人而
使自己显得高贵。凡是行为不正当
的,我就不侍奉他;不仁爱的,我就不
以他为长上。拥戴并佐助君上行仁义
的,我就和他们合为一群。[/SIZE]
[SIZE=4][/SIZE]
[SIZE=4]102-
  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益,而不自知
也;与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几
何而不陷乎哉?
    [《大戴札记‘曾于疾病》)
    [译文]  和君子交游,如冬至后
白昼的天天加长,而自己不觉得;和小
人交游,好像在薄冰上走路一般,每踏
一步冰层便下沉一点,哪会不掉到冰
层里面呢?[/SIZE]
[SIZE=4][/SIZE]
[SIZE=4]103-
    君子有三言,可贯而佩之。一曰
无内硫而外亲,二日身不善而怨他人,
三曰患至而后呼天。
    [《韩诗外传》卷二)
    [译文]  君子有三句话,可以加
以贯彻践行。第一句是,不要疏远家
族内的人而只亲近外人;第二句是,自
身不够完善却一味埋怨他人;第三句
是,祸患降临了的时候才怨天呼地。[/SIZE]
[SIZE=4][/SIZE]
[SIZE=4]104-
    内硫而外亲,不亦反乎?身不善
而怨他人,不亦远乎?患至而后呼天,
不亦晚乎?
    (《韩诗外传》卷二)
    [译文]  疏远家族内的人而只亲
近外人,不是把事情做反了吗?自身
不够完善却一味埋怨他人,不是远离
了事实吗?祸患降临了的时候才怨天
呼地,不是太晚了吗?[/SIZE]
[SIZE=4][/SIZE]
[SIZE=4]105-
    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若夫
信其志,约其亲者,非孝也。
    (《韩诗外传》卷七]
    [译文]  所以,家里穷困而亲人
年老,这时候不论官位大小都应当去
做。如果坚持自己的心志不愿做小
官,让亲长得不到赡养,这是不孝的。[/SIZE]
[SIZE=4][/SIZE]
[SIZE=4]106-
    君子有三乐:有亲可畏,有君可
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谏,
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
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
    (《韩诗外传》卷九)
    [译文]  君子有三件事是值得高
兴的:有可敬畏的亲长,有可侍事的君
主,有可传后代的儿子,这是第一乐;
有能谏言的亲长,有有缺点的君主,有
可以发怒的儿子,这是第二乐;有可说
理的君主,有可帮助的朋友,这是第三
乐。[/SIZE]
[SIZE=4][/SIZE]
[SIZE=4]107-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
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说苑·立节》)
    [译文]  受了别人好处就会有所
顾虑,给了别人好处就会有所傲慢。
即使你给我好处而又不对我态度侣
傲,我自己能不有所顾虑吗?[/SIZE]
[SIZE=4][/SIZE]
[SIZE=4]108-
    入是国也,言信乎群臣,则留可
也;忠行乎群臣,则仕可也;泽施乎百
姓,则安可也。
    (《说苑·说丛》)
    [译文]  来到一个国家,如果他
们的大臣都言而有信,那就可以留下
来;如果他们的大臣都很忠心,那就可
以在那里做官;如果他们对百姓施以
思泽,那就可以在那里安居了。[/SIZE]
[SIZE=4][/SIZE]
[SIZE=4]109-
    响不辞声,鉴不辞形,君子正一而
万物皆成。
    t6说苑·杂言》)
    [译文]  真正的音响不会拒绝各
种声音,真正的好镜子对任何形象都
给以真实反映,君子只要把握好最重
要的一点,其他的事情就都能自然完
成。[/SIZE]
[SIZE=4][/SIZE]
[SIZE=4]110-
    君子德行成而容不知,闻识博而
辞不争,知虑微达而能不愚。
    [《说苑·馅文》)
    [译文]  君子修成了德行而外表
看起来仍像什么也不知道,他知识广
博却不与人作无谓的争论,能洞察细
微毫不思黯。[/SIZE]
[SIZE=4][/SIZE]
[SIZE=4]111-
  取人者必畏,与人者必骄。
    (《尸子·明堂》)
    [译文]  索取了别人的东西的人
必然会感到有所畏惧,而给予了别人
东西的人则态度必然会有所骄侵。[/SIZE]
[SIZE=4][/SIZE]
[SIZE=4]112-
    待士不敬,举士不信,则善士不住
焉。听言耳不理,视听不深,则善言不
往焉。
    (《尸子·明堂》)
    [译文]  对待人才不够尊敬,任
用人才却不给予信任,那么有才能的
人就不会前往。听到重要的意见却不
引起警惧,不能做到深入地采纳意见,
那么不会得到好的谏言了。[/SIZE]
[SIZE=4][/SIZE]
[SIZE=4]113-
    好我者,知我美矣;恶我者,知我
恶矣。
    (《博物志·杂说上》)
    [译文]  称赞我的人,他们知道
我的优点所在;厌恶我的人,他们知道
我的缺陷所在。[/SIZE]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5楼
辛苦了,学习了解收藏!!!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