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很大,也不清楚祖先从何处搬来

楼主
我们村很大,也不清楚祖先从何处搬来
我们村位于广西浦北县乐民镇,名为社头。

也是不清楚祖先从何处搬来。

字辈排行与全国是一样的

我村有人口,专指姓曾,不含外嫁来不姓曾的,约有3000人。排行字辈跨度很大。现在的字辈主要是庆、凡(繁)、祥(长)为主。但也还有一两百超字辈的,祥字辈的孙子也有了。

族谱上说的是,祖公名曾广,是在明朝中后期(?)率狼兵到彬州(今广西灵山县石塘镇独树山村、广西浦北县乐民镇奈河村、莫村、社头村,广西横县白合镇)一带平叛,剿杀山贼,现在我村我还有马草垌等为证。

其时,曾广祖带小妾一名,狼兵数百,在马草垌驻兵,山贼杀了几年,还是杀不完。曾广祖生下一儿,单名益。是为二世祖。益三岁时,曾广祖在赴宴回家路上中伏,落水身亡。身体被河水冲上独树山的一土坡,蚂蚁含泥堆成坟,天葬了曾广祖。

二世祖益,年纪尚小,曾广祖小妾因害怕回故里后受族人岐视,故继续率狼兵不返家。益日渐长大,很多狼兵也在当地娶妻生子。在某一年,益母年老后,思乡心切,益派狼兵送母回乡。不返。其他狼兵也陆续返乡,仅留一李姓马夫与二世祖益。

益娶一妻,得五子。是为我村现在所说的五房(支)。这就是社头村的始源。而李姓马夫的后代也与曾氏杂居。到现在,曾氏族人已有约3000,李氏后代也有100多人。

每年的清明当天,全村人到独树山扫墓(一世祖曾广祖墓),第二天扫二世祖曾益墓,第三天各房扫三世祖。

我村祖辈以来,一直重视教育。益祖以来,即建有学校一所。学校大门一联为:广培后学,益显前模

几百年以来,我村于每年的八月十六在学校举行祭祖仪式,文革后中断。近年来恢复祭祖,但已变成一个大聚餐。

我村祠堂共有四个:长房(长子)没有祠堂(也许把学校作长子的祠堂),二房(二子)祠堂名忠怒堂、三房(三子)的为开光堂、四房(四子)的称善士馆、五房(五子)的称卓英馆。

据说,我曾广祖是从湖迁来。但十多代以来,我村热心人到过湖南、广东、广西各地寻访,但都是无果而返。

请大家根据以上住处信息,查找到我村自何方来?

谢谢!!!!!

1楼
修正:
二房(二子)祠堂名忠恕堂
2楼
宗亲你好!从一世祖至到你这代大概繁育了多少世了呀?计算一下一世祖是第几派就好办。
还有,你村的字派与全国统一派系只是字音相同。是口叙代代相传的吧!再说明末那时曾氏也没有统一字派。

[SIZE=2]武城派行从曾参至六十二代无全国统一派行,自六十三代以清圣祖仁皇帝所赐“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15字,为圣裔排行命名,故谓之名派。[/SIZE]

[SIZE=2]清朝道光年间,宣宗皇帝又续赐名派十字: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SIZE]

  清同治年间穆宗皇帝再续十字:鼎、新、开、国、运、克、复、振、家、声。

  民国初年大总统袁世凯还代表民国政府颁发名派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锦、瑞,永、锡、世、绪、昌。

3楼
益母年老后,思乡心切,益派狼兵送母回乡。
[B]乡[/B]是指那里呢?
在学校举行祭祖仪式,这个还是第一次听呀.
4楼
既然有族谱,就应有根源,何况你们也是采用全国统一的排行,应不难查找!
5楼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宪)文[/U]发表的内容:[/B]

既然有族谱,就应有根源,何况你们也是采用全国统一的排行,应不难查找![/QUOTE]


楼主所提到的极可能是家谱

电脑版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dth 4 queries.